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鏡頭突然甩出一段畫面——墨綠色導彈車在海岸線上展開,一聲轟鳴,東風-31A拖著烈焰刺破云層,直奔1.2萬公里外的南太平洋。這枚被稱為“雷神之錘”的洲際核導彈,建軍節(jié)前上演了對海打擊首秀。
導彈車停的位置相當講究
。倒伏的松柏樹旁長著棕櫚幼苗,低矮的雜草叢里混著蘆葦,典型臺風過后的海南島東海岸地貌。發(fā)射架正對汪洋大海,液壓作動筒“砰”地支起發(fā)射筒,一股灰色燃氣先噴涌而出——冷發(fā)射藥柱把導彈彈射到半空,主發(fā)動機才點火啟動。這套“先拋后燃”的動作行云流水,東風-31AG同款絕活。
為啥非得往海里打?
陸上靶場多省事!可海上移動靶標玩的是心跳:導航信號飄忽、彈道測算精度要壓到厘米級、末端還得扛住電磁干擾。更關(guān)鍵的是,對海發(fā)射既秀了肌肉又留足余地。不指名道姓說打誰,但太平洋那頭都懂——彈頭要是調(diào)個方向,往北平移就是關(guān)島夏威夷,再推一把直抵西海岸。
選擇東風-31A而不是更新的東風-41,藏著火箭軍的戰(zhàn)術(shù)心機
。這型號服役超二十年,九個導彈旅里蹲著至少五個AG改進型,堪稱當家花旦。別看它需要預設(shè)發(fā)射陣地,分導核彈頭、突防變軌技術(shù)樣樣硬核,最大射程11200公里照樣覆蓋美國本土。說白了,量大管飽才是二次核反擊的底氣。
日本媒體秒變“對號入座冠軍”
。導彈剛?cè)胨?,東京就炒作“中國核矛頭瞄準日本”,完全忘了中方早提前通報美澳新三國。五角大樓倒是識相,副發(fā)言人趕緊接話:“收到通知是好事,防誤判嘛!”畢竟去年9月東風-31AG橫跨太平洋時,20分鐘全程測試把美軍雷達看得冒冷汗——彈頭末端來個“S形機動”,反導系統(tǒng)篩假目標篩到系統(tǒng)宕機。
八一前亮劍從來不是巧合
。南海摩擦升溫、臺海戰(zhàn)機巡航常態(tài)化,民間“戰(zhàn)忽局”天天猜東風快遞靠不靠譜。這段高清無碼的發(fā)射錄像,等于把“核底牌”甩在桌上:陸地有東風壓陣,海里新核潛艇同步亮相,中國核威懾早不是紙老虎。當導彈尾焰染紅黎明,國內(nèi)軍迷熱血沸騰,外媒連夜扒衛(wèi)星圖——
這波操作既是給自家人的定心丸,更是給對手劃紅線的熒光筆
。
西方軍事圈嘴硬心慌的樣子特別逗
。嘴上說著“東風-31A早過時了”,背地拼命算賬:去年中國試射135枚彈道導彈,東風31基礎(chǔ)型射程才8000公里,改進型直接飆到1.2萬;分彈頭從3枚漲到9枚,突防技術(shù)迭代快得像手機系統(tǒng)升級。北約軍官私下哀嚎:“咱們五年換代的規(guī)矩,被中國人撕得稀碎!”
更扎心的是中國軍工的“明牌戰(zhàn)術(shù)”。試射前大方通知、彈頭換訓練款、軌跡繞開敏感區(qū),落點精準扎進南太平洋無人水域——擺明告訴你:“看清楚又怎樣?照樣攔不??!”當央視把發(fā)射車叢林機動、拂曉突擊的畫面全網(wǎng)推送,五角大樓突然讀懂潛臺詞:
東風-31A的燃料加注時間、起豎速度、撤離動線,全是火箭軍“核常兼?zhèn)洹钡募∪庥洃?br/>。
44年前的同一天,中國首枚洲際導彈東風-5砸進太平洋
。那年出動18艘艦艇護數(shù)據(jù)艙,美軍偵察機在頭頂盤旋,打撈直升機搶在美國前5分鐘奪回染綠海水的寶貝。如今同片海域,東風-31A用20分鐘跑完前輩30分鐘航程,落點偏差控制到“百米外打蚊子”的水平。從液體燃料到固體推進,從固定發(fā)射井到越野快打快撤,大國重器的進化史就是最燃的科普教材。
戰(zhàn)略博弈場最怕的不是導彈,而是誤判
。中國把“核模糊”面紗掀開一角,露出的不是火藥桶,而是精密的威懾藝術(shù):陸基機動導彈車隨時鉆山洞藏戈壁,潛射巨浪蹲在深海當暗箭。當央視鏡頭懟著分導彈頭分離器拍特寫,全世界都看懂了——
這波操作叫“讓你眼見為實,再送你徹夜難眠”
。畢竟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敢亮劍才有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