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定十年,臨安城東南的瓦子巷里,住著個做木雕的蘇木匠。蘇家不算大富大貴,卻有件傳家寶貝 —— 一枚羊脂白玉佩,雕著纏枝蓮紋樣,據說是蘇木匠的太爺爺在汴京做官時,受徽宗皇帝賞賜的物件。
蘇木匠常說:“這玉佩沾著龍氣,能保我蘇家世代平安?!笨烧l也沒料到,這年剛入秋,平安竟成了泡影。
先是蘇木匠自己出了事。九月初三那天,他去城外靈隱寺給菩薩雕蓮座,說好傍晚回來,卻一夜未歸。
第二天一早,寺里的和尚在飛來峰下的溪澗里發(fā)現了他的尸體,渾身冰涼,手里還死死攥著那枚玉佩,玉佩的棱角磕破了他的掌心,血珠滲在玉紋里,像極了綻開的血蓮。
官府驗了尸,只說像是失足落水,蘇木匠的妻子柳氏哭斷了腸,卻也只能認了命。她把玉佩用紅布裹了,鎖進樟木箱,想著往后再也不讓這東西現世。
沒承想半月后,柳氏也出事了。
那天是蘇木匠的 “頭七”,柳氏夜里守在靈前燒紙,鄰居聽見她屋里傳來一聲慘叫,撞開門時,見她倒在供桌前,面色青紫,喉嚨里卡著半張燒糊的紙錢。
而那枚紅布裹著的玉佩,正落在她腳邊,紅布已被血浸透 —— 柳氏的指甲縫里全是血,像是臨死前抓撓過什么。
接連兩條人命,瓦子巷里人心惶惶。有人說蘇家撞了邪,也有人悄聲議論,說那玉佩是兇物,當年蘇太爺爺就是因為這玉佩丟了官,最后病死在流放路上。
這話傳到柳氏唯一的弟弟柳三郎耳中,他連夜從鄉(xiāng)下趕來,想把蘇木匠七歲的兒子蘇念安接走避禍。
可就在柳三郎收拾行李時,蘇念安突然不見了。眾人提著燈籠在巷子里找了半夜,最后在蘇家后院的老槐樹上發(fā)現了孩子 —— 他竟用自己的腰帶纏在樹杈上,小臉憋得發(fā)紫,手里還攥著半塊玉佩。
原來,這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撬開樟木箱偷了玉佩,不知怎的就跑到了樹上。
一家三口一月內接連殞命,街坊們都說蘇家的玉佩是 “索命玉”,連官府都不敢深究,只按 “意外身亡” 結了案。
柳三郎悲憤交加,抱著蘇念安的尸體在蘇家門前哭了三天,最后咬著牙把那枚玉佩扔進了錢塘江,“就算是龍王爺收了,也比留在人間害人強!”
本以為這事就此了結,誰知三年后,臨安城里來了個游方道士,在瓦子巷口擺了個算命攤,見人就念叨:“玉有靈,邪難侵,心不正,禍自生?!?/p>
柳三郎聽著刺耳,上前就要掀攤子,道士卻攔住他,從袖中摸出個東西 —— 正是那枚本該沉入江底的纏枝蓮玉佩。
“這玉佩怎會在你手里?” 柳三郎驚得后退三步。
道士撫著胡須道:“貧道去年在錢塘江畔打坐,見這玉佩順著潮水漂來,玉中裹著團黑氣,便知是有冤情?!?/p>
道士把玉佩放在自己的手掌心,指著纏枝蓮的紋路說:“你仔細看,這蓮瓣里藏著字?!?/p>
柳三郎湊近了瞧,果然見玉紋深處刻著極小的字,連起來是 “艮岳藏寶,蓮開見路”。
道士說,這是當年徽宗皇帝為修建艮岳(皇家園林),將一批搜刮來的奇珍異寶藏在隱秘處,用二十枚玉佩作信物,每枚玉佩藏著一處寶藏的線索。
蘇太爺爺當年正是管藏寶的官員,因不愿寶物落入金兵之手,偷偷將其中一枚帶回了家,卻沒料到這玉佩引來了殺身之禍。
“那蘇家三口……” 柳三郎聲音發(fā)顫。
“是被人害死的?!?道士嘆了口氣,“貧道追查三年,查到城西的鹽商趙五。
此人原是蘇太爺爺的家奴,知道玉佩的秘密,這些年一直覬覦寶藏。他先是在靈隱寺附近推蘇木匠落水,又趁柳氏守靈時用迷藥害了她,最后怕孩子長大礙事,竟哄騙孩童上吊 —— 那腰帶的結扣,根本不是七歲孩子能系出來的。”
柳三郎聽得目眥欲裂,攥著玉佩就要去找趙五拼命。道士拉住他:“趙五已在半月前暴斃,據說死前總看見蘇家三口的影子圍著他哭?!?/p>
原來,趙五雖奪了玉佩,卻解不開蓮紋中的秘密,反被玉佩中蘇家人的怨氣纏上,最后瘋瘋癲癲跳進了西湖。
“那這玉佩……” 柳三郎看著掌心的玉,只覺沉重。
“它不是兇物,是忠物?!?道士把玉佩放在陽光下,玉中的血痕漸漸消散,露出溫潤的白,“蘇太爺爺在玉中注入了護家的念想,本該保后人平安,卻因人心貪婪成了禍根。如今冤屈得雪,它也該歸位了?!?/p>
柳三郎捧著玉佩,突然想起一件事 —— 蘇念安出生時,柳氏曾說過,孩子的后頸有塊蓮形的胎記。
他連夜趕回蘇家老宅,在蘇念安的遺物里翻出一件小肚兜,肚兜內側繡著朵小小的纏枝蓮,針腳歪歪扭扭,這是柳氏親手繡的。
第二年春天,柳三郎帶著玉佩去了臨安府衙,將前因后果稟明了新知府。知府感念蘇家忠烈,上奏朝廷,竟得了個 “忠勇之家” 的匾額。
柳三郎把匾額掛在蘇家老宅,又將玉佩送給了瓦子巷里一個孤苦的少年 —— 那少年是蘇木匠生前資助過的學徒,后頸竟也有塊淡淡的蓮形胎記。
“這玉佩啊,得跟著心善的人?!?柳三郎摸著少年的頭說,“它記著蘇家的好,往后也會護著你?!?/p>
少年后來成了臨安城里有名的木雕師傅,他雕的纏枝蓮紋樣,總帶著股溫潤的靈氣。有人說那是玉佩的靈氣附在了木頭上,也有人說,是蘇家三口的在天之靈,借著少年的手,繼續(xù)守護著這條他們曾愛過的瓦子巷。
而那枚玉佩,再也沒惹過禍事。它被少年用紅繩系著,掛在作坊最顯眼的地方,來往的客人瞧見了,總會問起這玉佩的來歷。
少年便會笑著講起蘇家的故事,末了總加上一句:“物件本身無好壞,人心才是定盤星。”
這話傳到很遠的地方,連宮里的匠人都聽說了。后來有人在皇家工坊里雕了塊一模一樣的玉佩,放在太廟里,旁邊刻著一行字:“守心者,方得始終?!?/p>
這故事里,玉佩從 “元兇” 到 “忠物” 的反轉,藏著人心與宿命的拉扯。蘇家的冤屈最終得雪,善良的種子在少年身上延續(xù),既保留了民間故事的曲折離奇,也落得個 “守心者終得圓滿” 的勵志結局 —— 畢竟這世間最該敬畏的,從來不是物件,而是那顆能辨善惡的本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