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是韓信的伯樂,韓信從漢中準(zhǔn)備逃走時,是蕭何拼了命去把韓信追回來的,并且推薦給劉邦,要求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最終讓劉邦重用韓信。
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很多人搞不清楚蕭何為什么要向劉邦推薦韓信,還誤以為蕭何是韓信的朋友,說實話,蕭何跟韓信根本談不上是朋友。
蕭何把韓信追回來之后,與劉邦有過一段對話:
劉邦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
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
劉邦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
蕭何說:是韓信。
劉邦說:各路將領(lǐng)逃跑了幾十人,沒見你去追任何人,卻去追韓信,是騙人。
蕭何說:那些將領(lǐng)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人。大王如果想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決策了。
蕭何
劉邦說:我也是想要向東發(fā)展啊,怎么能夠內(nèi)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里呢?
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fā)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
劉邦說:我看在您的情面上,讓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
劉邦說:任命他做大將。
蕭何說:太好了!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jié),如今任命大將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shè)置高壇和廣場,禮儀完備才可以啊。
劉邦同意了,于是韓信被任命為大將。
蕭何推薦韓信給劉邦是為了讓劉邦出漢中爭奪天下,蕭何說得非常清楚了,想爭奪天下就要用韓信,如果只想在漢中稱王,就不需要用韓信。
蕭何說這些話全部是站在劉邦的立場,為劉邦的利益著想,至于韓信,在蕭何的眼中,只是劉邦奪取天下的一個工具而已。
蕭何推薦韓信,那是因為他要協(xié)助劉邦
如果蕭何跟韓信關(guān)系很好,他就要從韓信的角度來推薦,來勸說劉邦,可他并沒有,蕭何只是讓劉邦自己想清楚用不用韓信,劉邦愿意用,蕭何很高興,劉邦不愿意用韓信,蕭何也無所謂。
蕭何與韓信并無交情,是韓信投靠劉邦之后,蕭何才認(rèn)識韓信,韓信擔(dān)任治粟都尉,在蕭何手下做事,蕭何又與韓信交談了幾次,了解到韓信的才能與志向,所以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
蕭何推薦韓信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幫助劉邦招攬人才,協(xié)助劉邦成就事業(yè),蕭何與劉邦的關(guān)系,比跟韓信的關(guān)系深厚得多。
《史記 蕭相國世家》:高祖為布衣時,何數(shù)以吏事護(hù)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蕭何既是劉邦的同鄉(xiāng),又是劉邦的親密戰(zhàn)友,還是很好的朋友,在劉邦起兵之前,蕭何就經(jīng)常維護(hù)劉邦。
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多次憑著官吏的職權(quán)保護(hù)他。劉邦當(dāng)了亭長,蕭何常常幫助他。劉邦以官吏的身分到咸陽服役,官員們都奉送他三百錢,唯獨蕭何送他五百錢。
蕭何跟劉邦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
蕭何為何給劉邦送錢?
首先就是關(guān)系好,其次就是幫助劉邦,培養(yǎng)感情。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蕭何官職地位還在劉邦之上,反而不停地幫助劉邦,這就是劉邦的人格魅力了。
《史記 蕭相國世家》: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等到劉邦起事做了沛公,蕭何常常做為他的助手督辦公務(wù)。劉邦進(jìn)了咸陽,將領(lǐng)們都爭先奔向秦朝府庫,分取金帛財物,唯獨蕭何首先進(jìn)入宮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等文獻(xiàn)資料,并將它們珍藏起來。
劉邦做了漢王后,任命蕭何為丞相。
劉邦與蕭何既是君臣關(guān)系,又是過命的交情,還是互相成就的創(chuàng)業(yè)者。
蕭何的成功是建立在與劉邦合作的基礎(chǔ)上,他與劉邦有著共同的利益,就是打天下,一旦成功,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
在蕭何眼中,劉邦是他的君,他所有的成就來自劉邦,他自然就會不顧一切地幫助劉邦,包括推薦韓信這事,蕭何能推薦韓信也能推薦其它人,但劉邦只有一個。
蕭何跟韓信不是朋友
明白了蕭何與劉邦的關(guān)系和利益相關(guān)情況,你就能理解蕭何的行為了。
《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韓信趁劉邦領(lǐng)兵在外平叛的機(jī)會,與家臣商量,夜里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fā)動他們?nèi)ヒu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
韓信的一位家臣的弟弟向朝廷告發(fā)了韓信謀反的事件,呂后想把韓信召來,但又怕打草驚蛇,于是就跟蕭何商議,蕭何出面欺騙韓信,一面告訴韓信,劉邦平定了陳豨的叛亂,一面召韓信入宮祝賀。
韓信本不想去,但蕭何欺騙韓信說:就算是有病,也要強(qiáng)打精神進(jìn)宮吧!
