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涼山州甘洛縣縣城出發(fā),順著盤山路彎彎繞繞約莫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嵌在山間一處緩坡上的則俄村。
一戶小院里偶爾傳出幾聲犬吠。院子不大,散養(yǎng)的母雞慢慢踱著步,身后跟著幾只尚未褪去絨毛的小雞。九月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二樓的地上曬著玉米粒,黃澄澄鋪了一地。
比起村里其他小院,這戶人家有些特別。院子中央躺著一只癟了氣的足球,母雞不得不繞著走。一只開了口的舊球鞋混在墻根處的玉米里。門楣上有道裂口,是幾年前被足球砸壞的。彝族人家少不了的火塘邊,擱著十幾只足球和各種訓練器材。從家出發(fā)順坡往下兩三百米,走過種滿水稻的梯田和已收割完的玉米地,一塊新鋪的足球場映入眼簾,人工草坪鋪得平平整整。
吉付拉馬把自己家的一塊角落專門用來放置各種足球訓練器材(金亦辰攝)
這是吉付拉馬(以下簡稱“拉馬”)的家。三年前,20歲的他成了國際足聯(lián)拍攝的視頻的主角,一夜間出了名。熱度就像一場風,如今日子重新歸于平靜。拉馬每天仍舊沿著這條蜿蜒的土路,去球場、訓練、回家。這條路他走了整整十年,再熟悉不過。
“降分”200多分上職高,只為能踢球
初中二年級前,拉馬不知道“足球”是什么意思。那年,即將去西昌讀書的好朋友送給他一件巴薩球衣,說是留個紀念。那間紅藍相間的條紋球衣為這位大山里的彝族少年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瘋狂迷上了這項運動。
省吃儉用半個月,拉馬從100元生活費里摳出55元,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足球。學校里沒有足球場,每天下課鈴一響,住校的他就沖去籃球場,在打球的同學之間獨自練習盤帶。周末回家,他以最快速度寫完作業(yè),在山上找片相對平整的草地繼續(xù)開練。
拉馬身上的這件巴薩球衣為他推開了足球世界的大門(受訪者供圖)
熱愛足球的少年很快迎來了中考。拉馬成績非常優(yōu)秀,足以進入縣里最好的高中??赡抢锖退某踔幸粯樱瑳]有足球場。拉馬轉而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城南的職高,只因為職高多了一片綠茵場。中考放榜,他的分數(shù)比職高錄取線高出200多分。如此大膽的決定,讓拉馬一下子在縣里出了名,人們都知道則俄村出了一個“足球瘋子”。
轉眼赴職高報到,拉馬直接找到校長申請“上午上課、下午踢球”。起初學校并不同意,但第一次月考,他用全年級第一的成績“說服”了校長和老師。從此,下午成了拉馬的專屬足球時間。
職高第一年,校內的足球氛圍不錯,拉馬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高三學長。但隨著他們畢業(yè)離校,球場上又剩下拉馬孤單一人。眼看學校里再無人一起踢球,升上高二的拉馬決定休學,回家專心追尋自己的足球夢。“由于學校足球氛圍差,所以與家長協(xié)商后,決定出去專門培訓,也為以后藝體高考作準備,后果本人自負,望批準。”他在紙上一字一句寫下這些話,簽下名字,按上了一個鮮紅的手印。
拉馬的父母一直在家務農(nóng),大半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涼山。但他們格外開明,拿出積蓄讓拉馬買了一批訓練器材和足球專業(yè)書籍;已經(jīng)出嫁的大姐為他購置了一套像樣的球鞋和球衣,會電焊的幺爸用鐵管焊出了幾個小球門。在全家人的托舉之下,拉馬給自己定下“五年之約”,立志在五年內成為一名職業(yè)球員。
拉馬的父母都是非常樸實的農(nóng)民,對于兒子的足球夢想非常支持(受訪者供圖)
踏上注定孤獨的自我修煉之路
