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玩友給老盤發(fā)了張圖,問老盤這些都是啥?
乍一看是葫蘆制品,但是為啥這么多造型,老盤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不過不懂就得問,老盤立刻去找了幾個懂葫蘆的大哥,了解了一下,終于搞明白這些都是啥了?
鳴蟲葫蘆
顧名思義是畜養(yǎng)鳴蟲的工具,蟈蟈啊,蛐蛐啊之類的,經(jīng)過歷代玩好者和藝人的不斷努力,葫蘆加工制作方法不斷翻新,種類也愈來愈多,不過總得來說分為兩大類。
本長葫蘆
“本長”是北方玩蟲者的一名行話,指天然長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蘆蟲具,主要相對范制品而言。
本長葫蘆是自然天成,雖造型有限,卻有天然之致,這是本長葫蘆為人所重的第一個原因。
原因之二是本長葫蘆中符合畜蟲要求者少之又少,極難覓得,俗云“物以稀為貴”,能在千百葫蘆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們的珍視。
范制葫蘆蟲具
造型乃人力而為,隨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種類極多,遠遠超過本長葫蘆,不過就基本形態(tài)來說,可總結(jié)為以下幾種:
01
雞心葫蘆
顧名思義,其形如雞心,鼓腹粗脖,下部稍尖。內(nèi)部空間較大, 鳴蟲居其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主要用來畜養(yǎng)蟈蟈,出音宏亮動聽。
有大小之別,大者腹脛7厘米或稍多,長12厘米;小者腹6厘米,長10厘米。
雞心葫蘆出現(xiàn)較早,約在清咸豐年間或之前,是當時最常見的一種。
02
柳葉葫蘆
形如其名,像柳葉,稍細長,下部尖削。
其與雞心葫蘆的外形頗相象,只是比雞心葫蘆細長一些,所以脖與腹的比例也稍小于雞心葫蘆,其用途與發(fā)音效果和雞心葫蘆相同。
03
棒子葫蘆
這也是一種專用作畜養(yǎng)蟈蟈的葫蘆,其外形特征細長而不鼓腹,如圓木棒。
棒子葫蘆有大小多種,一般粗5厘米,長15厘米左右;最大者粗竟6——7厘米,長20余厘米,算是葫蘆蟲具中的“巨人”。
器身大部分為一直筒,底部渾圓,只有脖處凹入。又分二種。一種是脖處以下部分上下一般粗,另一種是脖下部處稍粗,下端細,中間部分微鼓,有如玉米棒子之形,這是“棒子”之名的另一個來源。
前一種出現(xiàn)較早,晚清某些王府出品的官模中就有這一種,且為花模;后一種出現(xiàn)較晚,多為素模。
行家們認為,畜養(yǎng)蟈蟈,以棒子葫蘆效果最佳,因其內(nèi)壁為直筒形,容積較大,容易產(chǎn)生共鳴,發(fā)聲集中渾厚,低音豐富。
04
油瓶葫蘆
形如古代的油瓶,其主要特點是脖處細長,與腹部有較大的懸殊。用其畜養(yǎng)蟈蟈,發(fā)音低沉,音量也較大,不過此種已不多見。
其實除了鳴蟲葫蘆以外,葫蘆稀奇造型仍琳瑯滿目,不計其數(shù)。
葫蘆酒壺
用來做酒壺的葫蘆必須是要是天然長成的,完全成熟的葫蘆。
刮皮,晾干之后就可以開口,去籽,打瓤。葫蘆口最好用原葫蘆口處理,更為天然,不破壞葫蘆本身的韻味,內(nèi)部做好鑲有軟木做的塞子,軟木遇水會有很小的膨脹現(xiàn)象,使得葫蘆口更加密實,不易漏水。
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是一種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手藝,有印、刻、砑、燙等各種裝飾形式與工藝。
葫蘆茶壺
好多玩友都喜歡每天喝點茶,自制一套簡單的葫蘆小茶壺,是不是別有一番趣味。
葫蘆手串
葫蘆手串帶有葫蘆的天然親和屬性,盤玩的效果和質(zhì)感也不錯。
除了平時盤曬的葫蘆,葫蘆的大世界是不是又讓各位開了眼界了,您手頭都有哪些葫蘆制品,有沒有也喜歡冬天養(yǎng)幾只鳴蟲聽聲的?
文玩就是這么小眾又廣泛,它融匯在生活中,又處處體現(xiàn)著情趣與雅致,不管是葫蘆還是別的品類,不同的花樣都是在原本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下次有時間,老盤再給大家講講文玩的多樣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