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范北羽
注意?。∥唇?jīng)允許禁止轉(zhuǎn)載!??!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浙江寧波人,南宋詞人,著有《夢窗詞》,被人譽為“詞中李商隱”。他是幕僚入仕的典型代表,在蘇州做幕僚多年,作詞九十八首,達到其一生創(chuàng)作的巔峰。這些詞作反映了他游幕生涯的真實面貌,是宋代中下層文人的仕業(yè)畫卷。
《夢窗詞集》圖源網(wǎng)絡
01
情定蘇州:十年江湖游(1220—1230年)
歷史評價吳夢窗常常用到“才秀人微”這個詞。因為他的作品高妙絕倫,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水準,可惜仕途不順,在以王侯將相故事為主導的傳統(tǒng)史學敘述中,得到的筆墨太少,其生平記載稀疏,以致于其人物經(jīng)歷多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同時代的黃昇曾經(jīng)在《花庵詞選》簡述其人生:
吳君特,名文英,自號夢窗,四明人……山陰尹煥敘其詞曰:“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p>
欽定四庫全書花庵詞選 南宋黃升編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
尹煥是宋代進士,與吳夢窗有詩歌唱和?!扒逭妗笔侵钢馨顝蕴柷逭婢邮?,是北宋著名詞人。從尹煥的話中可知,當時文人公認周邦彥與吳夢窗是宋代詞人的巔峰。吳夢窗晚年結(jié)交的好友周密在《浩然齋詞話》記載其身世:
翁元龍,字時可,號處靜。與吳君特為親伯仲。
“親伯仲”是指親兄弟,因而翁元龍是吳文英的兄長。傳說吳夢窗應該本姓翁,過繼給吳氏為子嗣。周密與黃昇記載的內(nèi)容太過稀少,后世學者從吳文英的《夢窗詞》中,解讀出其游幕經(jīng)歷。吳文英最初的幕主是袁韶。嘉定十三年(1220年)至紹定三年(1230年),袁韶擔任臨安府尹,相當于杭州市長。袁韶與吳夢窗是同鄉(xiāng),借助地緣關(guān)系,吳夢窗成為袁的幕僚,開啟十年客杭游幕經(jīng)歷。此時吳夢窗大約十八、九歲,在古代還是個未成年人。如此早出來做事,可能與家庭因素有關(guān),他是吳家嗣子,非親生,寄人籬下的生活不好過,寧愿跳出來,被社會歷練,也不想回去受人白眼。也可能吳家沒落,缺少生活經(jīng)費,吳夢窗被迫出來做事,減輕家中經(jīng)濟負擔。
吳夢窗像 圖源網(wǎng)絡
在這十年中,吳夢窗曾多次游覽過蘇州風景。比如嘉定十六年(1223年),吳夢窗初游蘇州。恰逢齊云樓撤新落成,平江知府沈皞邀請吳夢窗參加慶典。吳夢窗在酒席間作《齊天樂?齊云樓》:
凌朝一片陽臺影,飛來太空不去。棟與參橫,簾鉤斗曲,西北城高幾許。天聲似語。便閶闔輕排,虹河平溯。問幾陰晴,霸吳平地漫今古。
西山橫黛瞰碧,眼明應不到,煙際沉鷺。臥笛長吟,層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憑虛醉舞。夢凝白闌干,化為飛霧。凈洗青紅,驟飛滄海雨。
《界畫樓閣之一》(局部)佚名 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亭臺樓閣建成后,主人會舉辦酒宴,常邀請文人才子詩歌唱和紀念建筑的落成。三國曹孟德建成銅雀臺后,宴飲賓朋,曹植在席間作《登臺賦》,夸耀曹操的功績;唐初南昌滕王閣重修后,恰逢王勃路過,在酒酣耳熱之際,揮筆寫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姑蘇臺修繕后,李白登高遠望,吟誦《蘇臺覽古》,感慨蘇州的變化。
