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廣州、福州、北京等地,先后會見了東南亞華人華僑僑商會的會長們,以及香港不同界別的著名商會社團領導和企業(yè)家。座談中,我們談及諸多話題。這些僑商會領導都是知名的愛國人士與企業(yè)家,他們大多有著數十年乃至五六十年的事業(yè)奮斗生涯,歷經艱難困苦,走過創(chuàng)業(yè)路上起起伏伏的坎坷磨難。但當我們聊起今日中國面對國內外各種矛盾壓力時,大家都深刻感慨,在新時代秉持‘惟愿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理念,一路走來非常辛苦、極為不易。大家全面肯定,中國為人類減貧和發(fā)展事業(yè)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偉大貢獻。”香港華僑華人總商會榮譽會長施乃康在北京接受記者訪問時,深有感觸地說。
愛國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施乃康他常說,自己的根永遠在中國,無論身在何處,祖國始終是心中最深的眷戀。在與海外僑胞的交流中,他總能感受到大家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大家紛紛表示,要將這份祖國給予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化為動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一定要讓子孫后代不忘祖國,將愛國之志切實轉化為報國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施乃康的話語中,滿是對國家發(fā)展的深切感慨,也飽含著一位海外游子對祖國的赤子深情。
施乃康參加 《新時代德育教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開題座談會并發(fā)言。
華僑赤子心系祖國教育事業(yè)
施乃康與延安有著深厚而特殊的緣分。1996年5月1日,他在《香港中華工商報》頭版發(fā)表了長篇文章《延安不能忘記》,文章開篇便深情寫道:“我不是延安人,也沒有喝過延安的水,沒吃過延安的小米,但我從懂事時起,便對延安有一種深厚樸素的感情?!痹谒闹校影彩歉锩サ?,是艱苦奮斗、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象征,這種精神深深吸引著他,讓他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敬仰與向往。
時隔15年,2010年3月,施乃康再次踏上延安的土地,心中感慨萬千。歲月流轉,但延安的紅色精神依舊熠熠生輝。這一次,他帶著對延安青少年的關愛,為延安萬花小學捐贈了10萬元人民幣?!堆影踩請蟆返诙骖^條報道了這一消息:“2010年4月2日上午,菲律賓施氏國際實業(yè)投資集團向寶塔區(qū)萬花學校捐贈儀式在萬花學校舉行。菲律賓施氏國際實業(yè)投資集團董事長施乃康、總經理廖輝向寶塔區(qū)萬花學校捐贈人民幣10萬元?!?/p>
延安市捐贈儀式時,對施乃康的義舉給予了高度評價。施乃康先生雖然多年在海外發(fā)展,但始終心系祖國,對祖國和人民充滿熱愛。他情深義重,淡泊名利,重視精神追求勝過物質享受,在關系到祖國切身利益的時刻,總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盡最大努力維護民族尊嚴和祖國利益。施乃康先生愛國報國的奮斗經歷,震撼并凈化著人們的心靈,他那股癡迷的愛國熱情以及為民族興盛所做的貢獻,令人敬佩。此次菲律賓施氏國際實業(yè)投資集團向寶塔區(qū)萬花學校捐款10萬元,用于扶持當地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充分體現了施乃康董事長對延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深厚情誼,也彰顯了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教育事業(yè)的關心與支持。
自2010年那次離開延安,至今又過去了15年。這15年來,施乃康始終牽掛著延安的發(fā)展,一直很想再去延安,為這片紅色土地做些更為實際的貢獻。他常常念叨著延安的孩子們,希望每一名延安學生都能傳承和發(fā)揚紅色革命精神,像當年的紅軍一樣勇敢無畏、堅韌不拔,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他也多次表示,自己會繼續(xù)不遺余力地關注和支持延安的教育事業(yè)與經濟發(fā)展,用實際行動為延安的進步添磚加瓦。
立德樹人創(chuàng)新踐行教育強國理念
在對教育行業(yè)的考察過程中,施乃康來到了大連太陽谷華夏學校。一進學校,他就被一幅校訓楹聯(lián)深深吸引:“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這副楹聯(lián)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與擔當精神,讓他感慨頗深。同時,他也被華夏學校創(chuàng)辦者李顯峰校長獨特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發(fā)展模式深深打動,更被李顯峰校長與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們自覺自愿扎根中華大地、全力將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植入每個孩子血脈的艱辛實踐所深深感動。
