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造車960天后,小米汽車終于亮相,一度沖上熱搜第二。
當天下午,雷軍微博報喜:“人車家全生態(tài),我心更澎湃”。
小米集團的股價也繼續(xù)蹭蹭蹭往上漲,11月15日當天大漲5.93%。
連綿的好消息值得開心,但雷總不可大意。960天過去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更大了,但競爭者們更兇猛了,市場也更卷了。
作為2024年才量產上市的小米汽車,雖然已經亮相,但仍有四道坎需要邁過去,才有機會成為雷軍夢想中的全球Top5電動車企。
01
純電先行 增程將至
根據(jù)工信部申報信息,小米首款汽車定名SU7(Speed Ultra系列,意為“極致速度”),是一款中大型C級轎車,長寬高為4997/1963mm/1455mm,軸距為3000mm,與智界S7、特斯拉Model S接近。
圖源:工信部
外觀上采用流線型設計,車身較為圓潤低矮,車頭的LED燈組極具辨識度,車尾還有電動尾翼,有網友評論其“保里保氣”,正面評價居多。
小米汽車可選配激光雷達、ETC、不同天幕玻璃、不同輪轂,而且可能會分為SU7、SU7 Pro、SU7 Max以及SU7 Founders Edition四個版本。
其中Brembo剎車組件、黑色徽標、字標、后視鏡等選裝,可能都與Founders Edition這個版本有關,極有可能是其他汽車品牌常見的、用來拉高性能和檔次的頂配版本。
圖源:工信部
動力有兩個版本,一個是220kw的電機,由聯(lián)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提供,配備弗迪(BYD)磷酸鐵鋰電芯,極速210km/h,傳說是400v平臺。
另一個是為220/275kw雙電機,由蘇州匯川聯(lián)合動力提供,配備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極速265km/h,傳說是800V平臺。
根據(jù)小米和高通的密切關系,預計小米SU7系列將搭載高通驍龍8295車機芯片組,結合小米澎湃OS,形成小米“人車家全生態(tài)”閉環(huán)。
目前各版本和配置的關系并不清晰,還有電池容量也還沒公布,可以大概理解小米會在單雙電機、電池版本、有無激光雷達(智駕能力)進行區(qū)分。
此外據(jù)媒體報道,除了首款純電轎車,小米還計劃推出一款SUV車型,并在招聘增程方向的工程師,或將探索增程式電動車的開發(fā)。
以管窺豹,小米汽車未來一年的規(guī)劃似乎明朗清晰,但接下來,雷軍還得面對四道坎要過。
02
造車資質仍未明朗
第一道坎,是仍然懸而未決的生產資質。
在工信部披露的信息中,商標是小米牌,但企業(yè)名稱卻是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通過天眼查可知,該公司由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最終實控人為100%持股的北京國資委。
圖源:天眼查
而生產地址卻是北京市經濟開發(fā)區(qū)環(huán)景路21號院,為小米的自建工廠所在地。
企業(yè)名稱和生產地址并不對應,可以看出小米尚未解決造車資質問題,目前應該是借用北汽的資質臨時解決。
據(jù)報道,在一周前的小米閉門會當日,多輛載有北汽集團工作人員和相關供應鏈人員的大巴車現(xiàn)身小米科技園,可見小米和北汽的密切關系。
在8月中旬,小米汽車已經正式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批準生產電動汽車資質,是自2017年以來,第4家正式拿到發(fā)改委批準的造車車企,但似乎仍未拿到工信部的批準,尚未湊齊造車的“大小資質”。
造車資質,此前是關乎新勢力車企生死的問題,2019年零跑斥資10多億在金華建造工廠,但直到2020年底,零跑5.1億收購了福建新福達汽車,才拿到了造車資質。
而李一男的自游家汽車,卻因為合作方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遇到問題,而倒在汽車上市前的最后一步。
雷軍已經選擇了最難但也最大利益的 “自建工廠+自主研發(fā)+自己獲取生產資質” 的道路,2021年11月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與小米簽訂《合作協(xié)議》,小米汽車項目預計總投資630億元,將建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兩期共年產30萬輛的整車工廠。
此前,小米電動汽車工廠已被北京市政府列為重要的產業(yè)升級項目,甚至在2022年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明確提到將推動小米汽車開工。
但巨額投資、自建工廠、3000人造車團隊、甚至政府支持下,小米汽車仍未徹底解決造車資質問題,雷軍能否邁過這道坎?
03
風口還在嗎?
其實,造車資質發(fā)放的收緊始于2017年7月1日,因為有過多的“騙補新能源車企”。如果事后諸葛亮地說,假如雷軍早點造車,是否就沒有生產資質這道坎了?