這股風氣到宋代越加濃烈。北宋初年,蘇舜卿在蘇州作《滄浪亭記》,一時洛陽紙貴,天下傳唱。此舉似乎也激發(fā)了同時代的才子們,其后不久,蘇舜欽的好友歐陽修在安徽滁州作《醉翁亭記》,立意高古,風頭無二。蘇州大才子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邀請,僅憑一幅洞庭湖的畫卷作《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震動天下,掀起文人慶賀新建筑落成的風潮。
《岳陽樓圖》郭忠恕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嘉定十六年(1223年),平江知府沈皞將齊云樓翻新,邀請文人寫作留念。這種用文章詩詞,博取聲名,展現(xiàn)才華,增添宴席氛圍的舉動,是當時中下層文人游幕生活的常態(tài)。此時吳夢窗還沒有功名,而且日常在杭州辦公,為何如此巧合,齊云樓落成之日,他正好在蘇州?況且一個蘇州知府,一個游幕文人,級別相差極大,到底是沈氏高義,仰慕才子,或者借助吳文英討好臨安城內(nèi)的袁韶?亦或是吳文英也想學習當年范仲淹等前輩的壯舉,早知此樓要落成,特意來此恭候?今日已經(jīng)難以考證,恐怕是郎情妾意,雙向奔赴。
古代亭臺樓閣等大型建筑的落成較為難得,幕僚較多在風景觀光時,創(chuàng)作作品,互相較勁,比賽文采。在出席過齊云樓翻新典禮后,吳夢窗還游覽過蘇州澱山湖的風景,作《滿江紅?澱山湖》:
云氣樓臺,分一派、滄浪翠蓬。開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盤松。風送流花時過岸,浪搖晴練欲飛空。算鮫宮、祇隔一紅塵,無路通。
神女駕,凌曉風。明月佩,響丁東。對兩蛾猶鎖,怨綠煙中。秋色未教飛盡雁,夕陽長是墜疏鐘。又一聲、欸乃過前巖,移釣篷。
“云氣樓臺”很明顯是指齊云樓,表明《齊天樂?齊云樓》在前,《滿江紅?澱山湖》在后?!皾丈胶保F(xiàn)名“淀山湖”,在昆山縣以南,青浦縣以西,吳江縣以東,因湖中有“澱山”,故名“澱山湖”。這次澱山湖之行,給予吳夢窗深刻的印象,讓他有“算鮫宮、祇隔一紅塵”的感慨,恍如身在仙境一般。
《澱山送別圖》李升 元 上海博物館藏
這兩趟旅程,讓吳夢窗對蘇州充滿好感。次年,吳夢窗受邀,到與蘇州一湖之隔的湖州德清游覽,作《賀新郎?為德清趙令君賦小垂虹》,回憶往昔:
浪影龜紋皺。蘸平煙、青紅半濕,枕溪窗牖。千尺晴霞慵臥水,萬疊羅屏擁繡。漫幾度、吳船回首。歸雁五湖應不到,問蒼茫、釣雪人知否。樵唱杳,度深秀。
重來趁得花時候。記留連、空山夜雨,短亭春酒。桃李新栽成蹊處,盡是行人去后。但東閣、官梅清瘦。欸乃一聲山水綠,燕無言、風定垂簾晝。寒正悄,亸吟袖。
“垂虹”指垂虹橋,始建于北宋,是蘇州著名的風景名勝。吳夢窗用“小垂虹”稱呼德清的橋梁,表明他對蘇州的懷念之情?!奥锥?、吳船回首”更是直白地描繪出,他對蘇州深厚的感情。
《千里江山圖》(局部)此橋原型為垂虹橋 王希孟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嘉定十三年(1220年)至紹定三年(1230年),吳夢窗本人在臨安知府袁韶麾下當幕僚,于杭州待了十年。但在有限的出差行程中,他對蘇州產(chǎn)生了美好的交集,也為其之后的十四年游幕蘇州埋下伏筆。
02
小筑吳宮閑地:(1231—1244年)
紹定四年(1231年)至淳祐四年(1244年)的十四年間,吳夢窗在蘇州倉臺擔任幕僚。倉臺,是宋代管理糧食的機構(gòu),全稱為“提舉常平廣惠倉兼管勾農(nóng)田水利差役事”。
《觀梅圖》佚名 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夢窗來蘇的緣由錯綜復雜,很可能與吳潛有關(guān)。兩人不僅同姓,且吳夢窗兄長翁逢龍與吳潛是同科進士。古代同科進士互稱“年兄”,類似兄弟,因這層關(guān)系,吳潛對吳夢窗頗為關(guān)照,而吳夢窗也將吳潛當成兄長,倍感親切。嘉熙三年(1238)正月,夢窗陪同吳潛,在滄浪亭看梅,作《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喬木生云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zhàn)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里。旋小筑、吳宮閑地。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
