藍營龍頭戰(zhàn)結果出爐,由綠營出身的前藍委鄭麗文順利爆冷突圍。細究原因,期待世代交替等大環(huán)境氛圍提供「時勢造英雄」基礎,對手戰(zhàn)術失誤「送分」、特定媒體助攻、高超的危機處理與選戰(zhàn)期短則是助力。
這場選戰(zhàn)一開始在「反朱派」的「拱盧抑朱」下拉開序幕,也讓整個選戰(zhàn)鎖定在「后朱時代」格局,并在臺中市的盧秀燕確定拒選后,讓選戰(zhàn)主軸與「世代交替」綁定,相對于郝龍斌,鄭麗文起步就取得優(yōu)勢。也在「反朱派」大旗下,過往水火不容的洪秀柱系統(tǒng)與吳敦義系統(tǒng),此次大團結力挺鄭麗文,再加上鄭原本所屬的連戰(zhàn)系統(tǒng)支援,鄭雖出身「綠營」,卻在這場選戰(zhàn)一開始就取得與藍營「主流勢力」一搏實力。
相對的,郝龍斌宣布選的起手式看不出承擔勇氣,反讓人感受老派作風,戰(zhàn)術與論述也未讓人耳目一新,郝戰(zhàn)友趙少康多次貶抑郝的發(fā)言,以及猛攻外部力量,也讓郝扣分,這些都更凸顯鄭麗文勇于承擔的氣魄。與過往不同,這次選戰(zhàn)開打首日,就有深藍媒體借辦電視辯論會「技術性」拉抬鄭麗文,放大鄭的論述表現,也讓鄭贏在起跑點,不僅為鄭勝出提供足夠底氣,也成鄭遭遇負面議題時金鐘罩,觸動派系西瓜效應。
即便選戰(zhàn)中末期,包含鄭麗文欠繳責任金、反罷助講時領取車馬費與報銷高鐵車票爭議,甚至是郝龍斌陣營發(fā)動反外部力量攻勢,都對鄭選況造成影響,但鄭一路以四兩撥千斤的態(tài)度處理危機,確實將不利因素降到最小。而這次「選戰(zhàn)期僅28天」,也讓落后者追趕的時間不夠、鄭麗文爭議議題無法充分發(fā)酵,也為「起跑」較早的鄭麗文選況間接提供助力,讓鄭遇爭議時無法被反制。
其實,回顧近幾屆藍營龍頭戰(zhàn),就呈現「忽正常忽突然」格局,先是朱2015首次獲選時的眾望所歸,之后是2016「少數派」洪秀柱、2017又有吳敦義,2020年又因「世代交替」選出年紀輕輕的江啟臣。到2021年,藍營內部再匯集支持朱回鍋的力量。如今在朱4年任內治下,藍營已穩(wěn)住腳步,此刻非主流的鄭麗文又出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