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蘋果 CEO 庫克在上海透露,「Apple Intelligence 目前正在努力進入中國市場」。上個月,彭博社記者古爾曼的爆料,更帶來了新的時間表:蘋果計劃今年底前通過 iOS 26 后續(xù)版本更新,將系統(tǒng)級 AI 服務帶給中國內(nèi)地用戶。
對庫克來說,Apple Intelligence 必須入華,即便中間過程足夠跌宕起伏,即便是走與中國平臺企業(yè)(百度、阿里巴巴)的全面合作模式。AI 大時代,庫克最看重的一個海外市場,蘋果不能沒有自己的系統(tǒng)級 AI 服務,當個集成商也要上。
只是,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市值維護層面的考量,不一定就和當下用戶的實際需求掛鉤。
Apple Intelligence入華將上演吐槽大會?
國內(nèi)用戶如果真用上了 Apple Intelligence,到時會不會又演變成一場吐槽盛會呢?
去年 10 月,Apple Intelligence 首批功能正式推送,包括「優(yōu)化寫作」「生成摘要」「圖像消除」等。連帶后續(xù)的更新,例如「圖樂園」「智繪表情」等,由于都是些細節(jié)功能,用戶感知上并沒有太大的留痕。去年 12 月,回收平臺 SellCell 公布的用戶調(diào)查顯示:iPhone 用戶(可用 Apple Intelligence)中,高達 73% 的受訪者認為,這些系統(tǒng)級 AI 功能對使用體驗的提升「微乎其微」。
(圖片來源:蘋果)
絕大多數(shù) iPhone 用戶,更想要的還是「脫胎換骨」后的 Siri。然而,在智能語音助手領域「趕早集」的蘋果,直到現(xiàn)在都不能拿出一款只需「及格」表現(xiàn)的產(chǎn)品。古爾曼的最新爆料,又帶來了「壞消息」:延期多時、預計將隨 iOS 26.4 推出的全新 Siri,目前參與測試的部分蘋果工程師,對其早期版本表現(xiàn)表示「擔憂」。
一邊是蘋果牌 AI 的艱難推進,另一邊則是蘋果硬件(手機)已經(jīng)開啟的三年「大更新」周期。
其實沒有AI,iPhone也同樣可以賣爆
市場調(diào)研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iPhone17 系列在中國和美國上市后的前 10 天銷量,比前代 iPhone 16 系列同期高出 14%。國內(nèi)市場,截止 10 月 12 日,iPhone 17 系列激活量已經(jīng)接近 400 萬臺(數(shù)據(jù)來源:@數(shù)碼閑聊站)。伴隨 iPhone Air 在國內(nèi)市場的開賣,iPhone 17 標準版供貨緊張的緩解,以及 iPhone 17 Pro/Max 的降價促銷,國行新 iPhone 將在今年雙 11 迎來又一個銷量高峰。
好戲還在后頭。明年預計推出折疊屏 iPhone,后年預計推出「玻璃化」iPhone,市場對蘋果賺錢能力的預期,已經(jīng)被這些硬件層面的更新吊足了胃口。
發(fā)現(xiàn)沒有?蘋果這些能激起市場情緒和用戶關注的技術更新,已經(jīng)和 AI 沒太大關系。事實勝于雄辯,國行有沒有 Apple Intelligence,作為三年「大更新」序曲的 iPhone 17 系列,依然可以再度賣爆。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所以,iPhone 有沒有更強的系統(tǒng)級 AI 能力,國行 iPhone 何時能用上系統(tǒng)級 AI 服務,在用戶認知和市場銷量層面,依然只能起「錦上添花」,而不是「關鍵先生」的作用。
為什么AI依然無法給手機帶貨?
那么,這里就有一個問題:系統(tǒng)級的 AI 能力,為什么到現(xiàn)在,依然難成一款暢銷機型(尤其超級爆款機型)的主打賣點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所有手機硬件廠商,不只蘋果,并不具備全行業(yè)領先的 AI 大模型能力。用戶層面,目前感知度和使用度最高的 AI 功能,就是智能助手,例如美國的 ChatGPT、中國的 DeepSeek 等。這樣的情況下,手機廠商去砸出一個自研的「XX 手機 GPT」,又會有多少用戶去買單呢?投入和產(chǎn)出,完全不成比例。蘋果的 Siri,至少還有多年的技術積淀和人員儲備,都落了個一再跳票、預期降低再降低的結果,其他廠商又怎敢去「以身涉險」呢?
其次,不管 ChatGPT,還是 DeepSeek,只要手機廠商愿意,除了第三方 app 范式,還可被集成到系統(tǒng)服務上。各個手機品牌的系統(tǒng)級 AI,如果都是 ChatGPT 或 DeepSeek 等提供的能力,這一功能服務的差異化賣點又將體現(xiàn)在哪呢?
再者,硬件廠商也在等更加強大的端側(cè) AI 能力。手機、電腦等硬件設備本身,就可以較好運行 AI 大模型和處理相應數(shù)據(jù),何必還要將大量需求指令再上傳給云端服務器,尤其第三方平臺的呢?即將發(fā)售的 M5 芯片 MacBook Pro,蘋果就在特別強調(diào)「相比 M1 芯片,AI 性能最高提速至 6 倍」。
最后,經(jīng)過前兩年的爆發(fā),頭部 AI 應用今年以來似有增速放緩的跡象。市場分析機構 Apptopia最新報告顯示,今年4 月以來,ChatGPT全球新增下載量開始明顯放緩,預計這個 10 月將環(huán)比下降 8.1%。國內(nèi)今年初才開始爆火的 DeepSeek,下半年以來同樣存在類似的情況。大眾用戶對某項技術,究竟還有多大的嘗鮮熱情,是所有手機廠商在規(guī)劃系統(tǒng)功能時,不得不評估的一個問題。
(圖片來源:OpenAI)
綜上,手機廠商對 AI 的技術狂熱正在逐漸褪去。而正在進行的新一輪 AI 競逐浪潮,更可能是一個相對偏長期、偏累積的技術演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手機廠商能否晉升 C 位,目前不得而知。悲觀一點的話,用戶對手機 AI 的核心功能需求,在可預見未來,似乎都要被第三方 app 所「壟斷」。
對用戶來說,當下更希望的還是可以有五花八門、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智能助理和工具應用。而在把 AI 應用已經(jīng)玩出花的中美市場,手機廠商的系統(tǒng)級 AI 能力構建,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當然,所有手機用戶,都夢想著有朝一日,拿起自己的 iPhone、安卓手機或鴻蒙手機,喊出一句任務指令,立馬就能得到一個復雜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而這,需要 app 開發(fā)者和手機廠商們的持續(xù)共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