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塢,看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fā)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滄浪”是蘇州名園滄浪亭。正月梅花盛開,吳夢窗陪吳潛在園中觀賞。宋代以前,文人并不重視梅花。宋代,梅花成為重要的文化意象。林逋以梅妻鶴子自居,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描繪梅花的高潔。陸游一生癡迷梅花,號稱“一樹梅花一放翁”,以梅花的迎風獨立,彰顯自身品質(zhì)。姜白石更是連作《暗香》《疏影》兩詞,寫盡梅花神清骨秀、幽香嫻靜的品格。吳夢窗與吳潛賞梅的舉動,既是親近的表現(xiàn),也是當時的風氣。
《歷朝畫幅集冊 暗香疏影》馬麟 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倉臺是朝廷的一個部門機構(gòu),機構(gòu)領導數(shù)年間就會變動。吳夢窗游蘇期間上司較多,與吳夢窗關(guān)系較親密、影響較深遠的是魏峻。魏峻與吳夢窗是同鄉(xiāng),家世顯赫,《癸辛雜識后集》載:“魏峻字叔高,號方泉,娶趙氏,乃穆陵親姊四郡主也?!蹦铝晔侵杆卫碜谮w昀,他葬于永穆陵,宋代文人習慣用皇帝陵墓指代帝王。魏峻是理宗的親姐夫,屬于皇親國戚,地位尊崇。吳夢窗先是在其幕下為僚屬,又在其府內(nèi)作門客,關(guān)系由公而私,被引為心腹。在魏峻來蘇任職時,幕府眾人設宴迎接。席間,吳夢窗作《聲聲慢?餞魏繡使泊吳江,為友人賦》:
旋移輕鹢,淺傍垂虹,還因送客遲留。淚雨橫波,遙山眉上新愁。行人倚闌心事,問誰知、只有沙鷗。念聚散,幾楓丹霜渚,莼綠春洲。
漸近香菰炊黍,想紅絲織字,未遠青樓。寂寞漁鄉(xiāng),爭如連醉溫柔。西窗夜深剪燭,夢頻生、不放云收。共悵望,認孤煙、起處是州。
“魏繡使”指魏峻,“吳江”表明地點,“為友人賦”表明該詞是吳夢窗幫別人寫的應酬之作,從標題可推測,詞寫于吳夢窗與魏峻初次見面之時。“香菰”指粽子,迎接時間應該在端午前后。吳夢窗以“淚雨橫波”,表達幕府眾人對魏峻的深情厚意?!肮矏澩?,認孤煙、起處是州”,則表明吳夢窗長期在蘇州工作,對它產(chǎn)生感情。在這種氛圍下,魏峻對吳夢窗有一個良好的初次印象。
《楓落吳江圖》倪瓚 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迎來送往不是常態(tài),幕府工作的大頭還是瑣碎的文書。因而吳夢窗游幕倉臺時,也和同僚打成一片,關(guān)系親密。吳夢窗的同僚眾多,閑暇之余漫游蘇州景色。在一次虎丘宴飲時,吳夢窗作《木蘭花慢?虎丘陪倉幕游》:
紫騮嘶凍草,曉云鎖、岫眉顰。正蕙雪初消,松腰玉瘦,憔悴真真。輕藜漸穿險磴,步荒苔、猶認瘞花痕。千古興亡舊恨,半丘殘日孤云。
開尊。重吊吳魂。嵐翠冷、洗微醺。問幾曾夜宿,月明起看,劍水星紋。登臨總成去客,更軟紅、先有探芳人?;厥诇娌ü试罚涿窡熡挈S昏。
此時幕主魏峻即將高升,同僚陳芬窟、李方庵也任期已滿,另有重用,吳夢窗即將與三人分別。因而詞中充滿感傷,有惜別之意?!罢パ┏跸秉c名時間為早晨,在太陽照耀下,冰雪開始消融。“月明起看”則表明時間已到黃昏,日落月升。此次虎丘之行,從早到晚,幕府眾人興致高昂,感覺不到疲勞,頗有幾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味道。吳夢窗既為上司同僚的升遷而高興,又為自己寄寓蘇州的現(xiàn)實而傷感。在既喜既憂間,吳夢窗化復雜思緒為文章。
