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贏得國民黨改選,狠狠地一巴掌抽在了國民黨老藍男的臉上。以朱立倫和趙少康為首的國民黨建制派,已經(jīng)徹底失勢。
這背后凸顯的是,“中華民國”這塊金字招牌不管用了。
過去國民黨建制派,一邊拒絕兩岸統(tǒng)一,因為國民黨口中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另一邊又堅定的反“臺獨”,因為“中華民國”包含中國大陸??恐爸腥A民國”喊出“獨臺”的口號,想要拿到中間和偏綠選民的選票,另一邊用“九二共識”穩(wěn)住大陸。
靠著這種似是而非的立場,既拿下臺灣人手中的選票,同時也繼續(xù)享受大陸的惠臺政策。
鄭麗文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怪圈,極大地改善了島內(nèi)的政治風(fēng)氣。相較于老藍男在兩岸問題上的政治立場,鄭麗文明顯要激進得多。鄭麗文宣布參選,喊出的第一句政治口號就是“我是中國人”,沒有任何前提,也沒有中華民國色彩。
盡管鄭麗文的政治光譜很難說是“統(tǒng)派”,但這一口號明顯區(qū)別于國民黨建制派。在一年前的臺灣地區(qū)“大選”上,侯友宜推出了自身在兩岸問題上的政治立場——接受基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意思的核心就是基于國民黨對“一中”的立場,即“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背后的延伸意思其實就是“中華民國”依舊存在,是一個政治實體。
在國民黨建制派看來,這幾乎是完美的兩岸解決方案,可以拉取中間和偏綠選民的支持,同時也能安撫大陸。但國民黨也用事實證明,兩頭通吃的后果,就只能是兩頭都吃不到。
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兩岸問題上的模糊不清,對涉及兩岸幾乎所有的核心議題,都無法做出有效的解釋。
這就給民進黨的操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間。抹紅國民黨,國民黨不敢接招,只能往綠硬轉(zhuǎn)。說國民黨也是在搞“臺獨”,國民黨又擔(dān)心引發(fā)大陸不滿。在紅與綠之間反復(fù)橫跳。在吃瓜群眾看來,國民黨只不過也是為了選票的政黨,并沒有真正的政治理想。
鄭麗文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個僵局。她以加任何前綴的方式,強調(diào)了“我是中國人”的立場。這種立場自藍綠分庭抗禮以來,在國民黨主流政治中,從來沒有聲音。也只有洪秀柱、張亞中這些藍營中的“異類”敢于提出。
鄭麗文在藍營改選中不僅新的兩岸立場,甚至拿到過半票數(shù)當選。這說明國民黨內(nèi)部,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非常強烈。
只不過在國民黨中央的壓制下,這種身份上的認同很難呈現(xiàn)出來。當然,民進黨在臺灣塑造的“臺獨”社會氛圍,也是重要原因。
從1996年李登輝上臺開始,開始推行全面“去中國化”,推動“臺獨史觀”、“皇民史觀”、“偏安史觀”等等。讓臺灣的年輕一代,從小就認為臺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強化“臺獨”社會氛圍。發(fā)展到蔡英文時代,一旦出現(xiàn)中國人身份認同,就會被視為“異類”,被青鳥出擊。慢慢的,不管是藍營還是白營,都很難出現(xiàn)“中國人”認同這種觀點,就算是也不敢說出來。
當然,這種事情不太可能由上而下,只能由下而上。這就需要提到鄭麗文勝選的另一個功臣——館長陳之漢。
盡管陳之漢的政治底色偏白,其真實的兩岸立場存疑,但認同大陸這些年來取得成就,承認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帶動了一批原本羞于承認中國人身份認同的臺灣人。
這種身份認同上的轉(zhuǎn)變,一旦被接受就是不可逆的。事實上,這種轉(zhuǎn)變在臺灣民調(diào)上已經(jīng)有十分明顯地體現(xiàn)。在臺灣今年的雙十節(jié)上,就“身份認同”舉行了一場民調(diào),盡管民調(diào)是多選得出。民調(diào)結(jié)果顯示,認為自身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臺灣人占到72.8%成最大共識,而認為自身是中國人的比例占到了32.8%,這相較于過去已經(jīng)有非常明顯的變化。
陳之漢的作用,就是擴大了臺灣的“中國人”身份認同。陳之漢對民進黨的“火力全開”,也讓藍營的支持者不再羞于表達自己是中國人的立場。
而鄭麗文本身就是由綠轉(zhuǎn)藍的政治人物,也對民進黨那一套網(wǎng)絡(luò)宣傳模式也是信手拈來,這就讓鄭麗文在國民黨中擁有了巨大的政治聲量和民意基礎(chǔ)。
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出明確的“我是中國人”這5個字,不管是郝龍斌還是張亞中,效果都不會有鄭麗文來得快,來得有效。
對大陸來說,盡管鄭麗文的兩岸立場依舊不夠清晰,但對大陸來說依舊是利好消息。因為“中國人認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兩岸統(tǒng)一后的治理成本。
在中美博弈越來越激烈的宏觀地緣背景下,臺灣問題攤牌也會逐漸擺在明面上,因此在臺灣問題上的布局也應(yīng)相應(yīng)地提前,從臺灣如何統(tǒng)一延伸到臺灣統(tǒng)一后如何治理的問題上。
盡管不能寄希望于臺灣某一個政治人物,但鄭麗文的當選,為大陸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新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