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國人的規(guī)矩向來就比較多,在很多傳統(tǒng)家庭長大的對很多的規(guī)矩更是比較熟悉,其中很多的規(guī)矩,就是家教的一部分,比如見到長輩要打招呼,出門要告知地點,什么時候回來,還有“坐有坐相,站有站像”等!
那這句老話,“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小姑娘腰”說的又是什么意思呢?這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算是一句忠告,出門在外更是要注意!
它藏著對他人職業(yè)的敬畏、對隱私的尊重,更藏著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分寸感,至今讀來仍有深意。
先說說“木匠斧子”和“廚師刀”,就是指木匠的斧子和廚師的刀!
這對于他們來說,可是謀生的重要工具,也是他們“吃飯的家伙”,這兩樣?xùn)|西如果沒有經(jīng)過主人的同意,可千萬碰不得,根源在“飯碗”二字。
對木匠而言,斧子不是普通的工具,是吃飯的“本錢”,更是手藝的“臉面”。過去農(nóng)村蓋房、打家具全靠木匠,斧子的輕重、刃口的鋒利度,都得和木匠的手感嚴絲合縫!
記得以前家里也請木匠上門打家具,老父親就跟我說了很多木匠的規(guī)矩,其中特意提醒我,不能得罪木匠,就是要對木匠尊敬,而木匠的工具,我們這些小孩子千萬不能碰!
確實,以前看到木匠來干活了,第一件是就是打磨工具,這個也叫“磨刀不誤砍柴工”,新磨的斧子角度差一分,砍出來的木料就可能歪一寸,影響整個家具的榫卯結(jié)構(gòu)。
旁人若隨意拿起斧子擺弄,要么會碰卷刃口,要么會改變斧子把的磨合度,等木匠再用,手感全亂,活兒就沒法做了。這不是小氣,是對人家手藝的體諒。
同理,廚師的刀不能碰,原因更是如此。廚師要想做出美味的菜肴,廚藝是一方面,而刀工也是關(guān)鍵,要想切出好看又好吃的菜肴,這工具也是關(guān)鍵!
廚房里的刀有分工,切菜的、剁骨的、片魚的,每一把都被廚師用得“服服帖帖”。有的廚師習(xí)慣用刀背輕敲案板控節(jié)奏,有的靠刀柄的磨損程度判斷握刀位置,旁人隨手拿起刀,可能會誤碰油污弄臟刀身,也可能不小心磕碰到刀刃,讓本就鋒利的刀變鈍。
要知道,后廚出菜講究速度,一把不順手的刀,可能讓廚師誤了火候,甚至影響菜品的口感。說到底,不碰這兩樣,是尊重別人賴以為生的工具,也是尊重人家的職業(yè)尊嚴。
再看“光棍行李”和“小姑娘腰”,這“不碰”的背后,是對隱私與邊界的守護。
過去的“光棍”,大多是獨自在外謀生的人,真的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們因為沒有家室牽掛,行李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dāng)”。
里面可能裝著攢了半年的工錢,可能有老家親人縫的舊棉襖,也可能是他們很珍惜的小物件等,這些東西見不得人,也容不得閃失。
旁人若好奇掀開行李,既是窺探人家的隱私,也是戳人家的難處。
試想,若行李里的錢丟了,或是珍貴的念想被弄壞,對孤身一人的光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不碰他的行李,就是給人家留一份體面,一份安心。
而“小姑娘腰”碰不得,講的是男女之間的邊界感。在傳統(tǒng)觀念里,姑娘的腰是身體的“敏感部位”,除了至親,外人觸碰便是失禮。
這不是封建,而是對女性的尊重。過去的姑娘出門,講究“行止端方”,若是被人隨意碰了腰,不僅會讓姑娘臉紅難堪,還可能被人說閑話,影響名聲。
即便是到了現(xiàn)在,“不隨便觸碰他人身體”也是基本的社交禮儀,老話說的“不碰腰”,不過是把這份禮儀,用更直白的方式傳了下來。
細細想來,這“四不碰”是老一輩人用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與人相處,要懂敬畏、知分寸、守邊界。
不碰別人的工具,是尊重人家的職業(yè);不碰別人的行李,是尊重人家的隱私;不碰姑娘的腰,是尊重人家的人格。
這些藏在老話里的智慧,哪怕過了多少年,依舊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相處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