《虎丘圖》仇英 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夢窗與李方庵不僅是同僚,更是至交好友。吳夢窗為李方庵寫過四首詞,甚至兩人攜手由蘇入杭,結(jié)束了游幕蘇州的生涯。途中,吳夢窗作《探芳信?與李方庵聯(lián)舟入杭》:
夜寒重。見羽葆將迎,飛瓊?cè)雺?。整素妝歸處,中宵按瑤鳳。舞春歌夜棠梨岸,月冷和云凍。畫船中、太白仙人,錦袍初擁。
應過青溪否,試笑挹中郎,還叩清弄。粉黛湖山,欠攜酒、共飛鞚。洗杯時換銅觚水,待作梅花供。問何時、帶雨鋤煙自種。
兩人在畫船上,詩酒唱和,瀟灑豪邁,學習詩仙李太白的不慕名利、任性江湖。舟過青溪時,兩人笑看山水,用“粉黛湖山”當下酒菜,推杯換盞間,眺望兩岸迎風獨立的梅花,升起歸隱田園的心思。吳夢窗在蘇十四年,游走在達官顯貴與案牘公文之間,一朝離去,頓覺神清氣爽,產(chǎn)生“鋤煙自種”,過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潯陽送別圖》(局部)仇英 明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在仕業(yè)的公務與應酬之外,吳夢窗也找到了自己的衣缽傳人沈義甫。淳祐三年(1243年),吳夢窗與沈義甫初次相見,大有相逢恨晚之感。沈義甫雖有才情,一心向文,可惜修養(yǎng)欠佳,未到火候,吳夢窗將自身寫詞手法傾囊相授,令沈氏文學水平飛速提高。在重陽節(jié)前,兩人登高攬勝,飽覽姑蘇風光,吳夢窗乘興作《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
憑高入夢,搖落關(guān)情,寒香吹盡空巖。墜葉消紅,欲題秋訊難緘。重陽正隔殘照,趁西風、不響云尖。乘半暝、看殘山濯翠,剩水開奩。
暗省長安年少,幾傳杯吊甫,把菊招潛。身老江湖,心隨飛雁天南。烏紗倩誰重整,映風林、鉤玉纖纖。漏聲起,亂星河、入影畫檐。
沈義甫,字伯時,號時齋,因而標題稱之為沈時齋。吳夢窗將沈義甫當成晚輩弟子,不僅傳授自身詞學,更是吐露心聲,訴說憂愁?!暗醺Α笔菓{吊杜甫,吳夢窗是在勸沈義甫,要有建功立業(yè)之心,仿效杜甫的百折不撓,致君堯舜的理想?!鞍丫照袧?,身老江湖”表露了吳夢窗有效仿陶淵明,思歸隱居的想法。詞作契合重陽佳節(jié),奠定哀傷的感情基調(diào)。此時北方蒙古帝國崛起,朝廷上下感到巨大的壓力,“乘半暝、看殘山濯翠,剩水開奩”一句,將個人憂愁上升到憂國,隱含著亡國之危。這首詞寫景寫情,由家到國,吳夢窗將滿腹心酸訴與沈時齋聽。
《月令圖》登高(局部)吳彬 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文人在感情上頗為自戀。比如晏幾道在酒席間,遇上歌姬獻酒時,用“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來訴說歌姬對自己的傾慕。實際上古代歌姬地位低下,宴席間輕歌軟語,唯恐怠慢貴客,遭主家懲罰。這份謹慎,令客人錯以為愛情,常常鬧出許多才子自作多情的笑話。在南宋詞壇獨樹一幟的吳夢窗,也不能免俗。他在居蘇期間,與一位歌姬產(chǎn)生感情,可惜受身份所限,最終分離。兩人談情說愛時,吳夢窗作《思佳客?癸卯除夜》:
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
衣懶換,酒難賒??蓱z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嘩。
“癸卯”是淳祐三年(1243年),此時吳夢窗在蘇州居住已經(jīng)有十三年了。在除夕夜,詞人苦笑著通過寫詞,來辭舊迎新。年過四十的吳夢窗,摸著兩鬢的白發(fā),感嘆著歲月的無情。蘇軾在三十八歲時,就自稱老夫。四十多歲的吳夢窗更是發(fā)出了“十年舊夢無尋處”的惆悵,恐懼自己功業(yè)未建,事業(yè)未成。幸好身邊有佳人相伴,在感情上有所收獲。才子佳人相約在除夕黃昏之際,賞梅觀燈,共度良宵。
