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線丨男子直播約架嘩眾取寵 終被“毒流量”反噬
近日,有這樣一則消息在社交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信息的內容是杭州臨平區(qū)一位準新娘,竟然糊里糊涂把婚慶攝影師當成了“特殊客戶”,還發(fā)了涉黃信息。聊天記錄里連小區(qū)定位都清清楚楚。這出戲碼一上演,有人直呼“離譜”,也有人質疑:“這該不會是編的吧?”
這條信息也引起了警方的關注,經過快速核查,10月16日,杭州市公安局臨平區(qū)分局發(fā)布警情通報稱,經調查,10月9日,網民曾某某為博眼球,編造“杭州新娘與攝影師的瓜”,并在微信群散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目前,曾某某因故意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對于該起事件中發(fā)現的其他違法犯罪線索,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罵人約架
這名網絡主播為何四處“挑事”
虛構的“瓜”雖然最終會被戳穿,但其傳播過程已經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如果說編造謠言還只是躲在屏幕后面暗中操弄,那么,為了流量進行的“網絡直播約架”,則是一種更囂張的公開表演,其危害性從信息失真,直接升級為對現實社會秩序的公然挑釁。
前不久,在湖北咸寧發(fā)生這樣一起事件。網絡主播譚某,公然在網絡直播間對其他網絡主播進行辱罵,甚至揚言要與對方“當面解決”。多名受害人不堪其擾,紛紛選擇向警方報案。譚某的極端行為,又換來了怎樣的結果呢?
畫面中正在進行直播的男子,就是網絡主播譚某。為了自己在網絡上的熱度,譚某在直播過程中劍走偏鋒,對當地其他流量較高的網絡主播進行攻擊,挑起事端,試圖引人關注。
陳女士是咸寧市崇陽縣的一名網絡主播,閑暇時也會在其他網絡直播間擔任管理員。當她發(fā)現譚某在直播間頻繁使用不文明用語后,便對其進行了禁言。就是這個簡單的操作,為她招來了譚某不依不饒的惡意攻擊。
網絡主播 陳女士:各個直播間里面,只要看到我就開始攻擊我,說我不應該把他拉黑,侮辱我,謾罵我。
然而,譚某在網絡上攻擊的對象不僅只有陳女士一人。為了獲得持續(xù)關注,譚某還會惡意辱罵其他主播來制造沖突,網絡主播沈某就深受其害。
據沈某回憶,起初為了不影響直播間氛圍,面對譚某的無端攻擊,他選擇了一忍再忍。然而,他的忍讓換來的卻是對方的變本加厲。譚某的氣焰愈發(fā)囂張,甚至將沖突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公然揚言要與他“當面解決”。
面對譚某持續(xù)要“當面解決”的威脅,沈某最終選擇了報警。崇陽縣公安局石城派出所接到報警后,第一時間對兩人進行了傳喚。
崇陽縣公安局石城派出所副所長 雷洪:我們向沈某與譚某陳述了在線上辱罵他人及線下約架的法律后果,如果情節(jié)輕微的話可能構成治安違法,如果情節(jié)嚴重的話可能涉嫌犯罪。
在民警的調解下,譚某和沈某達成口頭和解,再不會線下約架。沈某本以為這場風波已然平息,然而,譚某新的攻擊卻馬上來了。
網絡主播 沈某:當著民警的面說不扯皮不打架了,和解之后他又到窗戶外面,他說你等著。回去了我看直播,看他直播在罵我家人。
沈某本以為,自己和譚某既然已在派出所達成調解,譚某或許只是嘴上逞強。然而,就在第二天他照常直播時,譚某竟通過直播背景認出了沈某所在的直播地點,隨即與他人一起趕到了沈某直播的現場。
網絡主播 沈某:他兩個人去的,去了之后直接把我手機摔了,關機,后面就直接打我,很囂張。
事發(fā)后,沈某撥打了報警電話。崇陽縣公安局石城派出所接到警情后,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崇陽縣公安局石城派出所副所長 雷洪:趕到現場進行調查后,查實了譚某對沈某進行毆打的情況,后續(xù)我們就對譚某進行了行政拘留。
辱罵威脅20余人
甚至引到線下毆打
然而,令辦案民警們沒有想到的是,譚某被拘留后不久,警方便陸續(xù)接到了大量有關譚某的報案。
崇陽縣公安局石城派出所所長 石謙:在一個星期之內,我們差不多接到20起受害人的報案。這些受害人中大部分都是在線上被譚某進行辱罵威脅,有少部分是在線下被他進行了約架毆打。
面對陸續(xù)出現的多名報案人,崇陽警方意識到,譚某的行為絕非簡單的網絡口角,警方迅速對譚某的網絡直播賬號展開進一步調查。
崇陽縣公安局石城派出所副所長 雷洪:為了固定證據,我們聯合縣局網安大隊進行了深入調查,搜集到了大量譚某在網絡上辱罵他人及線下約架的證據。我們發(fā)現了這個案件不僅是行政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網絡辱罵行為