韓信進(jìn)宮后,呂后就在長樂宮的鐘室中斬殺了韓信,并誅滅了他的三族。
換了任何人是蕭何,都會這么做的,蕭何跟韓信沒有任何感情,哪怕有感情,蕭何為了自己的利益,一樣會殺韓信。
蕭何誘騙韓信再正常不過
韓信叛亂是為了推翻劉邦的統(tǒng)治,蕭何在劉邦手下已經(jīng)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地位已經(jīng)相當(dāng)高了,蕭何又與劉邦的利益是相度重合的,只有斬殺韓信才能維護(hù)自己的利益。
蕭何殺韓信根本不帶猶豫的,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韓信是蕭何推薦給劉邦的,韓信犯了什么罪,蕭何這個推薦人也要承擔(dān)連帶責(zé)任。
古代一直就有這樣的傳統(tǒng),人才是不敢亂推薦的。
蕭何也曾經(jīng)被劉邦所猜忌,為了消除劉邦的猜忌,蕭何把自己的全部親人與族人送到劉邦的軍隊中上前線打仗,還自污以詆毀自己的名聲,最終取得劉邦的諒解。
在誅殺韓信這事上,蕭何必須主動殺韓信,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消除劉邦與呂后的猜忌,甚至不需要呂后命令,蕭何都會主動出主意誅殺韓信,這是蕭何為洗清自己嫌疑最好的辦法。
蕭何殺韓信一點也不奇怪,他要是不殺韓信才奇怪。
據(jù)說韓信的墓地前有這么一幅對聯(lián):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其中的知己就是說蕭何,兩婦人,一個是漂母,給韓信飯食讓他生存,另一個是呂后,在長樂宮鐘室斬殺韓信。
蕭何必須殺韓信,否則韓信謀反,他這個推薦人也要受連帶責(zé)任
其實這里的錯誤也是明顯的,蕭何從來不是韓信的知己,他跟韓信沒有任何感情,他推薦韓信是為了劉邦,誅殺韓信同樣是為了劉邦,至始至終,蕭何都沒有幫助過韓信。
因此歷史上有個典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實際上韓信能被重用不僅僅是蕭何的推薦,更重要的是張良的下邑之謀,蕭何推薦韓信后,劉邦只是任命了韓信為大將,但并沒有重用他,還定三秦之戰(zhàn)、彭城之戰(zhàn),韓信都有參與,但沒有獨立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機(jī)會。
劉邦為什么沒有重用韓信?
因為打仗不是提建議,建議錯了,還能重用,打仗敗了,軍隊就損失了,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還有一個試用期,就是在實際戰(zhàn)斗中考驗韓信。
如果彭城之戰(zhàn),劉邦贏了,韓信就不會重用,不會像后來那樣出將入相、封侯拜王,劉邦輸了,張良建議重用韓信,讓他獨當(dāng)一面,韓信才有領(lǐng)兵機(jī)會,歷史真相往往是不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