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一則來自“四川發(fā)布”的消息在教育圈炸開:成都8所學校將率先試點小初高一貫制改革。這一刻,無數(shù)家長的朋友圈被刷屏,各種微信群討論熱火朝天。
這意味著,進入這些貫通班的學生,小升初和中考都不再需要參加考試。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中考,真的開始松動了。
01 教育重磅炸彈,兩種模式顛覆傳統(tǒng)
消息明確列出了兩種創(chuàng)新模式:一種是“12年一貫制”,讓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路直達高三畢業(yè);另一種是“6年一貫制”,學生從初中一年級起步,連續(xù)讀完中學六年。
這兩種模式共同點明確:打破傳統(tǒng)的升學考試壁壘,為學生創(chuàng)造連貫、穩(wěn)定的成長環(huán)境。
這次試點不是突然決定。早在今年初,教育部就發(fā)布通知,決定在上海、成都等6個城市率先開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小初高銜接培養(yǎng)模式”。
成都入選的8所學校名單一經(jīng)公布,立即成為全城熱議焦點。這些學校將如何具體實施新政策,家長和學生該如何選擇,成為街頭巷尾最關心的話題。
02 家長反應兩極,教育焦慮能否緩解?
消息傳出后,家長群體反應強烈且兩極分化。
“終于不用再為小升初和中考熬夜刷題了!”成都七中一位初一學生的母親王女士感慨道,“這些年,孩子的童年被無盡的補習班和考試淹沒,現(xiàn)在終于可以看到曙光。”
支持者認為,一貫制教育打破了應試教育的桎梏,讓學生從反復的備考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發(fā)展個人興趣和綜合素質(zhì)。
然而,也有家長表示擔憂?!皼]有了中考這個‘分流’機制,孩子會不會失去學習動力?”一位姓李的父親坦言,“而且,一旦選錯了學校,就要待12年,風險是不是太大了?”
教育專家張明教授分析:“這項改革的核心價值在于減少重復性應試,強化素質(zhì)培養(yǎng)。但同時也對學校的課程銜接、教學質(zhì)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03 試點背后的深層考量,教育公平何去何從?
這次改革試點選擇了成都不同區(qū)域的8所學校,涵蓋公立和民辦,具有相當?shù)拇硇浴=逃块T相關負責人表示,目標是“探索一條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新路徑”。
深層來看,這一改革直指當前教育體系的痛點:重復的應試準備消耗了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扼殺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精神。
更為關鍵的是,傳統(tǒng)的中考分流機制被指責為“一考定終身”,對晚熟型學生尤其不公平。取消中考,推行一貫制,有望讓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長期發(fā)展。
然而,質(zhì)疑聲也隨之而來:沒有了升學考試,如何保證教育公平?不同學校之間的質(zhì)量差異會不會進一步擴大?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試點過程中逐步探索答案。
04 未來教育走向,改革之路在何方?
成都的試點無疑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業(yè)內(nèi)人士預測,如果試點成功,這種模式可能會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徹底改變基礎教育的生態(tài)格局。
但同時,改革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何設計連貫的課程體系?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并非首個“吃螃蟹”的城市。北京、上海等地此前已有部分學校開展過類似試驗,但以如此大的規(guī)模和力度推進,在成都尚屬首次。
教育的本質(zhì)是培養(yǎng)人,而非篩選人。成都的這次試點,或許正是向著這個本質(zhì)回歸的重要一步。
隨著試點政策的落地,成都的教育圖景將如何重構?其他省市是否會快速跟進?教育評價體系又將發(fā)生怎樣的變革?這些問題,都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明朗。
教育變革的步伐已然加快。面向未來的教育,不再僅僅看重學生掌握多少知識,更關注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的品質(zhì)。
就在此刻,成都多個試點學校的咨詢電話已被打爆。教育改革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家庭都在思考: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真正照亮孩子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