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去打卡完威寧縣大名鼎鼎的草海,返程時經(jīng)過濱海大道,發(fā)現(xiàn)路邊有片大草坪正在上演許多牛鷺和諧共生的畫面,既然遇見了,當然是要去好好記錄一下的。雖然白鷺和黃牛(不認識,且當作是黃牛吧)都很常見,但真遇見它們互惠互利甜甜蜜蜜的生活在一起,卻也是需要點運氣的,像我平時拍照就特別不喜歡蹲點守候,這次機會就顯得更加難得了。
其實在大自然里,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常有“共生”的現(xiàn)象,比如我在西藏遇見的“鼠兔和雪鹀”,又比如近在眼前的黃牛和白鷺:白鷺會通過啄食黃牛體表的寄生蟲,如蜱蟲、蚊蠅等,幫助黃牛保持身體健康;而黃牛則為白鷺提供了穩(wěn)定的棲息環(huán)境和食物來源。
據(jù)說白鷺具有極其敏銳的視覺和喙部結構,不僅能快速捕捉到活體寄生蟲,因為其胃酸酸性較強,也十分有助于消化含病原體的獵物。這種特性使其能快速有效地清除黃牛體表的害蟲,自然也就大大減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風險。 ?
而面對身邊的白鷺,黃牛們早已司空見慣,任憑它們在身上甚至頭上啄食害蟲。有幾次大概是實在覺得不耐煩了,才會用甩尾或者搖頭的方式表示抗議,看上去趣味橫生。當然,這些動作并沒有驅趕的意思,白鷺們大多識趣的繼續(xù)跟隨著,只是位置角度和動作,都會收斂個半分鐘或者幾秒鐘。
看到我又是飛無人機又是跑近了用相機拍照,年輕的放牛郎便盡職盡業(yè)地站起來張望了下,但很快又坐回原位刷起手機。這年頭,似乎大家都了有這個癖好,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只要能玩手機,那肯定會沒完沒了的摸它。
稍作觀察,草坪的中央其實還樹著一塊簡潔的木牌子,上面寫著三個大字——“覓食區(qū)”。顧名思義,顯然這里是當?shù)叵嚓P部門專門劃出來給牛馬羊們“自給自足”的地方。像我離場的時候,正好又遇見一位老農牽牛過來,于是連忙掏出剛收拾好的裝備,咔嚓兩下。
圖文原創(chuàng):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fā)、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關注和贊賞,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chuàng),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有正義感的網(wǎng)友讀者看見“盜版”向內容平臺舉報和投訴。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這種“牛鷺共生”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但想要近距離欣賞,還是得依靠點“天時地利人和”的。如果有網(wǎng)友正好也要經(jīng)過濱海大道,那么建議在“鎖黃倉國家濕地公園”附近時,務必放慢車速,便也能看見這樣有趣的景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