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當?shù)貢r間7月12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內(nèi)絲竹聲聲,由著名旅英音樂家程玉博士創(chuàng)立的倫敦幽蘭琴社在此舉辦成立22周年慶典雅集,同時宣告第三屆倫敦國際中國音樂節(jié)將于8月25日至30日舉行。
7
月1
2
倫敦幽蘭琴社
在倫大亞非學院
舉辦成立22周年慶典雅集
。(主辦方供圖)
活動吸引了近百名中英文化 、 音樂 界人士和 愛好者參與, 這場融合傳統(tǒng)文人雅集與 中西音樂元素的 沉浸式文化體驗 ,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土壤的深耕與創(chuàng)新。
廿二載琴心不渝創(chuàng)新傳承多元實踐
創(chuàng)立于2003年7月13日的幽蘭琴社,其成立日期暗合古琴 “ 七弦十三徽 ” 之數(shù) , 是歐洲首個 、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 體系化運營的非營利古琴 文化 組織,享有英國查爾斯王儲基金會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雙重支持。
當天 恰逢 世界古琴日 , 幽蘭琴社 和英國中樂團 的 青年演奏家們以《流水》《梅花三弄》等經(jīng)典曲目,展現(xiàn)了古琴"清微淡遠"的審美境界 ;另外來自 英、中、澳、美 等國家 的中國民樂演奏者 ,還 合作演奏 、 演唱《良宵引》、《甄嬛傳》主題曲、《陽春古曲—小天鵝圓舞》、《蘭亭序》、《越人歌》等曲目,給大家?guī)砘匚恫槐M的中國民樂藝術(shù) 新體驗 。
幽蘭琴社創(chuàng)辦人程玉博士
現(xiàn) 任社長秦蕾介紹,創(chuàng)始人程玉博士 是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古琴、琵琶導師 ,在她 帶領下,琴社已發(fā)展成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藝術(shù)顧問團隊囊括李祥霆、龔一、曾成偉等古琴泰斗。
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琴藝術(shù)在英倫已深耕逾二十年。程玉博士在致辭中表示 , 琴社 迄 今有累 計成員近5 00 多 名, 連續(xù)舉辦 2 1 年 夏校和150多 場 雅集 ,通過 組織過多 場 學術(shù)論壇以 及古琴 、 國樂 課程,累計 培訓 來自世界20多 個國 家的 600多 古琴 和國樂 演 習 者 , 成為海外琴友的 “ 精神家園 ” 。
多年來幽蘭琴社還積極探索古琴與茶道、書法、冥想、詩歌等跨界融合,曾多次受邀于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等 地標文化機構(gòu) 演出,并與世界各國的中樂愛好者聯(lián)袂舉辦 多場 音樂會,吸引英國本地和其他歐美國家的音樂愛好者及從業(yè)者,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和藝術(shù)熱忱 , 成為弘揚中華文明的廣泛傳播,促進中英音樂藝術(shù)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國際中國音樂節(jié)再升級將打造跨文化對話新篇章
當天活動上, 主辦方 也宣布 為期一周的“ 20 2 5 倫敦國際中國音樂節(jié) ” 將于今年 8 月 25 日至 30 日 舉辦,該音樂節(jié) 是 由 中國藝術(shù) UK 、 倫敦幽蘭琴社 、 英國中樂團主辦 , 倫大亞非學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學 等聯(lián)合 舉辦的大型中國音樂展 ,也得到《歐洲時報》等媒體支持。
主辦方介紹 本次 音樂節(jié)將呈現(xiàn)五大亮點 :
跨國陣容 強大 , 參加音樂節(jié)的 業(yè)界音樂人士包括 中國西安音樂學院著名揚琴家趙新芝教授 、 古琴家林蔚藍教授 , “絲路秦韻“揚琴樂團 , 美國巴德音樂學院作曲 家 李欣艷教授 ,澳大利亞 青年作曲和指揮林秉睿等 ;音樂節(jié)中 的 教學 老師和音樂家均為獲得國樂碩士 、 博士和經(jīng)驗豐富的音樂家 , 包括 琵琶( 程 玉博士 )、 古琴 ( 張家麒 )、 古箏 ( 楊康 、 冀夢蝶 ), 二胡 ( 黃子洋 ), 笛簫 ( 路宗璞 、 李光泰 ), 昆曲 ( 王蔚 ), 打擊 ( Michel Skelton ) 等;
覆蓋 三 城 , 倫敦、 牛津、特爾福德三地聯(lián)動, 將舉行 包含 5 場主題音樂會 ,以及 國樂夏校 、 雅集 等;
跨界實驗 ,其中 8 月 27 日 在倫大亞非學院 中世紀教堂上演 《自然回 響 》 音樂會將 聚焦中國傳統(tǒng) “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 , 展現(xiàn)昆曲、古琴、絲竹和絲弦等音樂 ; 8 月 29 日將在 Marylebone 的中世紀教堂上演 《中西音像》音樂會 ,這將是 中西音樂探索之旅 , 呈現(xiàn) 著名中國作曲家 趙季平《慶云 》古琴與西樂四重奏 中西合璧新作 ,美國作曲家李欣艷的 《 山寨歡歌 》,林秉睿 《 劍影 》 和孫柯亭 《 無界 》 等新作 ,值得各界音樂愛好者期待和關注;
推出考級和比賽體系,音樂節(jié)期間 將 推出中樂中英雙認證考級, 以及 包括各種中國傳統(tǒng)樂器和民族聲樂 的比賽,進一步提升和充實音樂節(jié)的豐富內(nèi)涵和中樂底蘊 ;
非遺活化 , 音樂節(jié)期間設置 昆曲、 民樂 工作坊,配套書法 、 圍棋等傳統(tǒng)文化模塊 , 為學習和愛好國樂和中國文化者量身而制 。
音樂節(jié)藝術(shù)總監(jiān)程玉 博士 表示 , 倫敦國際中國音樂節(jié)不僅是一次 隆重盛大的國樂在英國的展示 , 讓英倫觀眾聽到中國 傳統(tǒng) 音韻 , 也為 中英文化交流 發(fā)展提供一個 平臺 ;相信 這場持續(xù)一周的文化盛宴,或?qū)⒅匦露x中國音樂在西方語境下的表達方式。
她說:“ 我們期待廣大音樂愛好者踴躍報名參加,一同感受音樂的魅力,體驗中西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2025 年倫敦中國音樂節(jié)必將成為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
目前音樂節(jié)已開通全球報名通道,詳情可 查看 倫敦國際中國音樂節(jié) 官網(wǎng)www.ukchinesemusic.org或致電07483226076(Azalea Qin)。
(歐洲時報記者季歐哲報道)
編輯:晴
(轉(zhuǎn)載請注明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eastwest88”。)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