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貨老牌達音科針對1年前發(fā)布的中高端動圈耳機KIMA做出更新,推出繼任者KIMA 2。
它有兩個版本,一個標準版,一個“全球限量999臺的鏡面腔體限量版”。
不知是不是我眼花了,倆版本售價都是759元!目前它的限量版貌似已陷入階段性缺貨狀態(tài)。
事實上,KIMA 2上半年就出來了,順帶還拿了個日本VGP2024夏季的金賞,很猛。
但真正發(fā)售卻是在最近,這可能是基于制造和銷售兩方面的考慮,他們或許是想把500到1000元之間的這個型號做到像自家TITAN S那樣成功。
這是標準版,很可愛的包裝。風(fēng)格上與限量版那種酷黑完全不同。
由于當下的耳機受眾群體中有不少學(xué)生,所以國內(nèi)有好幾個耳機品牌都把產(chǎn)品往二次元的方向靠攏。
雖是二次元人物設(shè)計,但從畫風(fēng)來看,KIMA 2的人物形態(tài)和筆觸卻并無幼稚感,而是穩(wěn)中帶著飄逸,充分展現(xiàn)了色彩和紋理的層次。且構(gòu)圖的功底也很好,隱約透著些歐洲油畫的意蘊。
總之,這次的美術(shù)設(shè)計比初代的KIMA CLASSIC版本高級,不再那么平面和簡單。
背面。各國語言的參數(shù)標注,以及日本VGP受賞獎?wù)隆?/p>
開蓋就可見到一份亞克力材質(zhì)的動漫人物立牌。
這是揭掉膜的樣子。
尺寸不小,手感和印刷也都無可挑剔,可惜我這個“底座的凹槽”不夠?qū)?,?dǎo)致立牌不論怎么插都插不進。失去了“擺件”的屬性。無語。
紙質(zhì)文件。
標準版的實物觀感也很不錯,比相機呈現(xiàn)的效果好。
另外,它比鏡面版耐刮擦,也毫無指紋沾染的困擾。日常使用更省心。
買了鏡面版的,我建議你要非常小心的“收納”,日常擦拭的時候,也要確保廠商提供的麂皮布足夠干凈,否則劃痕出現(xiàn)的概率也是挺大的。
我是早就想開了,耳機這東西必須盡量耐磨,咋扔咋摔也都不易壞。它是讓人放松神經(jīng)感受音樂的工具。這個屬性必須很強。
內(nèi)側(cè)。
和限量版一樣也是S316不銹鋼,但它的表層是噴砂工藝。
單邊腔體重量超過10g,比較重,有時不小心砸到什么東西,或是掉地上,會咣當一下子,嚇一跳。
內(nèi)部物件全家福。
該給的都給了,而且全都用得上。
收納包似乎是米白色,實際觀感不太好,尺寸比KIMA初代大一圈,原因是這次多給了3對氛圍增強型耳套以及一個4.4mm平衡插頭。也因此它的成本提高了些,售價輕微漲了些。
記得KIMA初代上市初期699元,這次759元,定價還是非常嚴謹和客氣的。
凹下去母座,雙針接口。若想換線,線材端的公頭外殼要么很小,要么插針很長。當然最好是完全匹配,但這個難度可能比較大。
我試了下天使吉米的耳機線,能接上去。
KIMA 2的標配線材是達音科新開發(fā)的,同TITAN S2那條一樣,成分都是單晶銅和單晶銅鍍銀混編,旨在提升通透性和凝聚力。
這條線的水平足夠好,不建議換。
腔體部分是銀灰色。
似乎和KIMA初代標準版一樣。
和咖灰色KIMA CLASSIC對比。
舊型號似乎是鋅合金外殼,從檔次上來說,略遜于不銹鋼的KIMA 2。但兩者重量PK時,我發(fā)現(xiàn)新品“更重”了些,多出大約3g。幸運的是佩戴體驗不變,依舊比較優(yōu)秀。
此次新品問世,最主要的變化還是音質(zhì),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頻響曲線,這次的中高頻有參考隼PRO仲春版的優(yōu)化;
二是全新一代的DLC復(fù)合振膜的應(yīng)用,具體是使用了一種改良型的沉積工藝,可以使DLC沉積更均勻,有效減少間隙和表面缺陷,特性更加接近金剛石。同時在球頂和懸邊復(fù)合使用不同材質(zhì),運用其不同的特性,壓制分割振動,降低各項失真,實現(xiàn)準確有效的振膜響應(yīng);
三是將自家千元檔動圈耳機隼ULTRA高磁通量密度的環(huán)形磁路結(jié)構(gòu)下放。
