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昨夜派對」上一次于2023年1月9日發(fā)表《沉默是一種回答(Silence is an Answer)》,時間轉眼已過去兩年半。
今天,他們以全新單曲《貝殼》宣告著自己的詩性回歸,這無疑是他們“沉寂期”的思考與表達,也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全面進化。
我夢于海床,取材自仰望。
輾轉…游蕩,輾轉…又飛翔。
方才迷戀行走的我們,
轉身靜坐在歸于零的旅程。
wu~wu~
wu~wu~
看 夜空吐出的波紋,
那是我 一顆浩瀚的夢。
看 貝殼里長出星辰,
為何 存在著
《貝殼》的單曲介紹中埋藏著理解這首歌的鑰匙:
你是睡在寒武紀海洋里的貝殼,沉溺于一場進化與文明的美夢。你在睡夢中呢喃,吐出了裝著人類美夢的泡泡,他慢慢離開了你的身體,向海面與星空浮去…
你將睡醒于一切夢幻泡影。
(《貝殼》單曲封面)
“我夢于海床,取材自仰望?!遍_篇兩句,齊羽的詞便構建了一個倒置的宇宙:貝殼沉睡于深海,卻從星空汲取靈感;人類誕生于陸地,卻向海洋追溯文明的胎動。這種“仰望”與“沉潛”的辯證,正是「昨夜派對」擅長的詩性敘事。
單曲介紹中“寒武紀海洋里的貝殼”暗喻著生命起源的偶然的浪漫。寒武紀是地球生命大爆發(fā)的紀元,而貝殼吐出的“裝著人類美夢的泡泡”,是預示著文明從海洋走向陸地的進化縮影。
“方才迷戀行走的我們,轉身靜坐在歸于零的旅程”中“行走”象征人類直立登陸的里程碑,而“歸于零”直指生命循環(huán)的宿命。
這兩句與“看 貝殼里長出星辰,為何 存在著”遙相呼應,將文明的壯闊與個體的渺小并置,如同《三體》中“給歲月以文明”的終極叩問——to be or not to be,這是一個問題。
《貝殼》的結尾沒有給出存在意義的最終答案,只展現(xiàn)出治愈的終極形態(tài):
打破“治愈=小清新”的窠臼,不提供廉價的安慰劑,而是引領聽眾潛入生命本質的暗礁,在認清荒誕后仍能觸摸星光。
《貝殼》中,音樂與歌詞的配合相得益彰。
趙二作為《貝殼》的作曲、編曲與制作人,對音效的統(tǒng)合掌控游刃有余:前奏以敘事感十足的吉他切入,配合背景中的海浪聲,將心境娓娓道來。兩把吉他的呼應像是散步在海邊的兩個身影,前半段以柔和音色漸入。
間奏前,“wu~wu~wu~wu~”的人聲吟唱模擬著大海的呼吸感,像一層一層海浪輕輕拍打在耳膜的沙灘上。
后半段以吉他輪指與行進的鼓點推進高潮,結尾用白噪音配合鋼琴平靜結尾,用音樂描繪出了一副“從星辰到爆發(fā)再歸于寂靜”的聽覺圖景。
《貝殼》不僅是「昨夜派對」時隔兩年半后的真誠之作,更是一封交付給聽者的心靈信箋。它告訴我們:
無論深陷怎樣的海底,都能以“歸于零”的姿態(tài)孕育新生;
渺小生命的泡影中,藏著波紋,也藏著浩瀚星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