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的大爆劇,竟然不是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也不是流量聚集的古偶仙俠,而是這部沒有任何流量演員參演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
自開播以來,《唐詭西行》就牢牢霸占暑期檔播放量第一的寶座,口碑更是炸裂,8.1的評分讓其他劇集望塵莫及。
如果你問我,沒有流量、沒有大IP,這部劇憑什么這么火?我想第二個案件中的“斗寶”大賽,或許能解答這個疑問。
在第二個案件“仵作之死”中,費雞師因為參加斗寶大會輸掉了盧凌風的銀槍,盧凌風一怒之下抓著他回去找。
按照一般影視劇的套路,這種斗寶大會就是隨便找?guī)讉€花瓶、幾幅字畫敷衍觀眾,寶物的精美貴重全靠吹。原以為《唐詭西行》也是如此,但是當我看到斗寶大會上大家拿出來的寶物時,不禁眼前一亮,因為這些東西真的很精美,而了解過后才知道,原來這些寶物都是劇組根據真正的文物仿造的。
第一件,是四鸞銜綬紋金銀平脫鏡。
都不用給特寫,光是看到斗寶人把這個鏡子拿出來,就已經感受到寶物的精美了,雖然是古人的東西,但是這面鏡子可比我們現在的鏡子美太多了。
鏡子的原型是1956年考古隊在西安市韓森寨發(fā)現的,鏡子的直徑為22.7厘米,其價值就在于劇中展示的鏡子背面。整個鏡背是用金絲銀線打造的,不僅是用料珍貴,更重要的是造型精美。
鏡子上用金箔刻鏤了四只口中銜著綬帶,展翅飛翔的報喜鸞鳥,空白處則用銀絲制作出花朵的形狀。鸞鳥銜綬是中華文化中幸福長壽的標志,這面鏡子不管是構圖還是寓意,都特別的棒。
劇中斗的第二件寶物,是一只金碗,這只金碗同樣大有來頭。
它的原型也在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碗的名字叫鴛鴦蓮瓣紋金碗,同樣是唐朝時期的寶物。
老祖宗的審美真的很高級,這只金碗哪里像餐具,簡直就是藝術品!
金碗上雕刻著瓣瓣荷花花瓣,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蓮花,而如果湊近了看,會發(fā)現每一朵花瓣里還暗藏玄機,有的花瓣里雕刻著祥云紋,有的花瓣里則雕刻著奇珍異獸。
把碗翻轉過來,碗底則刻著一只水中展翅的鴛鴦。
據說唐代時期的金碗很多都是皇家才能使用的,所以這只金碗很可能是宮里流出來的寶貝,難怪會被劇里的人拿出來斗寶,畢竟皇室用品都似乎精品!
第三件則是一個制作精美的鏤空小球,這其實是一個香囊,叫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香囊分兩層,外層就是我們看到的有著精美雕工的葡萄和鳥的鏤空層,之所以要做成鏤空,當然是為了讓香味能夠更好地散發(fā)出來。
而打開外層,里面還有一個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huán),可以用來盛放燃燒的香料。
如此好看又實用的東西,誰看了不想擁有!
第四件,也就是劇里盧凌風當面指出是贗品的那枚多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劇里盧凌風之所以能認出它是假印,一是因為真品被摔過,有缺陷,而斗寶人拿出來的贗品卻是完好無損的,二是因為贗品把大司馬寫成了司馬。
而陜西歷史博物館里的真品,確實有缺角,而且上面也的確寫的是“大司馬”,而不是“司馬”。
看得出來,《唐詭西行》不僅僅是仿造了文物,對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也進行了很深入的研究,才能寫出這樣的劇情。
劇里的每一件寶物都仿得難辨真假,要不是知道真品都被保護得好好的,看到劇中可以以假亂真的那些文物,真的會以為博物館失竊了。
不只是第二案中寶物頻現,其實劇里很多鏡頭看似不起眼,都是根據真實文物打造的。
比如第一案“降魔變”中的壁畫,就是根據敦煌莫高窟北魏254窟臨摹的。
從這些文物中,就能看出《唐詭西行》的制作有多么用心。
而除了這些道具外,劇里的房屋、衣服、妝容也都盡可能地還原了唐朝最真實的樣子。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就是因為這份匠心,所以《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才能成為人人稱贊的精品之作。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電視劇,如果你最近劇荒,快去看它!保證驚喜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