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開始大量上市,街邊、市場、商超到處都是冒著熱氣的糖炒栗子攤,不少人一到秋天就會忍不住買上一包。香甜粉糯的口感確實誘人,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看似平凡的小板栗,在飲食搭配上可有不少門道。如果吃得不當,還可能對健康造成負擔。尤其是有四樣食物,最好別和板栗一起吃。吃板栗的禁忌,真的不只是“吃多了會上火”這么簡單。
有人吃完板栗后胃里翻江倒海,也有人嘴角頻繁長皰,還有人肚子脹氣不消,表面看起來像小毛病,其實背后多是飲食搭配出了問題。中醫(yī)講究食物“相生相克”,西醫(yī)也強調(diào)營養(yǎng)成分之間的代謝關聯(lián)。
這不是迷信,是有一定的生理基礎。以板栗為例,它本身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維生素C和礦物質(zhì),尤其碳水比例比較高,屬于典型的高能量堅果類食物,如果和某些不合適的食物同吃,會影響消化,甚至引發(fā)身體不適。
1.板栗與牛肉的搭配
不少人都覺得板栗營養(yǎng)豐富、口感綿軟,對身體沒啥負擔,但真不是這么回事。尤其是和牛肉一起吃,問題可能更大。牛肉本身屬于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代謝過程比較慢,需要胃酸充分分解。
如果再加上含有較多淀粉和膳食纖維的板栗,會增加腸胃負擔。胃動力本來就差的人很可能吃完就覺得胃里堵得慌。輕則腹脹、泛酸,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反胃或脹痛。尤其老年人,消化能力下降,牛肉和板栗一起吃真的容易“頂?shù)没拧?,身體受不了。
2.板栗與羊肉的搭配
很多人冬天進補喜歡吃板栗燉羊肉,覺得暖胃又補身,其實這鍋湯可能并不適合所有人。羊肉性溫,容易助火,而板栗本身含糖量高,也偏溫性,兩者疊加會讓體內(nèi)容易上火,出現(xiàn)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癥狀。
有些人吃了這類組合食物之后出現(xiàn)痤瘡或者臉上冒油,其實和這個搭配脫不了干系。尤其體質(zhì)偏熱、陰虛火旺的人,更要避免這類組合,不然吃完不僅沒補成,反倒上火冒痘,一點也不劃算。
3.板栗與豆腐的搭配
表面上看豆腐和板栗都是“素食”,似乎沒啥沖突,實際情況卻大有不同。板栗含有較多的鞣酸,這種物質(zhì)一旦遇上豆腐中豐富的鈣元素,就容易在胃中形成鞣酸鈣,既難以消化,也難以被吸收。
這種復合物長期積累甚至可能引發(fā)結(jié)石類疾病。有些人常吃豆腐配板栗,覺得“口感好、健康搭”,但身體在慢慢累積負擔。雖然這一過程比較緩慢,但從營養(yǎng)角度來說,確實不是一個明智的搭配。
4.板栗與杏仁的搭配
還有一類人特別喜歡板栗加杏仁,一是口感香脆有層次,二是這兩種都是堅果類食材,看起來風味相近。可杏仁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氫氰酸,這種物質(zhì)在特定條件下會和板栗中的某些成分產(chǎn)生化學反應,生成對身體不利的代謝產(chǎn)物。
雖然不是每次吃都會出問題,但如果頻繁這樣搭配,對肝腎代謝功能可能會形成負擔。有肝病或者腎功能不佳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這一點,畢竟養(yǎng)生的核心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對。
而且板栗本身就不宜多吃,尤其糖尿病人群更要注意。根據(jù)數(shù)據(jù),每100克熟板栗大約含有40克碳水化合物,屬于高升糖食物。如果吃多了,不僅會升血糖,還會誘發(fā)胰島素波動。
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空腹狀態(tài)下食用板栗,會在兩小時內(nèi)出現(xiàn)血糖急劇上升的情況。雖然板栗的“甜”不是加糖的甜,但天然糖分含量也不低,一不小心就會超標。
還有人用板栗做主食,拿來煮粥、做糕點甚至炒飯。其實這種吃法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畢竟它并不是真的“低熱量”。尤其在節(jié)假日時,一邊吃著板栗糕點一邊再來點烤板栗,很容易攝入過多熱量。
如果再搭配油膩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等高脂類,一頓飯下來可能熱量爆表,不僅容易發(fā)胖,還會讓血脂升高,對心血管也不是好事。
另外,板栗吃不對還可能引起腹瀉。尤其是未熟透或者生吃的板栗,其中含有較多的淀粉酶抑制因子,會阻礙腸道消化,輕則肚子咕嚕咕嚕響,重則拉肚子,特別是小孩子、腸胃敏感人群要注意。有的家長覺得板栗營養(yǎng)高,硬塞給孩子吃,結(jié)果反而引起腹瀉或者肚子脹氣,影響營養(yǎng)吸收。
不少人還喜歡板栗燉雞、燉排骨,看似是經(jīng)典搭配,確實味道也不錯,但如果身體偏寒或者消化功能差的人,這種葷素搭配也得適量控制。尤其老年人,消化能力弱,再加上板栗不容易嚼碎,吃多了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良,甚至導致食欲下降。吃東西本來是為了滋養(yǎng)身體,不是給身體增加負擔的。
還有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點是板栗的保存。很多人買回家一大袋,吃不完就隨手放著,結(jié)果出現(xiàn)發(fā)霉變質(zhì)。板栗霉變后會產(chǎn)生黃曲霉素,這是一種強致癌物,長期攝入有極高的風險。
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黃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對肝臟的損害非常大。買回來的板栗最好在一周內(nèi)吃完,或者放冷藏保存,切不可圖方便放在常溫暴露太久。
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板栗雖然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如鉀、鎂、鋅等,也有一定的維生素C含量,但這些營養(yǎng)素的吸收率并不算太高。如果搭配食物不當,不僅營養(yǎng)吸收受阻,還可能引起不適反應。合理的搭配、適量的攝入才是關鍵。每次吃板栗控制在5-8顆左右最為適宜,不可貪多。
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約有18%的胃腸不適患者與飲食搭配不當有關。在這些案例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曾在食用板栗等高淀粉類堅果后出現(xiàn)消化不良、腹脹等癥狀。
而在追蹤研究中發(fā)現(xiàn),混搭豆腐、肉類與板栗的群體,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的概率更高。這些數(shù)據(jù)再次提醒大家,看似“健康食材”,也不能隨意組合。
食材的搭配是一門學問,不是簡單的“多吃有益”。就像板栗,看似溫和,卻有諸多飲食雷區(qū),若不留神就可能陷入“吃得好反倒傷了身體”的陷阱。食物之間的關系,就像人際交往,有的合得來,有的合不來,強行混在一起只會兩敗俱傷。
板栗,不只是“香甜”這么簡單,它是秋冬時節(jié)的美味,也是一門需要認真對待的飲食課題。記住那幾樣最好別一起吃的食材,了解身體對食物的真實反應,才不會在“吃”的問題上吃虧。板栗是好東西,但要吃得對,吃得巧,吃得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