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誰能想到,一部大陸諜戰(zhàn)劇,能在臺灣炸出這么大動靜?!冻聊臉s耀》——這個名字聽起來平平無奇,卻讓兩岸觀眾同時淚目。大陸觀眾看的是信仰與犧牲,臺灣觀眾看到的,是被塵封的真相與血脈的共鳴。蔡正元都忍不住說:“格外震撼。”要知道,這句話從一個老辣的藍(lán)營評論員嘴里說出來,分量不輕。
這劇為什么火?不是因為主角光環(huán),也不是特效炸裂,而是因為它敢。它敢講那段塵封的臺海情報戰(zhàn),敢用真名呈現(xiàn)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這些名字。不是影射,不是“原型”,是真人真事。那些人,真去過臺灣,真冒過險,真流過血。最狠的是,吳石臨死前用血寫下“臺灣必歸”四個字。不是口號,是訣別。那一幕,足以讓人從頭涼到腳。
臺灣網(wǎng)友說得好:“看完以后,整個人都安靜了。”因為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島上課本上沒教的歷史,在對岸的電視劇里活了過來。而且拍得不說教,不煽情,就是冷冷的、硬硬的,讓人窒息的真實。你會看到一個將軍,在赴死的路上,手指還在抖著傳遞情報。你會看到一群人,在廢墟和暗號中賭命。他們不是虛構(gòu)的“特工”,是有血有肉、有信念的人。信念這兩個字,在今天的娛樂劇里,早就稀缺得像文物。
《沉默的榮耀》火起來,不是靠流量明星,而是靠“真”。真歷史、真信仰、真犧牲。它拍的是隱蔽戰(zhàn)線,卻拍出了民族情感最赤裸的部分。這種“真”打動了兩岸觀眾,也刺痛了一些人。因為當(dāng)臺灣觀眾在留言區(qū)說“原來我們有共同的英雄”,也就意味著,那堵被人為筑起的認(rèn)知墻,正在出現(xiàn)裂縫。
這裂縫,挺嚇人的。對某些政客來說,這種“情感共鳴”才是最危險的“滲透”??蓡栴}是,這不是政治操作,而是文化記憶的回流。當(dāng)一個臺灣年輕人第一次知道吳石是誰,他不是被“洗腦”,他只是開始思考:為什么我們從未被允許知道?
臺媒在報道時,用了“震撼”“喚醒”“罕見真實”等詞。其實更準(zhǔn)確的說法是:這是一次“記憶復(fù)蘇”。被掩蓋太久的東西,一旦浮出水面,就像空氣遇見火花。尤其是那句“臺灣必歸”,在當(dāng)下兩岸氣氛緊張的時候,聽起來格外刺耳。有人憤怒,有人感動,但沒人能裝作沒聽見。這才是真正的影響力。
《沉默的榮耀》的厲害,還在于它不是冷冰冰的“歷史劇”,而是有溫度的“人”。劇里的吳石不是神,是一個知道自己要死、但仍然微笑著的老人。朱楓不是女特工的模板,而是一個有恐懼、有柔情的普通女人。導(dǎo)演沒把他們拍成傳奇,而是拍成血肉之軀。正因為如此,他們更像我們身邊的人,更能讓人共情。
蔡正元說“格外震撼”,其實是在說實話。震撼的不只是劇情,更是臺灣社會面對“共同記憶”的那種尷尬。幾十年來,島內(nèi)對歷史的處理方式,像是一場選擇性遺忘。把“吳石”這樣的名字從課本里抹去,把“統(tǒng)一”“犧牲”“信念”換成模糊的“彼此尊重”。但當(dāng)戲劇用影像把真相扔到你眼前,再聰明的敘事機器也裝不下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這部劇在臺灣年輕人之間也炸開了。有人在社交平臺上留言說:“小時候以為大陸劇都在講‘紅色宣傳’,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是我們活在別人的剪輯里?!边@句話,殺傷力極強。它說明一件事——歷史被封印得越久,被喚醒的反彈就越大。
《沉默的榮耀》拍出了時代的縫隙,也拍出了文化的疼。那種“血脈的共鳴”不是臺詞寫出來的,而是觀眾心底自己長出來的。尤其是劇中那些閩南語對白、閩臺習(xí)俗、街景布置,都精準(zhǔn)得像老照片翻新。你會發(fā)現(xiàn),兩岸不是對立的兩段歷史,而是一段被強行拆開的記憶。被撕裂得越狠,重逢時的疼就越真。
而這種疼,正是當(dāng)下兩岸最稀缺的東西。我們習(xí)慣在鍵盤上吵,在選票上分,卻忘了,這一切的起點,本來是同一條血脈。一個在牢里寫下“臺灣必歸”的老人,不會去想什么意識形態(tài),他只是在想:我做的這一切,值不值。
《沉默的榮耀》讓兩岸都安靜了幾秒鐘。這幾秒鐘,比任何政策聲明都珍貴。因為人一旦開始思考,就不容易再被操控。戲劇的力量就在這里——它不喊口號,卻能讓你在一場戲里,看見歷史、看見人性、也看見自己。
或許,這才是“榮耀”的真正含義:不是喧囂的勝利,而是沉默的堅持。那些埋在時間深處的信念,被這部劇一點一點挖了出來,重新呼吸。你說它火嗎?它不僅火,還燒穿了兩岸之間那層冰冷的隔膜。它沒談統(tǒng)一,卻比任何政治演講都更讓人相信——有些血脈,是斷不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