《萬柳堂圖》(局部)趙孟頫 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蘇州游幕的十四年間,吳夢窗得到了高官的欣賞、上司的肯定,也收獲了同僚的好感、朋友的真情,更是尋得了后輩的追隨、佳人的傾慕??上涣诺纳氖瞧?,蘇州只是其人生的一個中轉(zhuǎn)站,為了仕業(yè),吳夢窗還要在江湖上游蕩。
03
情如之何,暮途為客:(1244—1265年)
從淳祐四年(1244年)冬至,吳夢窗自蘇入越,到咸淳元年(1265年),共計二十一年。此段為吳夢窗人生的第三階段,是其中晚年生涯經(jīng)歷。在此期間,吳夢窗仕業(yè)在紹興與杭州,家眷在蘇州,因而頻繁在三地之間奔波。
蘇州倉臺幕僚的歷練,讓吳夢窗詞學水平達到巔峰。他通過十四年的游幕生活,不斷淬煉自身才華,在詞壇取得巨大地位。淳祐六年(1246年)至淳祐十年(1250年),吳夢窗在客居杭州,與尹煥以詞相交。淳祐十年(1250年),尹煥被外放江西時,吳夢窗為其餞別送行,席間作《瑞龍吟?送梅津》:
黯分袖。腸斷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吳宮嬌月嬈花,醉題恨倚,蠻江豆蔻。吐春繡。筆底麗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園鎖卻愁陰,露黃迷漫,寒香半畝。
還背垂虹秋去,四橋煙雨,一宵歌酒。猶憶翠微攜壺,烏帽風驟。西湖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印剖黃金籀。待來共憑,齊云話舊。莫唱朱櫻口。生怕遣、樓前行云知后。唳鴻怨角,空教人瘦。
詞的上闕描繪了宴席的繁盛與離別的不舍,“吳宮嬌月嬈花”“眼波眉岫”等語句,展現(xiàn)歌姬舞女的嬌媚,“住船系柳”“筆底麗情”等語句,滿含著不舍?!斑€背垂虹秋去,四橋煙雨”點明宴席的地點與時間,“垂虹”“四橋”是蘇州地名,“秋去”則顯露分別在秋天,是離別的高發(fā)季。這種離別也是吳夢窗游幕生涯的常態(tài),是他仕業(yè)的一幕小小場景。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顧閎中 五代十國 故宮博物院藏
吳夢窗是一個非常多情,且易傷感的人。他既重視友情,也重視愛情。夢窗晚年,在送別友人黃澹翁時,由友人想到蘇州的愛人,便于席間作《憶舊游?別黃澹翁》:
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里啼鴉。賦情頓雪雙鬢,飛夢逐塵沙。嘆病渴凄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
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攲斜??溍詿熖?,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故人為寫深怨,空壁掃秋蛇。但醉上吳臺,殘陽草色歸思賒。
“苦送春、隨人去天涯”,奠定了傷感的基調(diào),讓人感同身受。片紅盡、雪雙鬢、分香瘦減,將思念的感情層層推近,從花朵凋零,到頭生白發(fā),最后身材消瘦,由遠至近,由上到下,立體呈現(xiàn)出思念之情。西湖、吳臺,是吳夢窗過往游幕的場所,顯露出詞人追憶舊日時光,想念親朋好人?!百d”有長與遠的意思,因而末句將思念推向高潮,表達了強烈的情緒。
《落花圖并詩》(局部)沈周 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夢窗交際廣闊,這份人脈也讓后世人對他產(chǎn)生一些誤解。比如,開慶元年(1259年)夏,吳夢窗在吳中,作《沁園春?送翁賓旸游鄂渚》:
