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上級調(diào)整黑龍江主要負責人,調(diào)潘復生擔任第一書記。
潘復生在五十年代擔任過平原省第一書記、河南省第一書記,因1958年遇到波折。1962年七千人大會后,恢復職務(wù)調(diào)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1966年接替黑龍江第一書記。
沒多久,一場政治運動駛來,很多干部都有些猝不及防。作為黑龍江省委書記處書記的楊易辰主張運動不能亂,在干部會議上表示:不要上街游行,上了街不一定斗爭就有勁,甚至可能影響生產(chǎn)和斗爭,大字報不要張貼在公共場所,不能停課、停工、停業(yè)。
運動初期,各地方干部也都是這樣,本能想要確保穩(wěn)定,因為開始的重點只是在學術(shù)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因此其他方面必須保障不能亂。
新任書記給省委傳達4條指示,中心思想是不要干預(yù)運動,要支持學生,而且干部要檢查錯誤。這讓很多干部誰不能理解的,楊易辰等干部成為批判對象,并繼續(xù)工作。
此時出現(xiàn)一個棘手的問題,2000多工人在省委大門口要求見第一書記,楊易辰去處理,他希望工人派代表反映情況,直接與代表交談,希望工人與學生不要對立。對方一直要求見潘復生,楊易辰進行說服工作,談到凌晨三點多才結(jié)束。
本以為事情得到解決,誰知道一些學生與鍋爐廠工人辯論,另一些學生在商店與市民辯論,導致情況不容樂觀。第一書記表示:當前形勢很好,不是糟的很,運動中打人也是激流中的浪花,不是主流。對學生支持和偏袒,讓楊易辰當即反駁:不能只讓工人講大方向,學生缺點也要講。對方說:立場沒有徹底轉(zhuǎn)變過來,是要出大問題的,并說有人唯恐天下不亂,要孤立自己。倆人在這個問題上弄得不悅。
沒多久,楊易辰被人戴高帽子、掛牌子,批他挑動工人圍攻學生。后來在上級的干預(yù)下楊易辰放出來,并叫去北京談話。上級對他很關(guān)心:第一書記剛?cè)ズ邶埥ぷ?,不了解情況,你要協(xié)助對方多抓工作,對方支持學生,你要支持對方,對運動不要不理解。這是用安慰的語氣,讓他很感動。
1967年,運動深入后成立省革委會,楊易辰暫時停止忙碌的工作。不過在與主要負責人共事時,對方的一些話讓他不認同,也沒有當面反駁,只是說不理解,說自己該做的都做了怎么不給自己安排工作,最終拂袖而去。
不久之后,他的情況更加糟糕,從文斗升到武斗,給他戴幾頂帽子楊易辰不屑一顧,認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1969年,他被下放地方勞動,住在破土房里,每月30元生活費,勉強維持生活。1971年3月,形勢不斷發(fā)展后,上級對省革委一把手在運動中犯錯進行揭發(fā)批判,省里派人接他回去,準備安排工作。
上級找他談話,根據(jù)中央的意見,要請他出來工作,但考慮他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如果簽字后可以恢復工作,考慮安排進常委。他不承認“走資派”,只有工作安排讓省里決定。因沒有簽字,一開始到工廠蹲點一段時間,又被請去擔任省革委生產(chǎn)部副主任,主管常務(wù)。
1977年,上級讓黑龍江6位主要負責人到京開會,要調(diào)整省委領(lǐng)導班子,讓楊易辰擔任第一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劉光濤不擔任,不在領(lǐng)導班子成員當中。此后,楊易辰開始全面負責黑龍江地方工作,展開揭查批,撥亂反正等工作。到八十年代調(diào)任北京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