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記述的是一群中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但紀錄片《風起前的蒲公英》卻分分鐘都寫滿了“離別”兩個字。正如片中老師說的那句話:“流動的孩子加上流動的老師,孩子們就要經(jīng)歷各種的離別”。整個觀影過程數(shù)度落淚,因而為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才是沒有被粉飾的真實人生。真實的感染力,勝過一切的藝術(shù)加工。
《風起前的蒲公英》故事聚焦于北京第一所打工子弟中學——蒲公英中學。觀影過程,會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家庭的少年們,齊聚在愛心棒球俱樂部,為了明天而拼搏。兩所機構(gòu),都在北京的大興區(qū)。戰(zhàn)臺烽也曾經(jīng)在這里生活過多年,觀影過程更有強烈的代入感。
不同于《棒!少年》的孩子們,還可以通過體育的競技,打出一片天空,蒲公英中學的孩子們,或許更加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他們的父母,都是北京這座城市的建設(shè)者、服務者、奉獻者,但他們卻并沒有在這座城市參加高考的權(quán)利,風起之前,已經(jīng)注定了這幫孩子們要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落到四方,回故鄉(xiāng),去一切可以接納他們的地方。
雖然校舍由舊煥新,讓人感到一些欣慰,但對于這里的老師們而言,舊的學期結(jié)束,卻要不得不問下同學們,下個學期都有誰轉(zhuǎn)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習生活的不確定性。學校成立的合唱團,去為慈善晚宴表演,去參加各種活動,他們唱著《北京歡迎你》,卻又怎能以小小主人公的身份,唱出歡迎客人們的熱情呢?因為,他們也不是這座城市歡迎的人啊。
盡管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來自高等音樂學院“人才搖籃計劃”的選拔,要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免費繼續(xù)深造的機會,但像云云,不小心動了學院的鋼琴,就被刷了下來。誠然,到任何地方都要守規(guī)矩,但這幫好奇的孩子們,或許那一刻所觸碰的,就是她們這輩子能摸到的最好的鋼琴了。這樣的結(jié)局,也確實讓人意難平。
由此也會想到,在暑期的北京,很多拖家?guī)Э趤砺糜蔚募彝ィ瑪D在地鐵車廂門前,門一開就一擁而進。其實,不一定是他們不守規(guī)矩,也許他們根本都不知道要站在兩邊先下后上的道理。有些規(guī)則,是需要提前告知,并慢慢的培養(yǎng)。
片中,最調(diào)皮的小男生權(quán)煜飛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好苗子,有的栽在了黑土地里,有的栽在了紅土地里,有的栽在了沙漠里……”蒲公英中學的孩子們,無疑都是栽在了沙漠里的苦孩子,即便拼了命的生長,也只能感受到僅有的陽光和雨露。影片海報上寫:“長大之前,放聲歌唱”,但是長大以后呢?
影片的故事,拍攝于幾年前,止于2018年,更想知道,蒲公英學校的老師們,還有那些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孩子們,權(quán)煜飛、張展豪、王路遙、馮小云……在經(jīng)歷了又一次社會陣痛之后,如今生活的怎樣了。
究竟是什么扼住了了孩子們成長的咽喉?這部紀錄片雖然沒有深究,當然也無法深究,但主創(chuàng)們無疑已經(jīng)將這巨大的社會化悲劇傳遞給了每一位觀眾,已經(jīng)足夠勇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