情節(jié)嚴重或將涉刑事犯罪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網絡辱罵行為根據其情節(jié)輕重和危害后果的不同,或違反行政法規(guī),情節(jié)嚴重的,還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屬于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而當網絡辱罵行為的情節(jié)嚴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要件時,就上升為刑事案件。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構成侮辱罪。如果在網絡上編造虛假信息,對他人進行辱罵,同時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等后果,還可能構成尋釁滋事罪。
突破雙重底線
靠肆意謾罵嘩眾取寵
為了達到流量變現目的,有些人不惜突破法律與道德雙重底線。在江蘇南通,季某靠肆意謾罵他人嘩眾取寵,被立案調查,最終獲刑罰。
畫面中咬牙切齒罵出臟話的男子名為季某,網名“秦漢”,在他發(fā)布的視頻里,大多都充斥著不堪入耳的臟話。
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徐德:他就是用方言來逃避監(jiān)管,內容主要是用粗俗的語言進行辱罵,沒有具體的事,純粹進行辱罵,貶低他人人格。
那么,季某為什么要在網絡上發(fā)布這些視頻?被罵的人跟他又有什么瓜葛呢?
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徐德:粉絲量比較多,按照他的說法是粉絲量少的,他不會去罵。他看到誰的粉絲量多,他就去罵,把對方的粉絲爭取過來,擴大他的粉絲人數。
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 姜妮妮:季某通過這件事情應該嘗到了甜頭,他認為通過辱罵相應的主播,可以提升自己的粉絲流量。
就這樣,季某在網絡上繼續(xù)嘩眾取寵。一些本地網紅直播時,季某還會追著跟他們連麥展開罵戰(zhàn),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人氣,獲得打賞。
低俗行為遭網友反感質疑
添油加醋的攻擊,肆意妄為的謾罵,季某的嘴里臟話連篇,黑白顛倒。面對這樣的場景,很多網友都當即在評論區(qū)對季某粗俗的行為提出了質疑,還有不少人在平臺上進行了舉報,但是,彼時的季某認為這些評論都是在為他增加熱度,達到了他想要蹭流量的目的。
兩副嘴臉
罵人后立刻私信對方求合作
為了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季某持續(xù)更新著辱罵其他短視頻博主,特別是網紅主播的視頻。然而在私下,季某卻換了一副面孔。有時發(fā)完視頻,他還會私信那些被罵的博主,解釋自己是在炒作,邀請他們一起合作博流量。
推銷套路
卻屢遭其他博主拒絕
面對季某做戲的邀請,許多短視頻博主都沒有回復,也有一部分博主婉言拒絕。季某說,如果聊天框對面的博主不為所動,他就會再去私信下一個人。
辱罵7人
被立案調查 賬號被封禁
在接到大量網民和群眾的舉報后,南通警方以季某涉嫌尋釁滋事罪立案偵查,并商請檢察機關依法介入,其發(fā)布辱罵視頻的相關賬號也被網絡平臺封禁。
南通市海門區(qū)檢察院普通犯罪檢查部檢察官 張彬:季某視頻辱罵對象共計7名,而且均為本地區(qū)有一定網絡影響力的人員,視頻總計是45部,傳播范圍達到62萬余次。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fā)布的《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中,第二條第三款指出,在信息網絡上采取肆意謾罵、惡意詆毀、披露隱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節(jié)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的,以侮辱罪定罪處罰。
辱罵多人且影響惡劣
涉嫌侮辱罪被追訴
當地檢察機關了解到案件相關情況后,分析認為:季某的行為不僅公然損害了7名被害人的人格權和名譽權,而且這些辱罵視頻在網絡上得以傳播,影響惡劣,應當按侮辱罪予以追訴。
南通市海門區(qū)檢察院普通犯罪檢查部檢察官 張彬:根據刑法規(guī)定,侮辱罪是屬于告訴才處理,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我們檢察機關綜合考量,考慮到本案涉及多名被害人,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更能確保維護被害人的權益。
2024年3月22日,南通市海門區(qū)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一案件。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季某為了提升網絡流量及關注度,在網絡上四處挑釁,對多人進行肆意謾罵、惡意詆毀,情節(jié)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構成侮辱罪??紤]到其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依法當庭宣判。