太陽谷華夏學校緊緊圍繞“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這一核心問題,系統(tǒng)研發(fā)出立德樹人基礎教育九年制教學體系,經過不斷實踐與完善,現已形成青少年思想工作的可行性教學方案,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
在教學體系構建上,學校有著鮮明的特色。小學階段,建立起以心性教育為理論的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美育和勞動素養(yǎng),讓學生在成長初期就得到全面發(fā)展。中學階段,則形成以項目制教學為特征的社團育人體系,涵蓋人文、政法、理工科技、經世商學、國際外交、軍事、藝術、醫(yī)學、教育九大社團。這種分類培養(yǎng)模式,從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定向為國家培養(yǎng)重點領域的人才,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相應領域得到深入培養(yǎng)。此外,學校還推出了一整套適合人才培養(yǎng)的優(yōu)秀師資養(yǎng)成計劃,通過立心、立身、綻放三階段課程,幫助教師打破過往的固化思維,提升自身素養(yǎng),讓教育重新回歸本源,更好地肩負起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
施乃康說,太陽谷華夏學校的辦學從心性教育開始,秉持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理念,這一點尤為可貴。心性的自然體現各有不同:心性加科學精神能成為科學家,心性加藝術天賦會造就藝術家,心性加教育情懷能成為教育家。學校的事跡不僅感人,更讓每一位來訪者深切感受到,在這里,老師精心呵護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從小就幫助他們樹立起極高的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社會貢獻心性。這樣一來,孩子們長大后無論從事什么行業(yè),都有可能成為杰出人才,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
“太陽谷華夏學校在杰出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創(chuàng)新探索,特別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政法、科技、文化、商業(yè)、教育、外交等重要領域基礎人才培養(yǎng)方面,找到了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施乃康的話語中,滿是對這所學校的肯定與贊賞。
太陽谷華夏學校校長李顯峰(左6)、執(zhí)行校長于小童(左5)和學生們在北京與施乃康合影。
打造中國式家校共育樣板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家校共育成為社會焦點。作為先行者,太陽谷學校組建“家長講師團”,半年帶動近400位家長參與,推動家校共學共進。
學校倡導知行合一,組織家庭參與公益活動,讓奉獻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如今,華夏志工足跡遍布全國,并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推廣經驗。依托200家明德書院,該模式已覆蓋20多個省份,惠及數百萬家庭,獲教育界廣泛認可,并被授予“遼寧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經過九年探索,太陽谷形成可復制的中國式家校共育體系。2024年12月,70余位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首屆中國式家校共育校長論壇,共商發(fā)展之路。
施乃康在《香港商報》發(fā)表了《立德樹人創(chuàng)新書寫教育強國的答卷》,在《人民政協(xié)報》發(fā)表了《立德樹人創(chuàng)新書寫教育強國的答卷》與《勇?lián)⒌聵淙酥厝螘鴮懡逃龔妵隆穬善恼隆_@些文章深刻闡述了太陽谷華夏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成果,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內地教育界引起轟動,讓更多人關注到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模式。
人民政協(xié)報社為此專門召開“立德樹人 筑牢教育根基《新時代德育教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座談會。20多位來自全國政協(xié)委員、教育專家、學者和投資辦學知名人士應邀參加,大家各抒己見,圍繞新時代德育教育的實踐路徑展開討論,紛紛報名進行太陽谷華夏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可實施的教育方案。
從心系延安教育事業(yè)到關注太陽谷華夏學校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施乃康用行動詮釋了愛國報國的信念。這正是千千萬萬愛國人士的縮影——他們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在各行各業(yè)默默耕耘奉獻,為實現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貢獻力量,共同繪就民族復興的壯美畫卷。轉自《香港商報》(2025年7月12日A3特別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