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醫(yī)護同仁,大家辛苦了!前幾年的抗疫,自己、家人和患者,恐怕沒幾個能逃過“陽過”的經(jīng)歷。
除了咳嗽、乏力這些“常規(guī)操作”,很多人都悄悄反饋過一種更煩人的后遺癥:“腦子像生銹了”——查房時突然想不起藥名,連追劇都跟不上字幕節(jié)奏!這種“腦霧”現(xiàn)象,真的只是心理作用嗎?
最近,兩項重磅研究給出了實錘:新冠病毒不僅讓大腦“加速折舊”,還可能埋下癡呆隱患!而且,這種傷害可不只是病毒本身造成的。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病毒到底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么“壞事”,特別是哪些人群風險更高?
研究1
研究一:疫情之下,大腦集體“早衰”
研究人員動用了強大的英國生物銀行數(shù)據(jù)庫,選了近千人:
·對照組(564例):兩次腦部MRI掃描都在疫情前搞定,代表“沒被疫情沖擊過”的基準線。
·疫情組(432例):第一次掃描在疫情前,第二次在疫情后。這組人又細分成了“陽過”組(134例):兩次掃描之間確診感染新冠和“未陽”組(298人):兩次掃描之間沒感染過。
為了公平比較,兩組人在年齡、性別、健康狀態(tài)(無嚴重心臟病、糖尿病等)均無差異。
關鍵武器:“腦齡預測模型”
研究人員先用1.5萬多個健康人的大腦MRI數(shù)據(jù),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模型,讓它學會根據(jù)大腦的灰質(zhì)(厚度、體積)和白質(zhì)(纖維束完整性)特征,“猜”出一個人的實際年齡。模型練成后,就給上面兩組人“算腦齡”,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腦齡差距:預測腦齡-實際年齡。數(shù)值越大,大腦越“顯老”;二是腦齡差距變化率:兩次掃描之間,大腦“變老”速度的變化。
結(jié)果令人觸目驚心!
1.大腦集體“踩油門”
無論是否感染新冠,疫情組大腦衰老的速度顯著快于對照組!灰質(zhì)和白質(zhì)模型都顯示中等偏強的效應。換算一下,平均大腦“折舊”加速了5.5個月!
2.“陽過”不是唯一元兇?
把疫情組拆開看,“未陽”組的大腦老化程度居然和“陽過”組差不多!這說明什么?疫情帶來的社交隔離、心理壓力、生活劇變這些“軟刀子”,本身就能狠狠捅大腦一刀!想想那些日夜顛倒的值班、面對未知病毒的焦慮、減少的社交活動……都是幫兇。
3.“陽過”傷腦,證據(jù)確鑿
別急,“陽過”組有專屬傷害!認知測試(連線測試TMT,測注意力和執(zhí)行功能)發(fā)現(xiàn):只有“陽過”組表現(xiàn)明顯下滑!TMT-A(簡單連線)慢了12%,TMT-B(復雜連線)慢了15%。而且,這種變慢跟大腦加速衰老顯著相關!這說明病毒本身(可能通過神經(jīng)炎癥或血管損傷)把大腦結(jié)構(gòu)的“折舊”,實實在在地變成了我們能感覺到的“變笨”——記性差、反應慢、效率低。
4.誰的大腦更“脆弱”?
(1)男性同胞注意了!在疫情組里,男性的大腦老化速度比女性高了33%!研究者推測,可能男性大腦對壓力更敏感,或者神經(jīng)炎癥反應更猛?
(2)經(jīng)濟壓力是“放大器”!就業(yè)狀況差、收入低、教育水平低、健康狀況差的人,大腦在疫情期間“折舊”得更厲害!最慘的是就業(yè)困難+疫情雙重打擊,大腦灰質(zhì)老化效應量飆升到0.81(強效應)。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3)年齡越大,傷害越深!在疫情組,特別是“陽過”組里,年齡每增加1歲,大腦灰質(zhì)和白質(zhì)的加速老化程度遠超對照組。年紀大的感染者,大腦受到的“額外傷害”更重。
研究二:病毒竟在“播種”癡呆隱患?