四是將KIMA初代那個4股單晶銅鍍銀線升級為4股單晶銅鍍銀和單晶銅混編線,并搭載自家專屬的Q-Lock可換插頭系統(tǒng),可享用4.4平衡插頭下的更高音質(zhì)。
以下是具體的聲音表現(xiàn):
阻抗:20歐(比KIMA降低),靈敏度:108dB/mW(和KIMA持平)
先對比TITAN S2(499元):
KIMA 2的密度、橫向聲場、分辨率比TITAN S2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三頻能量很均衡,整體有一種聲音往頭兩邊擴的感覺,而且?guī)缀趺糠N聲音都是“松弛且厚實”的。
TITAN S2的聲音相對偏中下盤,聲場規(guī)模相對小一點,對動態(tài)、銳度和厚度的把握非常好,有著對器樂和人聲更好的“情感”表現(xiàn)力。
KIMA 2的聽感更大氣,音色相對更溫和、厚實,神韻中略帶些“佛系”,有著對三頻段都更中正自然的表達,“還原度”似乎是更好。
從影像角度來說,類似遠景成像。但由于三頻能量很足,頻響科學(xué),它又不會給你一種人聲偏遠的聽覺意象。
TITAN S2的聽感更濃郁,音色相對更透亮、結(jié)實,很有朝氣,中到高頻的線條緊致,動態(tài)迅猛,善于表現(xiàn)力道與速度。
從影像角度來說,它類似中景成像。但由于素質(zhì)過硬,細節(jié)表達很通透,實際聽感又明顯比一些“小聲場”的耳機規(guī)模感大。
再對比KIMA CLASSIC(目前600元左右):
KIMA 2頻響更自然,修飾性更少,相對更HIFI,無明顯的針對耳朵敏感頻域的“撩撥”和“刺激”。溫和、較硬朗、大氣、耐聽這些都是它的代名詞。
KIMA CLASSIC更凸顯樂感,廠商特意將它的低頻和高頻做了比基礎(chǔ)版更多一點的增益,故人聲厚實度被稀釋了些,位置感也有被輕微拉遠,顯現(xiàn)出輕微的女毒和男聲的活力感,整體算是一種輕微V型的音色。
素質(zhì)上,KIMA 2的人聲厚實度比較明顯的好于KIMA CLASSIC,低音量感略遜于后者,但也仍有合理的不算少的能量,實際聽感中下盤比KIMA CLASSC清晰度高,線條也更舒展。
從HIFI角度來說,KIMA 2幾乎無可挑剔。高素質(zhì)、高還原度,線條溫和、細節(jié)飽滿,各頻段的“刺激”性都被去除了。可以駕馭比KIMA CLASSIC和TITAN S2更多的音樂類型。
弱點也有,但這是基于對比時的樂感落差。比如用飛傲DM13便攜CD機聽林憶蓮《I swear》,用TITAN S2聽,無需等待,入耳即“濕”,幾秒內(nèi)你就能感知音樂的全部情緒,但換用KIMA 2聽,就少了些基于銳度和亮度的“透亮”感,會有輕微的“溫吞”跡象。兩者較量,雖說更貴的KIMA 2更大氣,更自然,意境也更悠遠,但人聲和樂器所凝結(jié)在一起的能量卻不像TITAN S2那般集中。
所以,如果你想感受更HIFI(真實還原),也更耐聽的聲音,那KIMA 2非常值得入手。
如果熱衷溫暖卻又痛快(較凸顯素質(zhì))的聲音,那TITAN S2更適合。
如果喜歡很濃郁的低音、輕微女毒和器樂的亮麗線條,那上一代的KIMA CLASSIC也依舊值得推薦,前提是它不下架。
末尾備注提醒:
1、以上三個耳機的對比,均基于可強化低頻和人聲密度的糖果套,換耳套必定會有變化,比如給KIMA 2安裝直筒的S&S耳套后,會有明顯的高頻延伸和聲場擴展感。
2、KIMA 2的素質(zhì)很高,高自然度下的高結(jié)像飽滿度是它的終極武器,而這卻也是TITAN S系列和KIMA初代所不具備的。它初始定價超700元,我認為非常合理。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音量下,你可能不會快速感知它的強大,因為它的風(fēng)格更注重柔順、自然,所以要想體驗源自“素質(zhì)”上的震懾力,我還是比較建議把音量開大些的。
3、對通透性非常在乎的話,你可能會察覺它低音還是略多了些,還可以再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