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是人與人之間生死的博弈。對待戰(zhàn)俘問題因政治和政策性很強,因此一向比較敏感。共產黨的軍隊向來秉持的是優(yōu)待俘虜政策,國內戰(zhàn)爭時期,甚至是創(chuàng)造了敵人為我所用,戰(zhàn)場上即俘即補的神奇。
但是,抗美援朝屬于境外作戰(zhàn),對付的又是以美軍為首的世界頭號強敵。因此,如何把握俘虜處置問題更需要有政治和戰(zhàn)略智慧。這一點,毛主席和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就做得非常好。包括具體落實這項工作的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都非常漂亮。
那是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zhàn)役結束之后,第二次戰(zhàn)役開打前,彭德懷專門指示杜平,要挑選一批俘虜準備釋放回去。彭德懷的主要想法是,通過釋放俘虜之舉,體現志愿軍優(yōu)待俘虜的政策,以成功地瓦解美軍等聯合軍投降的思想禁錮,爭取在第二次戰(zhàn)役中被包圍的敵軍官兵不要負隅頑抗,能夠繳械投降,從而減少志愿軍不必要的傷亡。
然而,釋放戰(zhàn)俘問題畢竟是涉及政治的大問題,十分敏感。為此,彭德懷要求杜平將釋放戰(zhàn)俘的想法向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報告。令彭德懷和杜平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釋放俘虜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毛主席的回電贊揚和高度肯定:“你們釋放一批敵俘很好,應趕快放走,今后應隨時分批放走,不要請示”。
最終,根據彭德懷和杜平的指示,志愿軍共挑選103名戰(zhàn)俘,其中美軍27人,韓軍76人,這些人都是表現比較好的,對我寬大政策表示感激的俘虜,把他們按指定的地點和指定的時間都釋放了回去。
果如彭德懷和杜平的預料,就在釋放戰(zhàn)俘后沒幾天,美聯社記者專門報道了被釋放的美國俘虜情況。他們這樣寫道:“這些被俘的軍人得到和中國軍隊同樣的口糧,中國軍隊待他們很好,并對受傷者進行治療”。美聯社還特別提到:“中國士兵不搜美國士兵的口袋,不拿他們的香煙和手表等日用品......”
釋放美軍戰(zhàn)俘對美軍震動極大。志愿軍優(yōu)待俘虜的做法,開始在美軍及聯合國軍內部傳開,并對不少士兵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直接轉化為戰(zhàn)場上的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僅在第二次戰(zhàn)役中,就有兩起共280名美軍士兵向中國人民志愿軍投降。更有意思的是,美軍第24團黑人連集體向志愿軍投降,甚至還公開稱“當志愿軍俘虜有吃有喝,挺不錯的”。
通過這件事啟示我們,戰(zhàn)爭是門綜合藝術。除了堂堂正正的打打殺殺外,還有其他的斗爭形式和戰(zhàn)場。比如戰(zhàn)俘問題,如果處理得不好,便會招致很大的麻煩和被動。反之,如果處理得好,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戰(zhàn)場效果。這次抗美援朝我主動釋放100名戰(zhàn)俘問題,便是一個成功的實例??梢哉f,彭德懷和杜平的這種主動釋放戰(zhàn)俘,在國際和道義上爭得了極大的主動,而挑選俘虜釋放又體現了我軍瓦解敵軍的的聰明智慧,讓這些聽話并受我們教育影響的戰(zhàn)俘,甘當志愿軍的義務宣傳員,這無疑是個一舉多得的高明舉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