如果說第一個研究是用“廣角鏡”看大腦整體加速老化,那第二個研究就是用“顯微鏡”瞄準了病毒和阿爾茨海默病(AD)的潛在聯(lián)系。
研究人員用離體的人視網(wǎng)膜組織(作為大腦的“窗口”)和實驗室培養(yǎng)的腦類器官做實驗,重點觀察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
關鍵發(fā)現(xiàn):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能精準“鉤住”神經(jīng)細胞和血管細胞上的一種受體——Neuropilin-1(NRP1)。
驚人結(jié)果:通過NRP1受體,刺突蛋白成功誘導了視網(wǎng)膜和腦類器官里出現(xiàn)大量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物——β淀粉樣蛋白(Aβ)的異常沉積!
這相當于找到了病毒直接誘導AD核心病理的實驗證據(jù)!雖然這是在實驗室模型里發(fā)現(xiàn)的,但強烈提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通過觸發(fā)淀粉樣蛋白沉積和相關的神經(jīng)炎癥,為日后發(fā)展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如AD)埋下了危險的種子。長新冠患者持續(xù)的認知問題,可能與此有關。
研究2
小結(jié)
兩項研究,一個宏觀一個微觀,拼出了新冠傷腦的“全景圖”:
1.雙重打擊
病毒本身感染+疫情帶來的巨大社會心理壓力,都在給大腦“加速折舊”,平均能“偷走”大腦5.5個月的青春。
2.高危人群
男性、老年人、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低、基礎健康狀況不佳者,受到的影響更嚴重,是咱們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瓣栠^”之后出現(xiàn)持續(xù)“腦霧”的患者,尤其需要留意。
3.長期隱患
病毒感染可能直接誘導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變化(Aβ沉積),提示潛在的神經(jīng)退行性風險增加。
作為醫(yī)護人員,能做點什么?
1.提高警惕
對感染過新冠的患者(尤其是中重癥、老年、有持續(xù)認知主訴的),在隨訪中要有意識地關注其認知功能變化。簡單的認知篩查工具(如MMSE、MoCA)可以適時用上。
2.解釋與安撫
當患者抱怨“腦子不好使”時,可以告知他們這是“腦霧”,有科學依據(jù),并非單純的心理作用,但也強調(diào)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逆或可管理的,減輕焦慮。
3.倡導“腦健康”生活方式(對患者也說,對自己更要做到!)
(1)動起來:規(guī)律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是已知的強力“腦保護劑”。
(2)練起來:鼓勵進行認知訓練(閱讀、學習新技能、玩策略游戲/拼圖)。
(3)連起來:保持積極的社交互動。
(4)睡得好:保證充足且高質(zhì)量的睡眠,這對大腦“清理垃圾”(包括Aβ)至關重要。
(5)管好慢?。簢栏窨刂聘哐獕?、糖尿病、高血脂等,它們本身就是傷腦的“危險分子”。
(6)心態(tài)穩(wěn):學習壓力管理技巧(正念、放松訓練),積極尋求社會支持,別讓壓力持續(xù)“啃噬”大腦。
4.關注高危人群
對男性、老年人、社會經(jīng)濟地位低的康復者,在健康宣教和隨訪上可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新冠大流行漸遠,但它留給我們的“認知負債”可能才剛剛開始償還。了解這些研究,不僅是為了解答患者(和自己)的疑惑,更是為了更科學地守護我們和患者的大腦健康,防患于未然。畢竟,好腦子,才是咱革命的本錢!
參考文獻
[1]Hampshire A,Azor A,Atchison C,et al.Cognition and Memory after Covid-19 in a Large Community Sample[J].N Engl J Med,2024,390(9):806-818.
[2]Mohammadi-Nejad,AR.,Craig,M.,Cox,E.F.,et al.Accelerated brain age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Nat Commun,2025,16(6411).
[3]Miller SJ,Dhodapkar RM,Sutova HE,et al.SARS-CoV-2 induces Alzheimer's disease-related amyloid-β pathology in ex vivo human retinal explants and retinal organoids[J].Sci Adv,2025,11(27):e5006.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