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現如今,隨著網購越來越流行,許多人肯定覺得快遞生意穩(wěn)賺不賠。而且網上也宣傳:“快遞驛站,月入幾萬,加盟就賺”,這更加加深了人們對于快遞行業(yè)暴富的印象。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許多快遞站老板表示,自己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0點,幾乎全年無休,卻賺不了幾個子兒。想賠本轉讓,卻無人接盤,最終只能苦苦經營下去。
按理說,快遞站每天流入流出包裹這么多,為啥就不賺錢呢?難道這真的是個賠本生意?
單價利潤越來越低
廢話不多說,關于快遞站為啥不賺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快遞的單價利潤低的可憐。以前一單可以賺1-2元,現在一單只能賺3-7毛,就算一天收500件,也才賺一兩百塊。
至于寄快遞的話,一單雖然能賺4塊錢,但由于寄件人太少,寄件占比不足5%,因此寄件也根本撐不起收入。
按照業(yè)界經驗來看,寄件占比至少要超過20%才能盈利,否則就是虧本。可見,快遞站這門營生,確實是不咋賺錢。
經營成本高昂
不掙錢也就算了,關鍵是它的成本還越來越高了。
眾所周知,許多快遞站一般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9點,每天運營12個小時。在此期間,像快遞入庫、發(fā)短信、找件、催取件等工作,每天都要重復幾百次。
如果遇到購物節(jié),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些老人取快遞的時候,由于不會用智能手機,溝通起來也比較麻煩??梢哉f,快遞站如果不雇人的話,老板自己遲早得累垮。
但如果雇人打理快遞站,那成本就比較高了,工資支出至少吞掉6成利潤。一旦雇傭的人數過多,老板掙的錢大概率就趨近于零了。
除了雇人成本以外,房租也是一大開銷。像大多數驛站,選址一般都在小區(qū)門口或商業(yè)街。而這類地段的租金,一般都比較昂貴,至少比同地段小區(qū)的租房要貴30-50%。
此外,像水電、設備等,都得花錢。比如短信費,每天至少要發(fā)幾百件快遞的短信通知,而這些費用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可以說,經營快遞站,完全就是一個小型資金無底洞。
然而,像這些開銷,快遞平臺是不會幫你承擔的。不僅不承擔,平臺還會從每件快遞的存放費用中抽成。
比如菜鳥驛站、快寶驛站等平臺,一單會抽個一兩毛。當扣掉這些零零種種的費用后,快遞站的收入就所剩無幾了。
當然,這還是沒考慮平臺罰款的情況下,如果因客戶投訴而被罰的話,那快遞站的一天就得白干。
此外,在部分合作合同里,平臺還會給快遞站加入霸王條款。如果快遞站未達到一定的快遞量,那么就無法拿到補貼。這樣一來,幾百上千塊錢說沒就沒。
可以說,光是成本開銷這塊,許多快遞站就處于舉步維艱得狀態(tài)。但凡快遞單價再降一降,估計許多站點就得關門了。
同行競爭嚴重
除此之外,快遞站面臨的同行內卷也比較嚴重。像以前的話,一個小區(qū)也就一兩家驛站,日均入庫量大多可以達到500-1000件,利潤頗為豐厚。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同行的涌入,往往四五家快遞站會在同一小區(qū)搶生意。這時候的單店日均入庫量,就降至200-400件了。
由于流量被分走,快遞數量銳減,因此快遞站的收入也隨之下滑。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快遞站的平均存活周期,從以前的2.3年,縮短到了如今的11個月。
多數快遞站因為不賺錢,只能倒貼轉讓。即便如此,這些快遞站依舊是無人愿意接盤。畢竟這行都卷成這樣了,誰進誰懵圈。
家族經營才能持久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如此,為啥現在還有人在干這一行呢?難道他們不怕虧?
