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制度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所謂“廟號”就是君主死后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的名號,畢竟后世子孫不能直呼祖宗的名諱,總得有個稱呼。而給君主定廟號也是十分講究的,需要用一個字對君主的一生蓋棺定論,然后再加上“祖”或“宗”組成一個兩字廟號。
根據(jù)《孔子家語·廟制》記載,“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因此一般有開創(chuàng)之功的君主稱“祖”,后世守成的君主稱“宗”。代入實際歷史來看,基本上所有開國皇帝都是“祖”,比如漢太祖劉邦、漢世祖劉秀、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等,但到了清朝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首先占了“清太祖”廟號的是努爾哈赤,但他實際上只建立了后金,是他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即便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稱“祖”合適,那皇太極作為清朝實際的開創(chuàng)者,怎么說也得稱“祖”,可皇太極的廟號卻是“太宗”,這是為何呢?
主要還是因為皇太極在位期間清朝依舊只是地方政權(quán),皇太極所做的只是將努爾哈赤未竟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侍珮O駕崩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公元1643年9月21日),此時距離清朝入關(guān)僅剩半年時間,但當(dāng)時的人并不會知道這些,所以皇太極的功績也就沒有在上帝視角看來那么突出。那么根據(jù)昭穆制度,太祖的“左昭”為“太宗”,“太宗”便成為了皇太極的廟號。
如果以上帝視角看,皇太極繼位后對內(nèi)仿明制改革、加強中央集權(quán),對外征服朝鮮蒙古、徹底統(tǒng)一關(guān)外,其發(fā)動的松錦之戰(zhàn)更是將明朝的寧錦防線徹底摧毀,使得明朝再也沒有能力組織對清軍的反擊??梢哉f沒有皇太極清朝最多只是一個盤踞東北的割據(jù)政權(quán),是他讓清朝具備了統(tǒng)一天下的能力和條件,稱個“祖”完全沒問題。況且也不是沒有先例可循,三國曹魏就有三祖,即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睿。參考曹魏的標(biāo)準(zhǔn),皇太極可為“高祖”。
只可惜時人沒有上帝視角,并不知道清朝可以入關(guān)并統(tǒng)一天下,所以按照常規(guī)標(biāo)準(zhǔn)給皇太極上了“太宗”的廟號,等到清朝統(tǒng)一天下時清世祖福臨都去世十幾年了,總不能那時再給皇太極改個廟號吧。
不過皇太極的廟號確實尷尬,因為他的父親、他的兒子、他的孫子都是“祖”。太祖努爾哈赤和世祖福臨稱“祖”都說的過去,唯獨“圣祖”康熙有點不倫不類了,但這也是雍正爺?shù)囊黄⑿?。后來的乾隆爺有樣學(xué)樣,暗示兒子嘉慶帝給自己上一個“祖”的廟號,只可惜嘉慶帝早就對老爹退位不讓權(quán)不滿了,在乾隆帝去世當(dāng)夜就下諭旨給其定廟號為“高宗”,上一個“高宗”還是六百多年前的趙構(gòu),莫非嘉慶帝認(rèn)為乾隆帝跟完顏構(gòu)一個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