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
當(dāng)父母后,總想自己的寶貝孩子聰明、勇敢、乖巧、獨立又懂禮貌!所以,我們總是想“雞娃”,讓他們成為我們想看到的樣子。
可你有沒有想過,有些事情真的不能逼。尤其在孩子大腦和性格飛速塑造的6歲前,這5件事,真的逼不得!逼急了,反而是反效果。
一、逼孩子過早認(rèn)字
我們寶媽群有個媽媽,以前天天在群里曬 3 歲兒子用識字卡認(rèn) 識了300 字的視頻。后來,卻沒有看到她曬了。
原來孩子上小學(xué)后,成績并沒有想象中好,有些題目讀不懂,老師說他 “只會機(jī)械認(rèn)字,根本不懂意思”。
再看看我同事家閨女,4 歲的時候還不認(rèn)識 “大” 字,但能把繪本編成小故事講出來,現(xiàn)在上一年級,看圖寫作文來比識字多的孩子更生動。
你知道嗎?孩子大腦的 “閱讀網(wǎng)絡(luò)” 要到 5 - 7 歲才發(fā)育成熟。
4 歲前更該做的,是陪孩子讀繪本、玩詞語游戲,比如散步時問 “樹葉像什么呀”,保護(hù)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親測識字小妙招:用 “生活場景” 自然學(xué)字。比如吃餅干時,指著包裝問 “這是‘牛奶’餅干,哪個是‘牛’字呀”;逛超市時,讓孩子找 “蘋果” 的標(biāo)簽,在玩中慢慢熟悉文字,比枯燥的識字卡效果更好。
二、別逼孩子勇敢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都有害怕的東西!我家樓下的西西,看到毛茸茸的小狗就躲,她媽媽就說 "這有啥好怕的,勇敢點"。
換個角度想想,我們大人也有害怕的東西,比如我就怕毛茸茸的動物,看到貓、狗、兔子一類的小動物,我就會起雞皮,不敢靠近。
其實,孩子在不同階段,害怕的東西不一樣。
0 - 6 個月怕大聲響;6 個月 - 1 歲怕陌生人、怕洗澡;1 - 2 歲怕和媽媽分開;2 - 5 歲怕想象中的怪獸、怕黑;5 - 12 歲怕受傷、怕自然災(zāi)害等。
這些恐懼都是正常的,會隨著成長慢慢消失。
我們要是逼孩子勇敢,罵孩子膽小,只會讓孩子更害怕。就像我們怕高,別人說 "勇敢點,走上去",我們該怕的還是怕呀。
那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
先問問孩子 "你害怕什么呀,跟媽媽說說";
然后跟孩子說說自己害怕的事,比如 "媽媽小時候也怕黑,后來慢慢就不怕了";
再給孩子支持,比如孩子怕小狗,就說 "沒事,媽媽牽著你,離小狗遠(yuǎn)點"。
三、別逼孩子懂事
我們小時候是不是都被夸過 "懂事、聽話",現(xiàn)在當(dāng)媽了,是不是也喜歡孩子懂事?
可你仔細(xì)想想,懂事有時候意味著孩子要察言觀色,壓抑自己的想法。
我表妹小時候特別懂事,家里有好吃的都讓給別人,自己從來不說想要?,F(xiàn)在長大了,老是委屈自己,不敢表達(dá)需求。
心理學(xué)家說,孩子需要有犯錯的機(jī)會,把自己的活力展現(xiàn)出來,要是太懂事,可能會失去自己的能量。
我們別老用 "懂事" 夸孩子,6 歲前的孩子,很多行為受父母態(tài)度影響。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有想法可以說出來,不用怕犯錯。
比如孩子搶了玩具,別逼孩子說 "對不起",而是問問 "你為什么搶玩具呀",引導(dǎo)孩子表達(dá)自己的想法,再告訴孩子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
四、別逼孩子分房睡
好多父母覺得,讓孩子獨立睡覺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可啥時候分房睡才合適呢?
我家大寶三歲的時候,我就看網(wǎng)上說 "3 歲 4 歲不分房,5 歲 6 歲毀斷腸",說分房晚了影響孩子獨立,把我急得呀,趕緊給孩子收拾了個小房間。
可沒想到,孩子半夜老是哭著跑來找我,抱著我胳膊說害怕。后來我才知道,其實 1 歲前的寶寶睡在父母旁邊特別好,能及時照顧孩子,孩子也有安全感。
那到底啥時候分房合適呢?
每個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 3 歲就想自己睡,有的 5 歲還害怕。
我家女兒就是 5 歲的時候,有次看到幼兒園同學(xué)自己睡,回來就說 "媽媽,我也想有自己的小床",這時候分房就特別順利。
其實啊,我們要是硬逼孩子分房睡,孩子可能會覺得被拋棄,安全感沒了,睡眠也不好。
我們可以等孩子有性別意識、獨立意識,或者主動提出想分房的時候再引導(dǎo)。
比如先給孩子布置個可愛的小房間,睡前陪孩子讀會兒故事,等孩子睡著了再離開,慢慢過渡。
五、別逼孩子打招呼
每次帶孩子回老家,長輩們都讓孩子喊 "阿姨好"" 大伯好 ",孩子要是不喊,就說" 這孩子沒禮貌 "。
我們當(dāng)父母的也尷尬,可孩子真的是沒禮貌嗎?
我家女兒性格內(nèi)向,天生害怕陌生人,有次見到不熟悉的堂叔,躲在我身后不說話,堂叔就說 "這孩子怎么不喊人,一點禮貌也沒有"。
當(dāng)時,女兒眼淚都出來,緊緊地抓住我的衣角。我看到女兒的不安表現(xiàn),心里也難過。
后來我看了個研究,說10 歲以下的孩子和陌生人接觸時,會有自我保護(hù)的意識,不喜歡離得太近打招呼。孩子可能只是需要時間適應(yīng)。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做準(zhǔn)備,去親戚家前,跟孩子說說要見的人是誰,怎么稱呼,還可以在家玩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熟悉一下。
要是孩子還是不愿打招呼,別貼標(biāo)簽說 "孩子內(nèi)向、害羞",可以讓孩子用微笑、揮手代替。
當(dāng)然,也可以提前跟親戚說一聲,孩子有點認(rèn)生,給孩子點時間。
小書蟲媽媽育兒感悟:
每個娃都有獨一無二的“成長時刻表”。6 歲前,多給孩子點耐心和理解,別逼孩子做這做那,讓孩子在愛里慢慢成長,比啥都強(qiáng),你們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