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大約十年前,我有機會參觀鐵揚畫展??茨切┨猩钐幍母G洞在畫幅上展現出迷人的色彩,黃土地上的赤橙黃綠仿佛要從畫布里飄出泥土與莊稼的芬芳。從此記住了,這是一位年近八旬而藝術感覺又甚好的畫家。再往后,知道了鐵揚其實是學戲劇出身,從事美術多屬于“轉行”。再后來,又了解到鐵揚其實同時也是一位作家,而且不是一般的寫寫,他的作品成系列、多體裁,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作家。說到底,他的多面手式的創(chuàng)作不能叫“轉行”,只能說是“跨界”,雖然“跨界”也未必精確。作家出版社新近推出五卷本《鐵揚文集》,集中展現了他在小說、散文以及詩歌方面的創(chuàng)作成果,確證了他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值得關注。
鐵揚畫作
讀鐵揚文學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作品,帶給我一個強烈的感受是,生活里到處都是藝術,只要你帶著藝術的眼光、創(chuàng)作的欲求去觀察、去尋找,藝術簡直就是無處不在。畫筆的渲染可以讓平常的物件、景觀變得多姿多彩,文筆的描摹也一樣可以讓尋常的人和事變得富有戲劇性和詩意。集中閱讀他的散文和藝術隨筆,我甚至產生一種熱情推薦的沖動,我以為今天從事和學習文學藝術的年輕人,可以多讀讀這樣的文章。從中可以感受到從事創(chuàng)作的美好,更可以感受到生活里無處不在的藝術。
鐵揚散文帶來多方面的閱讀啟示。
首先是如何從生活里發(fā)現藝術,藝術又應該如何藝術地表現生活。從生活的皺褶里可以看到藝術的肌理;從生活的細節(jié)里可以悟出藝術的道理。有能力感受藝術的魅力,就有更多機會感知生活的真實、美好和生動。鐵揚散文的敘述語言自然、親切,在平實地描寫煙火生活的某個場景、片段,敘述某個人物及其故事時,又每每能夠體現出自己獨到的發(fā)現和藝術的升華。他的散文仿佛總是在講生活里的藝術,藝術里的生活,自覺地讓二者融為一體。
比如,一篇不足五百字的散文《賣花生》,不但講述了花生品質的優(yōu)劣判斷,而且描述賣花生者沿街叫賣的聲音如何動聽,并總結說那叫賣的聲音“像西洋歌劇里的男中音唱詠嘆調”。一句話,道出了生活里潛藏著藝術,藝術也每每來自生活。另一篇《打場上供》,講述一種叫“打場上供”的鳥,常從鄉(xiāng)村的“場面”上飛掠而過,用鳴叫聲提醒人們勞作。但你或可久聞其聲,卻很少能真切地看清楚它們的身影。對于此種情形,學戲劇出身的作者說,這讓他想到戲劇里的“間離效果”,因為始終保持距離,因而產生格外的藝術效果。再比如散文《尋找戳子》,故事性很強而且頗有引人關注的懸念。戳子是奶奶故事里或有或無的鄉(xiāng)村人物,只聽其事未見其人,出于好奇,為探究竟,“我”和家人多年之后仍然跑到冀東鄉(xiāng)村“尋找戳子”。幾經周折,戳子的身世意外浮出水面。當“我”和家人與戳子的后代們驚喜相聚時,作者為這一尋找的奇跡和敘述的興奮感慨道:“敘述和尋找延續(xù)了人類的歷史,敘述和尋找也成全了文學和藝術。”仍然是把生活和藝術黏合到一起,且自然而妥帖。
其次,鐵揚散文洋溢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他通過敘述自己的親力親為,努力打通藝術里雅與俗的隔閡,而且特別欣賞和強調民間藝術的過人之處與當代啟示。作者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yǎng),深諳戲劇、音樂、美術之道,又特別強調和欣賞中國傳統(tǒng)藝術如戲曲,北方民間藝術如年畫,冀中鄉(xiāng)村藝術如民歌等等。甚至還在文章里舉例證明,傳統(tǒng)藝術有如根脈,根植在每一個生長于斯的人內心深處。他舉例張愛玲,說她曾經雖居滬上,卻對河北評劇表達過激賞,也談及她其實厭煩交響音樂而獨愛中國胡琴。他回憶年輕時聽藝術家馬可的創(chuàng)作體會,獲知《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曲調有京劇唱腔的借用,甚至可以找到“蘇三起解”唱段的影子,讓他悟出傳統(tǒng)與現代,藝術與民間之間不可剝離的關聯(lián)。
《鐵揚文集》
再者,鐵揚的寫作讓人進一步感知,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生活,藝術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是對生活的熱愛,對人間真情的珍視。只有熱愛與真情是可以保鮮的,可以讓藝術生動鮮活。作者的筆下,故鄉(xiāng)景象很生動,“有酒唯澆趙州土”,不但有對故土的深情表達,還帶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烈故事。講述家族故事吸引人,尤其是多篇文章里寫到的傳奇般的奶奶,粗中有細的大哥,教子有方的父親。這些敘述故事性強,有的近乎小說敘事,更可貴的是作者敘述始終飽含深情,絕無造作。比如敘述與畫家友人曹全明的交往時,作者沒有泛泛地講述自己與對方的相識經歷,而是緊緊抓住一般人不能感知到的情感元素來加以強化。一是曹全明刻骨銘心的初戀故事,讀來讓人唏噓。二是敘述邀請曹全明參加自己畫展開幕式的情形。由于信息不對稱,未能將遠道而來的老友列入嘉賓名單。這么一點可能無人在意的錯漏,卻在作者心中留下難以原諒和無法解釋清楚的歉疚與自責,讓人扼腕,令人動容。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也充分彰顯了語言文字不可替代的表達力度。
鐵揚的散文既有生活里的煙火氣,熱烈而且升騰,四處彌漫而且流溢不止,同時又時時不忘以藝術的眼光去看取、過濾所見所聞,從生活的林林總總中看出藝術的紛繁多姿。時有會心之處,多見真情實感。殊為不易,值得觀覽。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評論家)
原標題:《鐵揚散文隨想:藝術無處不在》
欄目主編:陸梅 文字編輯:何晶
來源:作者:閻晶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