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仇敵》是一部越看越看不下去的作品。
乍看幾個片段,這劇是能看的。
圍繞不同女性的困境,為女性發(fā)聲。出發(fā)點值得贊賞。
比如劇中陳妍希扮演的全職太太陳凱西。
丈夫在外打拼,她在家操持一切,兩人相識于微末,后來有錢了,丈夫玩花了,學會出軌了。又是打賞女主播,又是和孩子的家教曖昧不清。
陳凱西的回應是揭竿而起嗎?并不是。她選擇了委曲求全。
一方面,體現的是觀眾視角對陳凱西的怒其不爭。這樣了還不離婚?留著過年感動自己?
但另一方面,恰恰體現的是社會對女性的規(guī)訓。都這樣了還不選擇離婚?難道社會不該反思,是怎樣的環(huán)境,才造就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動?
陳凱西擁有世俗意義上頗為成功的人生。體面的老公,聰明的孩子,幸福的家庭,財富自由。
離婚倒不至于一無所有,但生活終究是會陷入一地雞毛,和當下既定的安穩(wěn)生活相比,總歸多了層層不確定性。
劇中就對太太圈別的富太太離婚后的現狀有所展現,一群女人對背后蛐蛐離婚的太太。
甭說錢不錢的,面子上是真掛不住。
人活臉。社會對“離異女性”的偏見與同情,誰能說不是深陷困苦婚姻卻仍無法逃離的女性們最大絆腳石。
老實說,陳凱西的故事線并不新鮮。國產劇老掉牙的經典戲碼。
對電視劇來說,這就叫陳詞濫調。
但哪怕如此老套的戲碼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卻為什么仍對現實的改變微乎其微。我覺得這是我們該思考的事情。
至于另一位女主走的則是陳凱西完全相反的路子。高葉扮演的獨立女性羅曼。
從小就是班里的第一名,畢業(yè)后獨自在大城市打拼,沒資源沒人脈,一步一個腳印,靠著自己站穩(wěn)腳跟,成了小有名氣的編劇。
然而她用這一切換來的卻是父親無盡的催婚,讓她覺得自己的前半輩子都白活了,樣樣努力出人頭地,結果到頭來父親讓她找個好人家嫁了吧?
《親愛的仇敵》較為接地氣的一點是,沒有故作姿態(tài)去呈現一些曲高和寡的觀點,也沒有站著說話不腰疼地試圖去掀翻、批判這種體面老公、幸福家庭的世俗觀點,而依舊是從大眾角度出發(fā),哪怕是獨立女性的羅曼,也對“世俗意義”的成功人生持認可態(tài)度。
這是我認為作品好的地方,沒有喪失起碼的社會性。
故事層面,這部劇聊頭不大。
繞來繞去還是婚姻里拍爛了的男女那點事,沒什么亮眼的地方。
唯一新鮮的是對“閨蜜情”的呈現,但終究還是浮于表面,太淺薄,看得不過癮。
比如第一集,作為好閨蜜,羅曼總覺得陳凱西有好男人不想著自己,于是在凱西給別的女孩介紹“好男人”時主動出擊,最后還要和凱西攤牌,指責她就是見不得自己好。
到這本來還正常,可劇集卻自作聰明地,為事件安排了一個大反轉,那個男人其實是個渣男,凱西是為了整治那個女孩才給她介紹。
本質上,凱西還是愛著自己的好閨蜜。依舊是“姐妹花”一般的深厚情誼。
但劇名“親愛的仇敵”,儼然給了觀眾期待。讓觀眾以為它能拍出類似男人間“怕兄弟苦,又怕兄弟開路虎”這種人性的復雜。
可顯然,它并沒這個能力。
說句不夸張的,在閨蜜情的剖析上,《親愛的仇敵》可能還不如《小時代》。
劇本層面上,水準實在一般。
服化道方面,則是災難級別。
高葉,好好一個御姐。不知道哪家走后門的工作人員,劇中她的不少妝造簡直不忍直視。
比如這件皮毛一體上身搭配不知道從誰家裹出來的床單。
又比如這不知道什么年月流行的波波泡面頭。
這真的好看嗎?分明洗過澡后,清清爽爽的簡單裝扮就已經足夠散發(fā)魅力,偏要發(fā)散思維搞這些有的沒的丑衣服丑發(fā)型給演員。
