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香港機場發(fā)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前綠城集團董事長張亞東在準備登機前往溫哥華時,被機場工作人員精準攔截并帶離。這一幕不僅震驚了地產界,也讓公眾對這位曾經的行業(yè)風云人物充滿了好奇和猜測。
一、機場攔截:事件的高潮
張亞東被攔截的場景如同電影情節(jié)般戲劇性。據目擊者稱,張亞東在登機口等待檢票時,被機場工作人員確認身份后上前攀談。雙方交談了約11分鐘,隨后張亞東被帶離登機口,未能登上飛往加拿大的航班。盡管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其被帶離的具體原因,但這一幕無疑為張亞東的職業(yè)生涯畫上了句號。
二、從政壇到商界:張亞東的跨界傳奇
張亞東的職業(yè)生涯堪稱跨界傳奇。他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地產商人,而是有著深厚的政府背景。在入主綠城之前,張亞東曾在大連工作多年,從基層科員一路晉升至副市長,分管開發(fā)區(qū)規(guī)劃等重要事務。這段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管理經驗,也為他后來的商界之路奠定了基礎。
2016年,張亞東被調往央企中交集團,隨后被委以重任,于2018年出任綠城集團的執(zhí)行總裁。彼時的綠城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2014年,這家由宋衛(wèi)平創(chuàng)立的民營房企陷入流動性危機,但憑借良好的口碑,被中交集團看中并斥資88億港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綠城由此開啟了“混改”之路。
三、“高周轉”模式的輝煌與隱憂
張亞東接手綠城后,迅速改變了宋衛(wèi)平“慢工出細活”的傳統(tǒng)經營模式,提出“高周轉”的理念。他指出,國內資金利用率最高的房企一年內能開發(fā)兩個項目,而綠城平均兩年才能開發(fā)一個項目,資金周轉率過低。于是,他將項目開發(fā)周期壓縮至1年以內,力求將資金效率提高一倍。
這一改革立竿見影。2019年至2021年,綠城地產銷售額屢創(chuàng)新高,從1000多億飆升至3500億,市場排名從第17名躍升至第7。張亞東的“高周轉”模式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功,讓綠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隱憂。2022年,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周期,行業(yè)整體面臨巨大壓力。此時,張亞東卻依然堅持“高負債”“高周轉”的模式。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地的土拍會上,綠城頻頻出手,花費400多億囤積土地。面對股東的質疑,張亞東信心滿滿,宣稱綠城要進入“三個前十”——銷售額前十、自投前十和總資產前十。
然而,市場并未如他所愿。2023年,綠城毛利同比大幅減少22.47%,凈利潤也從2022年的88.95億元降至66.78億元,負債則一度高達4000多億。與此同時,張亞東的年薪卻居高不下,除了第一年加入綠城時較少外,其余每年均超過1000萬元。
四、落幕:辭職與機場攔截
2024年3月,張亞東主動提出辭職,震驚了整個地產界。就在市場還在猜測他下一步的去向時,5月在香港機場的一幕發(fā)生了。張亞東被工作人員攔截,未能登上飛往加拿大的航班。盡管目前官方尚未明確其被帶離的具體原因,但這一幕無疑為他的職業(yè)生涯畫上了句號。
張亞東的案例并非孤例。海航集團的陳峰也曾經歷過類似的命運。2020年,陳峰因職務犯罪被采取強制措施,其試圖前往香港的計劃在深圳邊關被攔截。陳峰的案例提醒我們,任何企業(yè)的經營都必須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內進行,否則終將付出代價。
編者按:張亞東的“高周轉”之路曾經為綠城帶來了輝煌,但也最終導致了高負債的困境。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企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穩(wěn)健的策略和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在追求快速擴張的同時,必須兼顧風險控制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綠城的未來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