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宇宙
來源 | 看電視
作為市場重要的品類之一,音綜在近年來呈多垂類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舞臺比拼之外,“弱競技感”也是不少音綜的明顯特征。
上個月,以Livehouse為錨點的《17號音樂倉庫3》收官,近日收官的《百分百歌手對戰(zhàn)季》是近期播出的音綜中競技感最強的節(jié)目,有淘汰PK等賽制。
當下音綜仍以N代為主,在播的幾檔節(jié)目均為音綜N代:《天賜的聲音6》延續(xù)“合作改編+合作演唱”的方式,《音你而來2》《樂在旅途3》帶有“慢音綜”屬性,均為戶外錄制模式。
觀眾對真實競技的需求仍在,同時隨著社交情緒分化,有慢基調、歡樂群像的音綜也在綻放光彩。
無論機制如何,觀眾需要的是“有清晰情感指向”的節(jié)目——或燃或暖,或共鳴或共情。如今的音綜亦是一場情緒的共創(chuàng),不斷尋找一種與觀眾日常情感相連的表達方式。
競技VS治愈
以情感分化的音綜故事
音綜市場逐漸呈現(xiàn)出兩極分化趨勢:一邊是強調競技性、追求高燃舞臺的競技類音綜,另一邊則是弱化比拼、主打輕松氛圍的治愈系音綜。
一方面,觀眾對真實競技的需求仍在,如去年《歌手2024》的現(xiàn)象級回歸敏銳調動觀眾情緒,撕下音綜假唱遮羞布。目前《歌手2025》已定檔5月16日,首發(fā)陣容、全民揭榜受不少人、關注。
另一方面,隨著社交情緒分化,有慢基調、歡樂群像的音綜也在綻放光彩。近年來如《奔赴!萬人現(xiàn)場》《青春合唱團》等新節(jié)目垂類屬性明顯,不少綜N代也在推出特別季,如《聲生不息·大灣區(qū)季》《聲生不息·港樂季2》《時光音樂會·老友記》等。
音綜的“雜交實驗”細分對準各種各樣的受眾群體,節(jié)目適應著用戶偏好,似在“反內卷”聲音中,探索一定的破局之道。
浙江衛(wèi)視《天賜的聲音6》中,合作舞臺的演繹可以傳遞不同的碰撞感。
本季節(jié)目由陶喆擔任天賜召集人,已播出的內容中不乏吸睛的舞臺,如王源、姚曉棠合作的《下一個天亮》,張碧晨、王赫野合作的《舍得》,譚維維、黃子弘凡合作的《轉身即心痛》等。
在選秀缺位的市場中,曾經的“秀人”重回音綜舞臺,再現(xiàn)回憶殺等名場面。
騰訊視頻《百分百歌手對戰(zhàn)季》選人策略便是以此為苗頭,話題#足以吊人胃口,此外還有快男快女好聲音選手的重聚。
節(jié)目采用舞臺對戰(zhàn)積分制,將64位歌手分為AB兩組,涵蓋五個不同階段的舞臺PK,包括SOLO舞臺、雙人合作、三人演繹等。節(jié)目中,孟美岐、劉人語對決,蘇妙玲、李霄云合作等受關注,call back創(chuàng)造101、快樂女聲等選秀派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jié)目中心推出的《樂在旅途3》,優(yōu)酷、江蘇衛(wèi)視《音你而來2》均為旅行音綜,對比棚內音綜來說,慢基調、社交感更濃。
《樂在旅途 3》已走過泉州、廈門、肇慶等地,由“固定嘉賓+飛行嘉賓”的形式探訪國內各地非遺、美食等;《音你而來2》由張震岳、張碧晨、武藝等嘉賓探索馬來西亞當?shù)氐娘L土人情。
流動的慢音綜需求
要“活人”,要“松弛”
當觀眾厭倦了工業(yè)流水線般精致的舞臺表演,厭倦了劇本感十足的綜藝套路,一種新的節(jié)目審美推動著“慢音綜”崛起——融入社交感的音樂類綜藝里,大家更真實、更松弛的“活人”。
這種“活人感”不是指嘉賓需要具備所謂“綜藝感”,而是指向節(jié)目整體氛圍中所呈現(xiàn)出的自然狀態(tài)、情緒真實與關系流動。在非競技音綜中,這樣的需求尤其明顯。
從音綜選人來看,如武藝、黃子弘凡等歌手本就創(chuàng)造過不少綜藝名場面,本身路人緣不錯,很適合參加社交類音綜。此外,張碧晨、胡夏、陸虎等歌手的作品傳唱度高,具備強烈的記憶點與情感喚起能力。