情如之何,暮途為客,忍堪送君。便江湖天遠,中宵同舟,關(guān)河秋近,何日清塵。玉麈生風,貂裘明雪,幕府英雄今幾人。行清早,料剛腸肯殢,淚眼難顰。
平生秀句清尊。到帳動風開自有神。聽夜鳴黃鶴,樓高百尺,朝馳白馬,筆掃千軍。賈傅才高,岳家軍壯,好勒燕然石上文。到今日,念故人老矣,甘臥閑云。
《黃鶴樓圖》佚名 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翁賓旸是吳夢窗的好友,鄂渚就是現(xiàn)在的湖北武昌。這首詞言簡意賅,祝福翁賓旸能在幕府中展現(xiàn)才藝,為國守邊。然而因詞中“賈傅才高”的語句,令后人對吳夢窗產(chǎn)生惡感。“賈傅”是指賈似道,南宋權(quán)臣,被后人視為誤國奸臣。吳夢窗在詞中頗為推崇賈似道,后人因而質(zhì)疑其趨炎附勢,品行不端。實際上吳夢窗結(jié)交在于賈似道未發(fā)跡時,雙方的交往只是尋常應酬,是幕僚仕業(yè)的普通景象。賈似道權(quán)傾朝野時,吳夢窗歸客蘇州,隱居不仕,結(jié)束游幕生活,最終在困頓中去世,沒有占賈似道一絲一毫的便宜。
淳祐四年(1244年)至咸淳元年(1265年),吳夢窗在杭、越、蘇之間徘徊,從高官顯宦的府邸,到江湖之間的蝸居,不斷漂泊流浪,尋找靈魂的歸處。在人生的暮年,吳夢窗將蘇州當作歸宿,當成家園。蘇州包容了他破碎的身心,給予他一塊安寧祥和的土地,供其隱居。
04
結(jié) 語
有的人生前高官得做,駿馬得騎,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當時,可身后就被雨打風吹去,只在史書上留一個角落。有的人生前地位低微,寄人籬下,只能靠才藝在小圈子立足,可千百年后,其名不斷被人提及,成為那個時代的標志,最閃亮的“崽”。吳夢窗顯然是后者。他生前才秀人微,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底層困頓,游幕數(shù)十年。然而其文才過硬,大浪淘沙后,成為南宋詞壇的高峰,將袁韶、吳潛、魏峻等高官顯宦、皇親國戚,拋在后面。只要肯下功夫,在某方面深耕,小人物也會有春天,像吳夢窗一樣被后人銘記。
參考文獻:
1.【宋】吳文英撰,陳邦炎點校:《夢窗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楊雪:《吳夢窗蘇州詞考論——以交游為中心》,江南大學2013屆碩士論文。
3.【宋】周密:《浩然齋詞話》,中華書局,1986年版。
4.【宋】黃昇:《花庵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宋】周密:《癸辛雜識后集》,中華書局,1988年版。
6.劉毓盤:《詞史》,上海書店,1985年版。
7.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吳夢窗系年》,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
8.常言:《吳文英蘇州倉臺幕僚考》,《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9.王婷:《吳夢窗交游及時地考論》,江南大學2009屆碩士論文。
10.王維:《吳文英詞研究》,南京大學2012屆碩士論文。
11.陳邦炎:《吳夢窗生卒年管見》,《文學遺產(chǎn)》,1983年第1期。
12.夏承燾:《夢窗詞后箋》,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3.楊鐵夫:《夢窗詞全集箋釋》,學海出版社,1998年版。
14.錢鴻瑛:《夢窗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5.周茜:《吳文英詞史地位述略》,《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