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康(1904~1978)拍攝并簽名 市場最大尺幅齊白石站姿肖像照
照片(銀鹽紙基)一幀
1935年前后作
識文:鄭景康攝。
說明:此為鄭景康拍攝并親筆簽名的畫家齊白石大幅站姿肖像舊照一幀,作于1935年前后二人初次見面之時。本作為市場所見最大尺幅的齊白石肖像之原片。
三十年代鄭氏親筆簽名的照片極為罕見。
鄭景康1929年在香港開設(shè)“景康攝影室”,三年后回到內(nèi)地。1934年在北平舉辦《景康個人影展》,1935年春又發(fā)起舉辦18人參加的《北平聯(lián)合影展》,繼而聲名大噪。據(jù)王森然描述,1935年秋他將“名聞南國的大攝影家”鄭景康引薦給齊白石。鄭景康“在借山吟館(齊家的三間北屋客室),攝影十二幀,并放大一幀(三寸半照),均贈先生。先生又以大蝦一幅報景康?!北緲说膽?yīng)即此十二幀攝影之一,大多未見出版,由鄭氏自藏。
不久后,白石即高懸“客室概不招待畫像照相”,使得此照成為他在借山吟館北屋前最后的留念存影。也因此吳作人建國后為白石畫像,不得不接到吳家進行(這與齊家照明條件不符現(xiàn)代畫室標準也有關(guān)),一次畫頭像,一次專畫手部,均為速寫,以后再仔細加工。而根據(jù)鄭景康專文《人像攝影的新體會——談〈老畫家齊白石〉的創(chuàng)作》50年代鄭景康大作《老畫家齊白石》是在攝影棚內(nèi)拍攝的,當時是在白石老人“對于攝影室的環(huán)境不習(xí)慣,情緒不能安定下來”的情況下,半擺半抓地拍攝下來的。
這一人像攝影初作與50年代鄭氏代表作《老畫家齊白石》風(fēng)格迥然不同,但無疑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白石老人不喜照相,流傳至今的家庭生活照極少,工作照、酬酢照亦不多,此大幅立相更顯珍貴。1935年之前曾有周維善為齊白石畫像,老人回贈《東方朔三竊圖》。鄭景康之后便又高掛“雙方不合算”,表示若再有人替其照相、畫像,概不應(yīng)酬。鄭氏是最后以人像和齊白石交換藝術(shù)品者。
據(jù)傳1940年代郎靜山曾親往齊家拍過一組照片,但由于郎氏擅長風(fēng)景類照相,對人像拍攝功力稍欠,而齊家光線又較難捕捉,使得效果欠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