審判長 杜開林:一、被告人季某犯侮辱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二、禁止被告人季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網絡直播有關的經營活動。
兩男子為博流量
自導自演“互罵互砍”直播
為了漲粉引流,網絡博主精心打造虛假人設,擺拍視頻,甚至是進行低俗直播,四川西昌市的兩名男子為博流量,自導自演了一場“互罵互砍”的直播,最終被當地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警方在網友提供的視頻里看到,兩名男子先是互相辱罵,隨著口角升級,其中一人竟然掏出一把西瓜刀在鏡頭前揮舞,這一幕暴力的畫面快速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在接到報警后,民警立刻趕赴事發(fā)現場。
西昌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民警 盧國創(chuàng):因為不確定具體的位置,我們分兩批次對該周圍的酒店進行排查,最后在排查至一家酒店的時候,這名前臺告訴我們之前確實有兩名男子在門口進行過直播。門敲開以后,發(fā)現開門的這名男子就是直播間中的其中一名男子,隨即我們就對兩名人員進行了控制,并在房間內搜出了一把西瓜刀。
經警方詢問,網絡博主余某、駱某兩人在飲酒后產生了一個博流量的想法,那就是自導自演一場“約架”的直播,并且在一些粉絲的起哄中立刻付諸實施。
擾亂社會正常秩序
二人被行拘封號
為了贏得更多的粉絲打賞,駱某和余某的所謂“約架”行為也在不斷升級,在直播間禮物的誘惑下以及一些粉絲的攛掇下,余某在鏡頭前拿出了一把西瓜刀,兩人在直播中的行為越來越激烈。
針對網絡博主駱某和余某擾亂社會正常秩序的違法行為,西昌市公安局依法對二人處以行政拘留的處罰,目前相關自媒體賬號已被封禁。
網絡博主 駱某:經過反省,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后也不做博眼球博流量的事,以后多學習法律認識法律。
網絡平臺該如何履行治理責任
在網絡平臺中,靠辱罵他人、標榜“好勇斗狠”來博取眼球、賺取流量的行為并不少見。這類主播就僅僅是為了引起關注度嗎?他們真實目的究竟是什么,面對這類網絡亂象,網絡平臺應承擔起怎樣的責任,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呢?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辱罵他人,其實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要流量。有一些主播,本身沒有創(chuàng)造優(yōu)質內容的能力,但是,又想要很高的流量,通過這種好勇斗狠的方式獲取用戶的黏聯度和關注度,只要有了流量,流量變現就比較容易了。
專家指出,這種行為之所以在網絡上有生存空間,在于部分網民的“看客”心理和平臺的流量推薦機制。線上線下的暴力行為被包裝成“內容”進行傳播,滿足了少數人的獵奇和情緒發(fā)泄需求。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汉芏嗳耸怯每纯偷男膽B(tài)、獵奇的心態(tài)去跟著他從事這樣的行為,一方面能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看到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或想做又不敢做的一些行為。所以這種行為不單純是個案,實際也給所有的主播提了一個醒。靠違法行為,靠博人眼球的這種行為獲取的流量是短暫的。有一天一旦觸犯法律,不僅流量沒了,賬號沒有了,本人也要在線下受到相關的法律約束。
那么,對于這種明顯失管失控的直播間,網絡平臺又該如何履行治理責任呢?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根據平臺的審核規(guī)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這樣的內容是不能展現不能傳播的。平臺一旦發(fā)現,肯定要切斷相關的傳播渠道,同時對這樣的主播,必要的時候要采用封禁的措施。特別是要依法進行信用聯合懲戒,也就是說這一個行為導致的結果,在別的平臺上或這個相關的行為人通過別的賬號也是不能露臉露聲的,這個是一定要履行好的。
此外,專家表示,平臺治理此類亂象行為時,一方面要健全內容審核機制并暢通舉報渠道;另一方面,在內容推薦上必須恪守法律與價值底線。這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也關乎平臺自身的長遠發(fā)展。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副教授 朱?。浩脚_真的想把這個平臺做得風清氣正,依法依規(guī),讓更多的人相信平臺,保護長遠的利益,一方面要監(jiān)管違法的信息和內容,另一方面,要處理這些造成違法的信息內容的主播和MCN機構,特別是關聯賬號,包括水軍。第三方面,一定要把信用監(jiān)管放到里面綜合監(jiān)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