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古語所云:“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
在釋永信被證實接受調查之后,少林寺內部并未表現(xiàn)出對其的支持,而是迅速發(fā)布聲明,揭露其行為,明確劃清界限。
如今,盡管少林寺依舊香火繚繞,佛事如常,武術表演依舊吸引眾多游客,寺廟門前人流不斷,表面一切如舊。
但明眼人都清楚,這種熱鬧只是外在的表象,寺內僧侶的內心或許并不平靜。
或許,大家都在思索一個問題:釋永信究竟做了什么?又說了什么?
當年,釋永信接掌少林寺時,寺廟連基本的圍墻都殘缺不全,香火稀薄,僧人們甚至需要親自耕作以維持生計。
藏經(jīng)閣、立雪亭等標志性建筑,被掩映在樹林之中,因年久失修,朱漆剝落,整體顯得破敗不堪,門前屋后還是泥濘土路,一場雨后雜草叢生。
然而,那時的僧人雖少,但心無旁騖,每日打坐禮佛,潛心研習佛法,誦經(jīng)時也格外虔誠。
釋永信擔任方丈之后,并未專注于修行,而是大力發(fā)展武僧團,頻繁赴海外演出,參與影視劇拍攝,大幅提升少林寺的知名度。
從某種角度看,釋永信不像傳統(tǒng)僧人,更像一位商人,用現(xiàn)代商業(yè)模式推動少林寺的崛起。
他將原本香火冷清、建筑破舊的寺廟,打造成了香火旺盛、享譽世界的千年古剎。
難以想象,每年有多少游客前往少林寺祈福、布施,而少林寺又因此養(yǎng)活了多少僧人。
在他的帶領下,少林寺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但佛法是否真正弘揚,卻難以評判。
因為,這座原本深藏山林的寺廟,如今已比鬧市還要喧囂,祈福解簽原本是修行的一部分,卻被他轉化為商業(yè)行為。
不少游客反映,他們原本只是來參觀,卻在“施主請留步”的勸導下,莫名其妙地花費數(shù)百元請了護身符。
甚至,“少林寺”這個名字也被他打造成多個IP,成為一個巨大的利潤來源。
當一個本應超脫塵世的僧人開始沉迷于金錢,整日思考如何盈利,又怎能專心誦經(jīng)修行?
此前,有游客在少林寺參觀時,目睹了釋永信帶領僧人舉行儀式的場景。
這些僧人身著僧袍,披著袈裟,外表莊嚴,但神情中卻少了悲憫,反而流露出些許不耐煩,仿佛對圍觀人群感到厭煩。
他們行走時松散無序,像是學生春游般漫不經(jīng)心,毫無修行者的莊重。
釋永信走在隊列后方,看到這種情形并未訓斥,反而與身旁僧人低聲交談。
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因此感到失望,認為少林寺商業(yè)化氣息濃厚,僧人態(tài)度敷衍,缺乏應有的莊嚴。
不過,當時少林寺聲名遠播,批評之聲很快被贊美聲所淹沒。
然而,隨著釋永信接受調查,贊美聲逐漸消失,真實的聲音開始浮現(xiàn),連當?shù)卮迕褚矊ι倭炙卤硎静粷M。
有年長村民回憶,年輕時他曾到少林寺幫忙拔草喂羊,那時僧人稀少,香客也不多。
但如今的少林寺儼然已變成一個景區(qū),周邊商鋪林立,小吃街、紀念品店、功夫集市一應俱全。
按理說,少林寺的發(fā)展應帶動周邊村民增收,哪怕開個農(nóng)家樂、賣瓶水也能獲利。
但村民卻表示,少林寺確實賺錢,但與普通百姓無關,寺廟發(fā)展得再好,他們也難以受益。
話雖粗俗,但道理清晰。釋永信暗中構建的商業(yè)帝國,早已將少林寺變成斂財工具,在金錢的誘惑下,僧人也逐漸遠離了普度眾生的初衷。
不過,隨著釋永信被調查,少林寺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如今,山門內香火依舊旺盛,但山門外卻警笛沉寂,警方在入口處設卡,檢查過往車輛。
寺內也少見那些拿著二維碼、兜售護身符、為人算命解簽的僧人。
釋永信事件曝光后,有記者暗訪少林寺,發(fā)現(xiàn)僧人們對他們的方丈諱莫如深,不愿多談,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氛圍。
在僧人居住的常住院門前,赫然寫著“游客止步”的告示,一旦有游客靠近,便會遭到驅趕。
通往常住院的隱蔽角落,還能看到身穿黑衣、佩戴耳麥的人員,他們警惕地觀察著游客,嚴守常住院的出入口。
這些黑衣人表面與普通游客無異,但卻能在非游覽區(qū)域自由活動、用餐。
當被問及身份時,他們稍作思考后表示,他們只是同一旅行團的成員,因此穿著統(tǒng)一。
除了這些黑衣人的出現(xiàn),以及“收費僧”的減少,關于釋永信的痕跡也在逐漸消失。
不僅那些曾贊美他的石碑被木板遮擋,他的住所“方丈室”也被鐵皮圍起。
透過鐵皮縫隙,還能看到方丈室的牌匾已被摘下!
至于遮擋原因,少林寺內部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正在維修,有人則含糊其辭,稱“里面有問題”,至于具體問題,建議“看新聞就知道”。
方丈室本是歷代住持的居所,門前懸掛著“永遠繼承祖庭弘揚正法,信愿勤修正果普度群生”的楹聯(lián)。
但釋永信賦予了它新的用途:作為接待VIP貴賓的場所,普通游客不得入內!
佛家講求普度眾生,但能與釋永信同處一室的“有緣人”,似乎都是“有元人”。
有當?shù)厝吮硎?,在少林寺初具?guī)模時,他還見過釋永信與普通游客合影。
但隨著寺廟名聲日盛,他只能在釋永信出門布置任務或接待貴賓時,偶爾見到其身影。
而且,這位本應秉持眾生平等理念的方丈,在面對貴賓與普通游客時,態(tài)度截然不同。
面對貴賓時笑容滿面,面對普通游客時則神情冷峻,不茍言笑,變臉之快,連川劇變臉大師也自愧不如。
如今,釋永信被調查,他的名字似乎在少林寺成了禁忌,僧人們很少公開談論他們的方丈。
不知釋永信若看到僧人們的反應,心中是否會感到一絲凄涼?
本文信息來源:
【1】鳳凰網(wǎng)財經(jīng),2025年7月29日發(fā)布。
【2】時代周報,2025年7月28日發(fā)布。
【3】極目新聞,2025年7月28日發(fā)布。
【4】鳳凰網(wǎng)財經(jīng),2025年7月27日發(fā)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