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車,聽起來妥妥的人生贏家,為啥反倒成了“孤寡難兄”?
試想一下,大部分打工人還在為三餐奔波,拼命擠公交,就算夢里都不敢奢望能瀟灑開著小汽車環(huán)城轉(zhuǎn)。
但這位老人,卻用一句“有錢有車有什么用”,把很多人剛攢起的一點點生活動力又拍扁了。
這到底是凡爾賽,還是另一種無奈?
事情其實并不復雜。
五一假期,無意中經(jīng)過北京某公園時,一群游客坐下歇腳,順便聽來這么一個故事。
老人家語氣雖平,眼里卻藏著說不清的哀愁。
他自報身份:退休教師,曾經(jīng)桃李滿天下,如今“家徒四壁”——人是有的,但都是保姆,輪番照顧,熱情歸熱情,總歸心里差點什么。
看似挺熱鬧,實際冷清得很。
現(xiàn)在陪伴是用錢雇來的,每一口飯每一次閑聊,無不提醒他:彼此只是各自崗位上的“甲乙丙丁”。
外人聽了犯糊涂:不是還有女兒么?可現(xiàn)實比電視劇曲折多了。
老人唯一的女兒,早年移民國外,“翅膀硬了”,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好心女兒擔心他孤單,特意把他接過去生活。
換了環(huán)境,結(jié)果飲食作息格格不入,大洋彼岸的家,他像個客人,遇見半熟的面包、冰涼的牛奶以及那個始終帶著微笑的女婿,總覺得和自己隔著十幾個時區(qū)的代溝。
最終再體面,也比不上回國獨住那份自在。
到頭來,人生搏到最后,是喜是悲說不上。
老伴離世,子女遠方,家中只剩下他和無數(shù)日復一日的保姆。
老人追問自己一生苦心孤詣培養(yǎng)女兒出國,值得嗎?
自問,也自答:養(yǎng)老金夠花、房車齊全,該有的全有,就是沒法享受那種柴米油鹽的熱鬧溫情。倘若時光倒流,他會怎么選?
他是不是太挑剔,不懂知足?還是說,每個人老了之后,哪怕年輕時“殺瘋了”,最后比的卻是誰家鍋里煙火旺?
站在一旁,我忍不住琢磨,金錢或許真能買來很多東西,卻無法買回一頓家常便飯后的閑話家常,也請不回人到暮年時的踏實與慰藉。
“獨生子女養(yǎng)老”,遙不可及的困擾,如今落到身邊老人真實寫照。
說教無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愿北京這位老人能慢慢釋懷,別讓情感成為心頭永遠解不開的疙瘩;
也愿我們這些正在奔波中的人,有機會停下來,想想什么才最值得守護。
你會選擇努力的奮斗到頭來空留余生,還是會甘于平淡多留一盞燈火?
幸福這東西,說到底,誰能說明白?歡迎到評論區(qū)說說話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