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至7月,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總會迎來一場"大考驗"——梅雨季。
在民間,老話常說“梅雨時節(jié)有三怕”,具體指哪三怕呢?2025年已進入梅雨季,又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來看看。
一怕:“空梅”
進入梅雨季,持續(xù)性降雨是常態(tài)。不過,有的年份可能異常,出現(xiàn)“空梅”的情況。
空梅,即表示沒有降雨,雨量極少。
空梅的發(fā)生,主要由于夏季風偏弱或暖濕氣流不足導致。
在某些年份中,若遇到“空梅”,那么之后伏天極大可能會出現(xiàn)干旱的情況,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進而影響產量。民諺說"黃梅無雨半年荒",說的不過如此。
高溫干旱,不僅影響農業(yè)生產,也影響人們的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防暑降溫早準備。
“空梅”后伏天高溫易襲,可提前檢修空調、風扇,清理濾網;家中常備一些防暑藥物;老人小孩避免午后外出,外出時戴遮陽帽、涂抹防曬霜。
第二,農田搶水護苗。
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高溫干旱天氣,可提前疏通灌溉渠道,利用水庫、池塘蓄水,必要時采用“夜灌晝排”方式,減少白天高溫蒸發(fā)損失。
水稻田可保持3-5厘米淺水層,棉花地采用滴灌技術精準補水,避免大水漫灌浪費。
第三,防火意識不松懈
高溫干燥易引發(fā)火災,定期檢查家中電線是否老化,不私拉亂接;陽臺、樓道不堆放易燃雜物;電動車避免在樓道內充電,充電時間也不宜過長。
二怕:"超長梅"
梅雨期一般為30天左右,但有的年份直到八月才“出梅”,梅雨期大大延長,出現(xiàn)"超長梅"的現(xiàn)象。
梅雨季時間長,若降水頻發(fā),持續(xù)時間長,雨量大,很容易導致洪水泛濫成災。所以,梅雨季怕"超長梅"。
針對于此,我們需要提高警惕,做好相關的防護工作。如:
- 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暴雨洪澇預警發(fā)布時,及時關閉門窗,將電器插座移至高處。
- 出行避開低洼地帶,遠離廣告牌、電線桿。
- 駕車時遇積水路段,遵循“一看、二探、三通過”原則等。
三怕:霉變
在民間,梅雨也稱為"霉雨"。
梅雨季的“霉”字,道盡了江南人的無奈。這一時期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導致器物易發(fā)霉。此時,墻面、衣物、食物等,都極易產生霉菌。
今年的入梅時間在6月6日,從目前的天氣來看,南方不少地方有持續(xù)性降雨過程,需要謹防霉變。比如過冬的衣物,被褥等,可以密封打包收好;平時穿的衣服,及時晾干、烘干;書柜里的書籍,遇到晴天,適時拿到太陽底下暴曬。
除了衣物、書籍,這些細節(jié)也需警惕:
1. 廚房防霉
* 調料瓶密封蓋緊,開封后的干貨(如木耳、香菇)分裝進密封罐,放冰箱冷藏。
* 洗碗海綿、抹布用后擰干,懸掛通風處。碗筷定期消毒,可用沸水煮殺滅菌。
* 垃圾桶每日清理,避免果皮菜葉堆積生菌。
2.衛(wèi)生間除濕
* 淋浴后開排氣扇,用刮水器快速擦干瓷磚墻面,避免水汽殘留。
* 定期打掃清潔衛(wèi)生間,抑制細菌滋生;地漏及時疏通堵塞物,防止發(fā)霉發(fā)臭。
* 3.綠植防霉
* 減少澆水頻率,托盤積水及時倒掉;多肉等耐旱植物可暫停施肥,避免爛根。
總言之,梅雨,這個被文人墨客反復吟詠的江南意象,實則是長江流域每年夏季的一場“氣候大考驗”。古人以“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描繪其詩意,卻也深知其背后的風險和危機。民間所謂“梅雨時節(jié)有三怕”的說法,既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敬畏,更是長期以來,老百姓的生存智慧總結。
對此,你又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討~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fā)分享吧,更多優(yōu)質內容,請持續(xù)關注@讀書文史。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