17歲的拉馬決定開始“像職業(yè)球員那樣”訓練。沒有專業(yè)教練的指導,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拉馬不斷看書、上網(wǎng)學習,制訂訓練計劃。但沒有陪練,大部分時候他只能反復練習顛球、盤帶和射門。
除了必須從外界采購的裝備,其他的訓練器材,拉馬能省則省:建筑工人的安全索綁上幾個黑色塑料袋,就成了一個簡易阻力傘;從山里砍幾根長短各異的樹枝,插進木槽固定,練習任意球時可以模擬人墻;廢舊的輪胎皮豎在地上,就變成了障礙欄架;做一大塊木板,調整好角度,可以訓練踢墻二過一。
大部分時間,拉馬只能借助自制的器材獨自訓練(受訪者供圖)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節(jié)省開銷。甘洛縣過去物流不便,每次網(wǎng)購訓練器材,他都要去縣城郵局排一個小時的長隊才能取到貨。拉馬需要對時間精打細算。兩位姐姐都已出嫁,弟弟尚且年幼,他是子女里唯一的勞動力。在追尋夢想之余,拉馬必須幫助父母挑起生活重擔:每天出門前,他都要先給豬喂上飼料;農(nóng)忙時節(jié),他還要幫著收割家里五六畝玉米和水稻。
村里沒有合適的地方練球,他就在附近的山上找了一塊場地。上山路不好走,前半程的黃泥盤山路到處坑坑洼洼,拉馬一邊帶球一邊往上。足球一路活蹦亂跳,長此以往,讓他的盤帶技術得到了強化。
長時間在山路上訓練盤帶讓拉馬的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訪者供圖)
走過大山深處的一戶人家,接下來的山路更為險峻。在森林和灌木的掩映下,只有一條小路若隱若現(xiàn)。目之所及都是層層疊疊的綠色,若不是早已熟稔于心,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從家到場地這段路,拉馬單程要走一個半小時。后來他覺得每天往返太浪費時間,索性在場邊搭起一間小木屋,住上兩三天再下山,順便補充一些生活必需品。
“球場”人跡罕至,成了拉馬獨享的自由天地。只有一條烏梢蛇住在附近的草叢里,山下村民散養(yǎng)的黃牛偶爾踱步而來,替他免費“修整”草皮。盡管做了基礎的平整和畫線,但場地里仍然布滿暗坑和石礫。四周沒有任何圍擋,球踢下山坡,還要尋找半天。這段旅程注定孤獨,陪伴他的只有山間的清風。
拉馬將這片位于山頂?shù)那驁龇Q作自己的“精神家園”(金亦辰攝)
為了能讓兒子省力些,在又一年秋收后,父親貢獻出了那片一畝半的玉米地。盡管面積不大,但每年千余斤玉米的收成,總還是能為家里換來一些收入。父親專門從縣里請來挖掘機將場地修葺平整,為拉馬改造出一片沙土球場。在拉馬的追夢路上,父母說得不多,做得很多。
被國際足聯(lián)樹為草根足球的典范,他一夜成名
獨自訓練之余,拉馬開通了視頻社交媒體賬號,記錄自己與足球的日常。
剛開始,很多人潑冷水,勸他“早點放棄”“找個班上”,但拉馬始終“不服輸”,繼續(xù)一腳腳把足球射向球門。隨著苦練足球的視頻被更多人看到,他有了一定的名氣。
直到2022年9月,國際足聯(lián)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拉馬的故事,作為全球草根足球的典范。視頻播放量達到數(shù)百萬,拉馬火了。追來采訪的人絡繹不絕,拉馬笑稱,自家門檻都被“踩矮”了。他甚至成了某檔綜藝節(jié)目的座上賓,見到了“那些原本只在電視里見過的明星”。
拉馬一度作為草根足球的代表參加了一檔綜藝節(jié)目(受訪者供圖)
拉馬自帶流量,足球界的邀請隨之紛至沓來。成都、重慶、南寧等地的多支業(yè)余球隊拋來橄欖枝,讓他在省級聯(lián)賽中獲得了一些出場機會。2023年5月,這年21歲的拉馬代表涇川文匯隊在一場中冠比賽中登場。在立下“五年之約”的三年半后,他終于站到了職業(yè)足球的門檻前。
第一次走進日照國際足球中心,草皮平整得像一塊綠色地毯,足球在上面絲滑滾動,看臺上還有球迷助威吶喊,這一切都讓拉馬覺得有些“夢幻”。苦練終于得到回響,他得以走出涼山,見到更大的世界,但也讓他清楚認識到,自己與職業(yè)球員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