羅曼在劇中身份是編劇,所以我嚴重懷疑是不是本劇的化妝師對女編劇有意見,因為這顯然是在給我們的女編劇們抹黑。
除了服化道之外,《親愛的仇敵》還有一點讓人不吐不快。某種程度上,是和服化道一樣的問題,那便是臺詞方面的“土”感。
去年有部《裝腔啟示錄》,論及拍愛情戲,在一眾國劇中是佼佼者的存在。
風流而不下流,文藝而不矯情。男女主的曖昧撩撥,足以成為教科書級別的存在。
《親愛的仇敵》也有類似的男女拉扯橋段,主要體現在羅曼和袁弘扮演的周慕孫身上。
完全是拙劣模仿,東施效顰。
臺詞土味也就罷了,最膈應人的是,劇集似乎覺得他們的土味臺詞極高明,極有味。
如第二集兩人的對話,羅曼看到有個機構標榜12800元幫忙追男神的活動,分享給周慕孫,他很正常地問了一句,“什么男神值12800”。
羅曼的回應是,“很有可能有人為你花過這個錢,還不止這個數呢”。
就這么一句又尬又土的話,周慕孫那邊聽到就不行了,表現出一副心都被人家吃了的樣子。
又回了一句“羅曼,你太有意思了。約個時間一起吃個飯?”
辣眼的在于羅曼的回應,她一看到這,立刻打破第四堵墻,一臉得意地和觀眾說著,“話不在多,盡在掌握”。
不是?什么跟什么???這就得意起來了?這真的撩嗎?這就是編劇眼里的曖昧拉扯嗎?
以及羅曼能想到的甜得不能再甜的吻戲,就是周慕孫給她嘴里塞了一個大蒜,然后強行舌吻了她。原來是他自己吃了大蒜,這樣給她也吃個大蒜,舌吻的時候她就不會覺得有味道了。
都不說是不是惡趣味甚至惡心的問題了,這真的和甜沾邊嗎?
念著三流的臺詞還非得演出一副渾身軟了的作態(tài),也真是苦了袁弘和高葉了,演員這碗飯真不是誰都能吃的。
最后,回到開頭,聊聊為什么這劇越看越看不下去。
和上面這些內容都無關,而是它的拍法,也就是導演的問題。
越看下去便越會發(fā)現,《親愛的仇敵》不是一部正常意義上的傳統(tǒng)電視劇,而更像是一部短視頻時代的畸形熒幕產物。
一部只能看剪輯片段,而不能看全劇的作品。
首先,屢屢地打破第四堵墻,讓人物與觀眾頻繁交流。
如此一來直接造成的觀感就是,讓人很難沉浸在故事里。
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看一部電視連續(xù)劇,而是一節(jié)女性話題小課堂,一檔綜藝節(jié)目。
在此基礎上,整部劇沒有一條清晰可見的故事主線、實質內容,而有的盡是片段式的情緒輸出。
劇中最多的橋段,就是讓角色大段大段輸出著有關女性話題的各種觀點、金句,像極了脫口秀小品,而不像一個真實可感的故事。
角色亦是粗暴地淪為了編劇們的發(fā)聲器,而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換句話說,《親愛的仇敵》像女性話題課堂,像綜藝節(jié)目,像脫口秀小品,唯獨不像一部電視劇。
也許有觀眾會說,女性成長不就是故事主線?
可眼看如今內容過半,三位女性角色,和她們第一集時的處境、狀態(tài)并無二致,難道要到故事結尾,讓人物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
再退一步講,除了陳凱西之外,在羅曼和鐘傾城身上,我看不到半點成長的可能性。
因為她們從登場時就已經近乎是編劇想象中的“完美女性”。還能怎么成長?
我等著打臉。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
進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