《音你而來》第一季節(jié)目中,武藝便已貢獻出不少搞笑場面,如嘉賓玩游戲“逛三園”時武藝一句“這樣的狀況多久了”成笑點,潘瑋柏教學rapper起范、王琳凱教跳舞等場面也推動著節(jié)目出圈。
社交看點之外,節(jié)目也在經典曲目、近期熱門中選曲,如本季節(jié)目中小鬼、王睿卓合作《一點》,黃子弘凡、張震岳合作《推開世界的門》,武藝用《天黑黑》表白婆婆,小鬼演唱熱曲《跳樓機》。
另一檔在播的旅行音綜《樂在旅途3》由陸虎、胡夏、希林娜依高、白舉綱擔任常駐嘉賓,飛行嘉賓涵蓋劉昊然、黃子弘凡、劉宇寧、汪蘇瀧等人,另外還有蘇醒、張遠、王錚亮的加盟,打造熟人局看頭;以及如快男快女系譚杰希、寧桓宇、黃雅莉的加盟。
如今短視頻成綜藝傳播的一大重要形式,切片式內容也在成為情感觸發(fā)器,一首歌不僅是作品,也可以是一個集體回憶、一種內容出圈方式。
如央視文藝抖音號中,《樂在旅途3》里黃子弘凡、希林娜依高《陽光男孩陽光女孩》,黃雅莉阿卡貝拉版《蝴蝶泉邊》的數(shù)據都比較可觀,另外陸虎、蘇醒在錄節(jié)目時合拍的玩梗視頻也有超10w點贊量。
從 文旅社交 到 “見活人” , 慢 音綜正在以一種更柔軟、更流動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
此類節(jié)目 不強求震撼的技巧和激烈的情緒,而是用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溫柔的音樂連接,提供一種 “輕內容、重感受”的觀看體驗。
破圈還是失焦
音綜需要怎樣的話題?
在內容分眾、注意力稀缺的媒介環(huán)境中,“話題性”仍然是音綜破圈不可忽視的關鍵之一。
但問題在于,過度依賴熱搜機制與流量邏輯,往往會導致節(jié)目內容被標簽化、表演被劇情化,甚至失去了音樂綜藝最初的核心魅力,難免被觀眾詬病“虛假熱鬧”或“內容空心化”。
除了硬核舞臺內容,要破圈不失焦,音綜還需要的是具備真實情緒張力、可供廣泛共鳴的“軟話題”,比如情緒表達、成長困境、友情親情、代際對話等,都與弱競技感的音綜有著天然的適配感。
《天賜的聲音6》屬于觀眾粘性強的音綜N代,本季節(jié)目播出后打出不少話題,如#、#黃子弘凡叫自己子弘凡了#,還有和浪姐奇妙聯(lián)動的#王蓉在天賜也免不了蹉跎苦#。
此類話題并非來自舞臺技術層面的討論,但自然生長于節(jié)目場景中,一定程度上可以為節(jié)目引流。
《百分百歌手對戰(zhàn)季》總決賽中李佳薇勝出,節(jié)目播出期間,安崎和上官喜愛再同臺、孟美岐連跳4個選秀主題曲等場面讓不少秀粉稱“爺青回”。
背后擊中觀眾的是關于集體記憶、身份再認的情緒共鳴——一首熟悉的老歌,一次藝人的再登臺或合作,甚至一句脫口而出的生活感言,都可能成為撬動大眾感情的錨點。
如今音綜破圈難,節(jié)目容易遇到啞火困境,在垂類多元發(fā)展之時,也有不少聲音質疑音綜在進行“保守型創(chuàng)新”,難以真正撬動用戶情緒。
當節(jié)目在“輕競技”、“強情緒”之間求穩(wěn),可能無法提供明確的記憶點:選角邏輯不夠銳利、場景設計趨于同質、傳播策略依賴慣性等等。
如今說到音綜“話題感”,大眾觀眾的不止是流量波峰,更是節(jié)目與受眾情緒的精準對接。而無論形式如何,音綜的突圍,應該是一場與觀眾審美變遷的深度對話。
有人渴望腎上腺素飆升的音樂比拼,也有人更向往沉浸式的音樂陪伴。當越來越多的慢音綜出現(xiàn),如何找到真實可感的人物狀態(tài)與關系故事,如何用生活化的音樂場景構建情緒溫度、內容厚度,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慢音綜敘事需要諸如旅行、朋友局等支撐起“真場景”,在內容愈發(fā)分眾的今天,“音綜+”像是一張張細密織網:用軟化的音樂概念,連接不同年齡、不同情緒狀態(tài)、不同記憶地圖的觀眾。
主編:羅姣姣
文:宇宙
排版:宇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