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馬佳·圖海
出身正黃旗的圖海是清朝少數(shù)以文官身份轉任武將而成就卓著的人物,康熙十三年(1674年),陜西王輔臣響應吳三桂叛亂,圖海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軍征討,他采取剿撫并用的策略,在平?jīng)鲆粦?zhàn)大敗王輔臣,使其投降,穩(wěn)定了西北局勢,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病逝。
第二位:愛新覺羅·鄂扎
豫親王多鐸之孫,承襲多羅信郡王爵位??滴跏哪辏?675年)出任撫遠大將軍,平定察哈爾叛亂,鄂扎出身顯赫的軍事世家,其祖父多鐸是清初著名的軍事統(tǒng)帥,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去世。
第三位:愛新覺羅·福全
福全是順治帝次子,康熙帝同父異母的哥哥,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軍征討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因擊敗厄魯特軍有功,但因未能全殲噶爾丹及擅自撤軍等過受到處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病逝。
第四位:董鄂·費揚古
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子,董鄂妃之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費揚古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在昭莫多之戰(zhàn)中大敗噶爾丹,基本上摧毀了準噶爾汗國的核心力量,后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病逝。
第五位:愛新覺羅·胤禵
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康熙任命30歲的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坐鎮(zhèn)青海,統(tǒng)帥西北各路清軍,康熙去世后,雍正即位,立即解除了胤禵的兵權,將其軟禁,直到乾隆即位才獲釋,封奉恩輔國公。
第六位:愛新覺羅·延信
肅武親王豪格之孫,雍正帝的堂兄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延信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接替胤禵指揮西北清軍。他率軍平定西藏,驅逐準噶爾勢力,撫慰六世達賴喇嘛,為清王朝穩(wěn)定西南邊疆作出重要貢獻,雍正即位后,延信因與胤禵交往過密而遭猜忌,最終被革職囚禁,雍正六年(1728年)死于禁所。
第七位:年羹堯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其妹為雍正帝敦肅皇妃,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侵擾西藏,年羹堯被任命為四川總督,后授撫遠大將軍,駐守西北,雍正即位后,年羹堯繼續(xù)擔任撫遠大將軍,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居功自傲,結黨營私,最終被雍正帝削官奪爵,賜自盡。
第八位:馬佳·馬爾賽
蒙古正黃旗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隨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征噶爾丹,立有戰(zhàn)功。雍正九年(1731年),清軍在與準噶爾的戰(zhàn)爭中失利,馬爾賽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軍防御,馬爾賽作戰(zhàn)不利,貽誤戰(zhàn)機,被雍正奪爵處斬。
第九位:愛新覺羅·崇安
康親王杰書之孫,襲封康親王。雍正十年(1732年),清軍在與準噶爾的戰(zhàn)爭中失利,崇安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tǒng)率清軍防御西北,崇安任期僅十個月便暴斃,其去世后,清朝再無設立撫遠大將軍,該職位隨之廢除。
從康熙十三年(1674年)到雍正十年(1732年),撫遠大將軍這一稱號在清朝歷史上存在了58年,九位撫遠大將軍中,有宗室親王,有滿洲貴族,有蒙古將領,甚至有漢軍旗人;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身敗名裂,有人善始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