這些經營者之所以還能堅持的下去,大多是因為他們的玩法不同。這些人玩的一般都是“家族承包片區(qū)模式”。
也就是既當快遞員,又當快遞站老板,同時在快遞公司(三通一達)和快遞平臺(菜鳥/快寶)手底下干活。
包括快遞站內的寄件、物流分發(fā)、貼標簽等工作,都是自己人干。這樣一來,就能節(jié)省人力成本,并多掙幾份錢了。
比如自己送快遞,讓媳婦在快遞站運營和管理,再讓兒子女兒負責貼標、發(fā)短信等。當這套家族經營模式跑起來以后,整個快遞站也就降本增效了。
總之,經營快遞站并不是網上所說的“0基礎躺贏”。真實的快遞站,賺的少,支出大,令人頭疼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要你深入局中,分分鐘就能體會到快遞站業(yè)務的繁雜和無奈。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加盟快遞站就像炒股一樣,你看著門檻低,實則九虧一賺。一旦盲目進場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別人的韭菜。被收割過后,還得苦哈哈的幫人平臺打工。
卷到飛起的快遞員
當然了,也不止是快遞站卷,如今的快遞員也是卷的飛起。
從有關數據來看,2010年,全國快遞員才54.2萬人。但到了2021年的時候,這個數字直接增長到了490萬人,足足飆升了9倍。
眾所周知,無論什么行業(yè),人一旦變多,就不約而同的卷起來了。而快遞員的卷,就體現在派單費上。
像過去的話,快遞員的每單派費可以達到1.4元,一天隨便送個200多單,就能月入八九千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快遞派單費,大多降到了0.8-1元,部分區(qū)域甚至更低。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員的收入也就愈發(fā)縮水了。
即便如此,快遞員們依舊在卷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畢竟從業(yè)人數這么多,行話說:“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總有人比你要價更低”。
與此同時,許多快遞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也紛紛打起了價格戰(zhàn)。比如極兔這種新入場的玩家,為了拓展地盤,就開啟了魔鬼般的低價競爭。
快遞公司壓價以后,代價由誰來承擔?毫無疑問,快遞員成了這批“犧牲者”。由于在價格戰(zhàn)中,快遞公司的派費越來越低,因此許多快遞員的收入也就隨之縮水了。
根據2021年的數據統(tǒng)計,超過半數的快遞員,月薪低于5000。至于月入過萬的,屬于鳳毛麟角,單王中的單王。
錢少事還多
錢少也就罷了,關鍵是任務還變多了。要知道,在2010年的時候,當時全國的快遞業(yè)務量才23.4億件,相當于人均一年才收2件快遞。
現如今,單是2024年第一季度的快遞,就達到了371億件。如果算上2024年全年的話,快遞業(yè)務量甚至達到了驚人的1750億件。
短短10多年時間里,全國快遞業(yè)務量翻了76倍,而快遞員的數量,才增長了9倍。其中的派單壓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雙十一期間,部分快遞員更是日派400單,工作16小時以上??梢哉f,在收入和任務量這兩個選項中,快遞員得到了雙輸。
由于單量的增加,故障件也隨之增多,尤其是磕磕碰碰的損壞快遞,更是難以避免。
為此,許多快遞公司只能開啟嚴苛的罰款制度,對快遞員進行統(tǒng)一約束。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員頭上的枷鎖,又增加了一圈。
在很多時候,像“包裝損毀”、“未送貨上門”、“隨意放快遞柜”等,都有可能被投訴。一旦被投訴罰款的話,那這一天就白干了。
“快遞員-驛站”無限循環(huán)
正是由于快遞行業(yè)如此之卷,以至于這兩年來,新入場的快遞員是越來越少。
比如在2022年,全國快遞員數量就減少了40萬,降為了450萬人。相比于1300多萬的外賣員群體而言,快遞員確實是屬于“少數派”了。
不少快遞員在離職后,由于身無長技,干脆也搞起了快遞驛站,打算通過驛站來賺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但前面也講過,如今的快遞站,很多都不怎么賺錢。除非自己一邊經營一邊送快遞,否則真的就是入不敷出。
于是乎,那些從快遞員轉行當驛站老板的群體,最后又得重操舊業(yè),同時兼任“驛站老板+快遞員”的角色。每天疲于奔命,只為賺的碎銀幾兩。
結尾
總體來說,快遞員和驛站老板這兩類角色,都不怎么輕松。
雙方一個是給平臺打工,一個是給快遞公司打工,最終雙雙成就了“牛馬大帝”的尊號。至于其中吃過了多少苦,流過了多少淚,估計只有親身體會過的人才知道。
最后,還是希望這一行不要卷的太狠。尤其是快遞公司和相關平臺,不要為了搶市場就肆意壓價,瘋狂打價格戰(zhàn),以至于最后誰也沒落得個好。
此外,相關的快遞公司和平臺,也應該多關注關注快遞員的福利和保障。平時給人交交社保、五險一金啥的,這樣多多少少能給人帶來一絲奮斗的動力。
反正還是那句話,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生意才有的賺。不然的話,再卷下去就真的沒人愿意干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