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飛著的一架大飛機,肚子里竟藏著300個“小炸彈”?一撒出去,跟捅了馬蜂窩似的,敵人的雷達(dá)、導(dǎo)彈車瞬間就可能成了廢鐵——這可不是科幻片,說的就是最近火出圈的“九天無人機母機”。
這大家伙真不是蓋的。15000米的高空,跟藏在云里似的,地面雷達(dá)想鎖定它都難。作戰(zhàn)半徑7000公里,也就是說,從咱這兒起飛,周邊一大片地方都在它的“勢力范圍”里。最絕的是肚子里的“雷猴”微型無人機,巴掌大的個頭,帶著炸藥,300架一起放出去,跟一群餓極了的蜜蜂撲向花叢,嗡嗡嗡地直往敵人的坦克、雷達(dá)站鉆。
你想想,敵人要是想攔,得費多大勁?300架小無人機,就算每架配一枚攔截導(dǎo)彈,也得300枚??梢幻墩?jīng)導(dǎo)彈多少錢?少說幾十萬,300枚就是幾億;而這些“小蜜蜂”呢?據(jù)說成本連導(dǎo)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這賬誰都會算——攔吧,錢燒不起;不攔吧,自家的重器就等著挨炸。更狠的是,要是一次放3000架,敵人的導(dǎo)彈庫估計半天就空了,到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蜜蜂群”肆虐。
有人說“高射機槍總能打下來吧?”你是沒見過這些小無人機多靈活。它們能忽上忽下、左躲右閃,跟蒼蠅似的,高射機槍的子彈打過去,十有八九是空的。去年俄烏戰(zhàn)場上,就有過類似的“小無人機偷襲”,一輛價值百萬的坦克,被一架幾千塊的無人機炸穿了車頂, crew(乘員)都懵了——這哪是打仗,分明是“以小博大”的巧勁。
這“九天無人機母機”最厲害的,是它把戰(zhàn)爭模式給改了。以前打硬仗,靠的是大炮、坦克、重型導(dǎo)彈,拼的是誰家家底厚;現(xiàn)在呢?靠的是“蜂群戰(zhàn)術(shù)”,拼的是誰的“小玩意”多、誰的成本低。就像下棋,以前總出“車”“馬”這些大子,現(xiàn)在突然來了一堆“卒子”,密密麻麻往前沖,對方的大子根本應(yīng)付不過來。
有軍事專家分析,這種技術(shù)早就在悄悄發(fā)展了。前兩年央視新聞就報道過,咱們的無人機“蜂群”試驗,幾十架小無人機一起編隊,能精準(zhǔn)落在指定地點,還能互相配合躲障礙。這次“九天母機”算是把這技術(shù)升級了——從“幾十架”變成“300架”,從“地面起飛”變成“空中投放”,靈活性直接翻了好幾倍。
有人擔(dān)心“這玩意太兇,會不會引發(fā)新的軍備競賽?”但換個角度想,它也可能讓仗打不起來——畢竟誰也不想自家的重器被一群“小蜜蜂”端了,真動起手來,成本太高,得不償失。就像專家說的:“最好的防御,是讓敵人覺得‘打不起’。”
你看俄烏戰(zhàn)場就知道,現(xiàn)在兩邊拼的就是無人機數(shù)量。俄羅斯用伊朗的“見證者”,烏克蘭靠西方援助的“彈簧刀”,可真要是遇上“九天母機”這種級別的,估計都得傻眼——300架一起上,別說導(dǎo)彈車了,連機場跑道都能給你炸得全是坑。
說到底,這技術(shù)的核心不是“更能打”,而是“更會算”。用最低的成本,干最大的事,讓敵人的 expensive(昂貴)武器成擺設(shè)。難怪有老軍迷說:“以前看戰(zhàn)爭片,覺得大炮轟鳴才叫厲害;現(xiàn)在才明白,天上飛著一群‘小蜜蜂’,那才叫真的沒法防?!?/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