時機這事很玄妙,就連雷軍自己也說過一句經典的話:“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保踔了?012年創(chuàng)立的投資機構,名字就叫 “順為資本”,取順勢而為之意。
但新能源汽車的入場風口,還在嗎?
圖源:中國汽車協(xié)會
雷軍官宣造車的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2.1萬輛,市場滲透率達13.4%;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是接近翻倍的680萬輛,市場滲透率同樣接近翻倍至25.6%;
2023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728萬輛,市場滲透率達30.4%,可以看出,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何小鵬曾在2021年底預言,2024年是這一輪造車風口的最后窗口期,在這之后競爭會進入白熱化。他相信小米對于汽車智能化的理解,也相信雷軍能夠拿出足夠優(yōu)秀的產品進入這個賽場。
對于“2024年小米汽車量產是否太晚”的質疑并不罕見,雷軍為此公開表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yè),任何時候都不晚,在電動汽車的電子、用戶體驗運維等方面,小米的能力“都在這些點上”,所以2024年量產剛剛好。
但是否,小米汽車如果更早入局,就會變成“更好”呢?
圖源:雷軍社交賬號
早在2013年,雷軍就去拜訪了兩次馬斯克,還試駕了特斯拉汽車,并非常喜歡其智能車機系統(tǒng),甚至還買了兩輛研究。
2015年,面對國內的新能源造車熱,雷軍表示:“三五年內不會造車,因為精力不夠?!逼鋾r,智能手機市場也確實處于內卷的高峰期。
但在2015~2016年,雷軍的順為資本也先后投資了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
2018年,小米核心的手機業(yè)務站穩(wěn)腳跟后,終于在內部啟動了"micar"造車項目調研。
2019年,小米高管王川向雷軍建言造車,但雷軍最終沒有采納。
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徹底迎來爆發(fā),特斯拉市值漲幅近7倍,蔚來的市值漲了14倍。
2021年3月,雷軍終于下定決心造車。
在960天里,我們看到國內新能源產業(yè)風起云涌,比亞迪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理想汽車月銷破4萬,問界、智界、阿維塔等“華為系”聯(lián)盟在自動駕駛領域獨領風騷,合資車企節(jié)節(jié)敗退……
在這強風吹拂的期間,雷軍只能默默“花二分之一的精力”投入汽車業(yè)務,從基礎做起。
一步慢,步步慢,我們都愛說“彎道超車”,但實際上每個對手都在“蒙眼狂奔”,雷軍期待的2024年,真的是剛剛好嗎?
目前來看,汽車市場仍在混戰(zhàn)。想要力壓群雄,至少不會輕松。
04
商業(yè)化程度與價格
剩下的兩道坎,是商業(yè)化程度與價格。
商業(yè)化程度,說到底就是,小米汽車的產品力、品牌力、量產能力、品質和售后的綜合能力,能否打動消費者。
在10月的夏威夷高通驍龍峰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再次確定了小米汽車明年發(fā)布的時間節(jié)點。
上周已經有不少汽車媒體在小米閉門會上體驗了小米汽車,加上這次工信部的亮相,相信小米汽車的發(fā)布會和加速量產,都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沖刺期。
圖源:雷軍社交賬號
小米汽車的質量到底如何?
又是小米從未經歷的自建汽車工廠,從試產到量產,還有質量的把控,都需要市場的考驗。
小米汽車的澎湃OS和自動駕駛能力到底強不強?這需要媒體配合的提前評測、解密,這個小米宣傳方面應該駕輕就熟,但是實際調試還有待觀察;銷售能力肯定依托全國超萬家的小米之家支撐,但有多少門店適合展示真機,后續(xù)各地的售后維護中心又是否打造完善……
面對一個又一個難題,期盼經驗豐富的雷軍帶領小米團隊都能解決。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點,是價格。
小米SU7系列已經曝光不少參數(shù),它的價格似乎也呼之欲出。對比競品車型,剛剛預售的華為智界S7轎車,無激光雷達、800v平臺的版本預售價為25.8萬;
小鵬G6,尺寸小一號的SUV,無激光雷達,800v平臺售價20.99萬起,尺寸相近的小鵬P7i,帶智能輔助駕駛售價22.39萬起。
如果上述曝光參數(shù)為真,無激光雷達+400v電池平臺的小米SU7最低配,定價會是多少?拉滿頂配的價格又會是多少?
不少媒體在預熱吹風,小米SU7頂配可能超過30萬,但可能最走量的低配版本,雷軍最后會定價多少,才能完成他首年10萬,3年百萬銷量的目標?
圖源:雷軍社交賬號
還記得在2011年8月16日,雷軍在發(fā)布會上,為小米手機一代定了1999元的超低價格,震驚全國,從此改變了中國手機市場格局。
2024年的小米汽車發(fā)布會,會否復刻當年的盛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