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齊白石 丙寅(1926年)作 琉璃蛤蟆 鏡心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創(chuàng)作年代:丙寅(1926年)作
尺寸:80×34.5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形制:鏡心
題識:丙寅秋八月廿又三日,挑燈為蝦蟆寫照。時居京華城西鬼門關(guān)側(cè),是日黃昏時,兒輩入,報門外見有此物,寶姬以琉璃盆藏之,求余為之也。白石并記。
鈐?。豪淆R郎
說明:
白石老人于本幅中言“寶姬”為胡寶珠。胡寶珠1919年時嫁與齊白石為妾室,1941年5月立繼扶正,本幅作于1926年,故白石以“寶姬”相稱。白石一生畫蛙無數(shù),寫蝦蟆極少。所見除本幅外,尚有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與中國美術(shù)館的兩軸《菖蒲蟾蜍》,此兩本均為擬李復(fù)堂法寫,屬臨本類。而本幅為對物寫生之創(chuàng)作,較館藏本更見生動,實為難得。
在北京西城西單商場對面,向西去舊時并列著三條胡同,南面是大木廠,中間是口袋胡同,往北一點進去是辟才胡同。……由辟才胡同到二龍坑,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南北橫胡同,有寬處、有窄處,這條胡同有個好名字,叫“貴人關(guān)”。貴人如何過“關(guān)”呢?令人不解,其實這是改的,原名“鬼門關(guān)”,名畫師白石老人的家就住在這里。老人有句名詩:“寄萍堂外鬼門關(guān)”,是很有深意的,住在鬼門關(guān)邊上的人,倒活了九十七歲。
我到小口袋胡同去上學(xué),常常進辟才胡同穿這條橫胡同—“鬼門關(guān)”過去,幾乎天天經(jīng)過兩次黑色的不大不小的街門,那就是白石老人的家,寄萍堂的所在地,門前老是靜靜的?!谌甏模ū逼街改稀分惖臅校鶎懽鳌百F人關(guān)”。那是官方為了好聽改的。……而老百姓習(xí)慣上還叫原名。所以白石老人也直呼其堂外為“鬼門關(guān)”了。
——鄧云鄉(xiāng)
▲齊白石 丙寅(1926年)作 琉璃蛤蟆 鏡心(局部)
鄧云鄉(xiāng)先生在回憶他幼年時的文章中,曾提到了齊白石在北京的最后一處租住地—“鬼門關(guān)”舊居,也即這幅《琉璃蛤蟆》中提到的“鬼門關(guān)側(cè)”。
1919年,齊白石赴北京賣畫為生時,因為沒有名氣,因而度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艱辛生活,七八年間,他換了七八處住所,從法源寺到米市胡同,再借住郭葆生家,又從象坊橋觀音寺搬到石燈庵,1922年,他賃到西四牌樓大院胡同三道柵欄10號程姓房屋,住了一年之后,就搬到了太平橋高拉岔一號。在他的自述中如此描述:“民國十二年(1923年)中秋節(jié)后,我從三道柵欄遷至太平橋高岔拉一號,把早先湘綺師給我寫的“寄萍堂”橫額,掛在屋內(nèi)。附近有條胡同,名叫“鬼門關(guān)”,聽說明朝時候,那里是刑人的地方。我作的寄萍堂詩,有兩句:馬面牛頭都見慣,寄萍堂外鬼門關(guān)。”齊白石在此居住了近三年,這段時間是逼仄而窘迫的,甚至“畫藤須把瓜來種,定打輕鋤手自持”。直到1926年冬天在跨車胡同15號買了一所住房,齊白石的生活才安定下來。此幅《琉璃蛤蟆》,即為居住在“鬼門關(guān)側(cè)”的一次偶遇。
據(jù)白石老人長跋:“丙寅秋八月廿又三日,挑燈為蝦蟆寫照。時居京華城西鬼門關(guān)側(cè),是日黃昏時,兒輩入報,門外見有此物,寶姬以琉璃盆藏之,求余為之也?!笨芍?,1926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三,中秋節(jié)剛過沒幾天,傍晚時兒輩(許是齊良琨)進門告訴白石老人,見到了兩只“稀罕物”—癩蛤蟆,胡寶珠用玻璃盆“藏”養(yǎng)了起來,并求齊白石為之“寫照”。對于這一家人來說,在家鄉(xiāng)星斗塘倒是常見,但是在北京,卻是少見的玩意兒,尤其是在這一年,特殊而悲痛的遭遇,故鄉(xiāng)老家再尋常不過的蛤蟆卻也勾起了白石老人對故鄉(xiāng)和幼年生活的深深回憶。
▲齊白石 丙寅(1926年)作 琉璃蛤蟆 鏡心(局部)
“星塘一帶杏花風(fēng),黃犢出欄西復(fù)東?!卑资先擞洃浿械募亦l(xiāng)星斗塘,是他在定居北京后時常懷念的地方,其一生一半以上的時間都生活在湘潭老家,所以故鄉(xiāng)景物多次出現(xiàn)在他的畫中,其中包括小時候玩過的、吃過的、見過的或者經(jīng)歷過的。但是他的筆下,常見的是青蛙,卻無蛤蟆。畫中,他純以淡墨勾線,復(fù)以略淡墨平涂,最后用深淺不一的墨點點出蛤蟆身上的疙瘩和膚色。尤其是通過腿部線條的勾勒,十分傳神地表現(xiàn)出了蛤蟆爬行的動態(tài)。
齊白石曾題畫曰:“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fù)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他對真實自然十分尊敬,強調(diào)所見即所畫:“二十歲以后,棄斧斤,學(xué)畫像,為萬蟲寫照、百鳥傳神?!钡菍τ谒麡O為熟悉的“蝦蟆”,卻是白石老人極少為之的題材,遍搜海內(nèi),僅有遼寧省博物館和中國美術(shù)館各藏有一幅臨揚州八怪李復(fù)堂畫本的《菖蒲蟾蜍》,除此之外再無他本,所以這幅《琉璃蛤蟆》或許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僅見的,可謂珍品、奇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