作為涇川文匯隊的球員,拉馬第一次來到日照國際足球中心(受訪者供圖)
站上過中冠舞臺讓拉馬心滿意足。對于自己曾經(jīng)發(fā)下的宏愿,他不再糾結?!爱敃r沒見過外面的球員,有些天真地覺得真的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但踢到中冠,就感覺自己跟不上比賽的節(jié)奏和身體對抗。”
用“勒克”開墾大山里的足球荒漠
注定無法成為職業(yè)球員,但這些年的追逐讓拉馬篤定了“將足球作為自己畢生事業(yè)”的目標。在訓練之余,他繼續(xù)完成了職高的學業(yè),還考出了D級教練員證書,踏出轉型第一步。見過花花世界的繁華,拉馬選擇“轉身向山里走去”。
差不多有一年半時間,他的社交媒體賬號沒有更新。在告別互聯(lián)網(wǎng)的這段時間里,拉馬沒有閑著,他在樂山成為了一名青訓教練。白天帶小朋友訓練,晚上鉆研足球知識,積攢下經(jīng)驗。
拉馬潛心學習成為了一名青訓教練(受訪者供圖)
去年9月底,拉馬回到甘洛縣的家里,拿出自己在樂山攢下的萬把塊錢,全部用來重新翻修那片玉米地改造的球場。經(jīng)過縣教體局的推薦,他成了鄉(xiāng)里吉加小學的足球教練。每周,拉馬都會去學校給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上兩節(jié)足球課。為此,他自費購買了很多足球和訓練器材;每次上課前,認真地做好教案和訓練計劃,幫助沒有任何足球基礎的孩子們培養(yǎng)興趣。新學期伊始,拉馬專程向校長提交了一份下半年足球發(fā)展計劃。在他的設想中,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校園聯(lián)賽,之后還會成立男足、女足各一支校隊,足球將會成為吉加小學最風靡的運動。
拉馬帶著“勒克”隊的孩子們練球,這是他最大的快樂(受訪者供圖)
在校園之外,只要拉馬有空,每個周末都會開著自己的面包車,去附近村寨挨個接上孩子們,把他們一起帶到村里的球場,組織大家踢球。
阿洛剛上一年級,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在廣東打工,只有過年才能見面。因為足球,現(xiàn)在他每個周末不再寂寞,有了和小伙伴相聚的理由。像阿洛這樣的留守兒童有很多,拉馬家成了他們的“大本營”。踢完球,拉馬就在家里煮上一鍋大鍋菜,招待孩子們吃一頓熱飯,再一一送回家。除了住得遠的孩子每月象征性收取10元車費,其他開銷都是拉馬動用自己的積蓄填補。
吉付拉馬家里成了孩子們的“食堂”(受訪者供圖)
“努力成為中國足球崛起路上的一塊基石”,這條橫幅一直掛在拉馬的房間里,這是他留給自己的信條?,F(xiàn)在拉馬不再孤單,職高學弟木乃金葫剛剛辭去了縣城房產(chǎn)中介的工作,決定和拉馬一起帶孩子們踢球。
拉馬的足球夢,離不開大山外的支持。海信出資十余萬元,為村里的沙土球場鋪設了全新的人工草皮。無球跑動品牌合伙人林俊杰長期關注中國草根足球,很早就與拉馬結識。聽說了拉馬現(xiàn)在的故事后,他專門為孩子們寄去了一些必需的足球裝備。
經(jīng)過修繕后,村里的那片沙土地球場已經(jīng)煥然一新(金亦辰攝)
還有天南海北的網(wǎng)友自發(fā)伸出援手。拉馬有個微信群,每個月,群里都會自發(fā)給孩子們捐款,拉馬就用這些錢買些水果和文具,獎勵踢球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孩子。到了月底,他會在群里公示善款的花銷和結余,確保每分錢都花在孩子身上。
經(jīng)過大半年的努力,拉馬已經(jīng)在村里組建起了一支初具規(guī)模的足球隊。他給這支球隊取名叫“勒克”,在彝語里是“犁鏵”的意思,暗藏著吉付拉馬對未來的期許:“我希望用這把勒克,在這片足球荒漠上開荒成功?!?/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