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徐則臣的《北上》,講的是一條大運河,一段百年風(fēng)云,一個民族的時代變遷。
但電視劇版《北上》呢?它沒打算搞得那么大、那么遠(yuǎn),它不講王朝更迭,也不搞歷史敘事,而是干脆利索地聚焦在六個90后少年的成長故事上,像是在老運河邊搭了一座青春小劇場,讓觀眾看他們?nèi)绾瓮怠㈠e過初戀、掙扎高考、試探世界。
這操作看起來像是“魔改”,實則是一種“新生”。所以我們得換個角度看它,《北上》這回不是宏大敘事的野心,而是一次非常私人、非常在地的青春紀(jì)錄。它沒想成為史詩,但它成了一段不少人能共情的青春獨白。
第一折夢:孩子的夢,像河水一樣明亮
電視劇一開場,鏡頭就給了我們一條泛著金光的運河,水波蕩漾,孩子們的身影在其間跳躍。這是導(dǎo)演有意為之的一種“夢境開場”——不是夢幻,是那種你小時候躺在床上聽見窗外汽笛聲時會想象“世界是不是就在那里”的夢。
這一折夢拍得克制,但打得人柔軟。孩童視角不講邏輯,它更重氛圍和感受。花街小院、貨船鳴笛、洋娃娃的女孩出現(xiàn)時,所有東西都顯得那么新鮮,又那么溫柔。
沒有過多的交代、也沒有灌輸意義,就是一場生活流般的注視,仿佛你自己小時候也站在院門口,看著船從河上滑過去。
這才是屬于孩子的“北上”——根本不知道終點在哪兒,但就是本能地想往遠(yuǎn)方走。
第二折夢:高三的夢,少年與現(xiàn)實的第一次碰撞
到了青春期,劇情突然急剎,轉(zhuǎn)向一場幾乎占據(jù)了整部劇一半篇幅的高三敘事。
這段其實是本劇爭議最大、但情感密度也最高的部分。觀眾可能會問:一個高三搞那么多集,值嗎?——值。因為它不是為了交代考試,而是在做一件很冒險但很走心的事:試圖還原90后一代面對選擇時的“第一次恐慌”。
劇中每一個少年,在這段時間里都有所“覺醒”——望和第一次對父親產(chǎn)生疏離感,鳳華第一次面對“拼盡全力也可能一無所獲”的焦慮,思藝第一次感到孤獨和渴望被愛。導(dǎo)演并沒有簡單做高考勵志劇,而是圍繞一個核心命題:我是誰?我去哪兒?
而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那場“北上”嗎?哪怕你留在原地,心早就北上了。
第三折夢:現(xiàn)實的夢,夢想與泥沙俱下的生活
劇集很狠,在高考前夜直接“快進(jìn)”,主角們不是順利考上北大清華,而是直接被甩進(jìn)社會。鏡頭一轉(zhuǎn),人人開始職場摸爬滾打、創(chuàng)業(yè)失敗、愛情失利、朋友間裂痕顯現(xiàn)。
這一折夢,是夢最沉的時候。它不像前兩折那么閃光,而是開始變得厚重,有時候還挺疼。
比如海闊失戀后一度迷茫地胡搞瞎混,比如星池在淮揚菜的灶臺前一次次被現(xiàn)實打臉,比如望和那句“我們努力了這么多年,不是為了走到這兒”的質(zhì)問,幾乎能戳中很多人心里最不愿提起的地方。
但這部分也恰恰展現(xiàn)了《北上》的野心:它不是想告訴你“夢想終將發(fā)光”,而是告訴你“夢想可能發(fā)霉,但也沒關(guān)系”。這很“90后”,也很真。
花街小院,是青春的藏身處
如果說運河是全劇的空間背景,那花街小院,就是情感坐標(biāo)。
這個小院子,既是物理空間,也是記憶中某種“烏托邦”。它承載的不只是少年的成長,更是三代人對“家”的理解方式。
拍得最有意思的,是那個4分多鐘的長鏡頭,思藝初來乍到,小朋友牽著她穿梭在各家各戶之間,鏡頭不斷切換光線、景深、聲音層次。它不僅僅是給你看一個院子,而是告訴你:這個世界的情感是彼此連通的,每一戶人家的燈光,都能照亮別人的青春。
而成年后的回歸,也不是俗套的“回鄉(xiāng)情懷”,而是一次心靈重啟。因為他們早已不是原來的他們,小院也不是原來的小院。但那條運河還在,那個夢,還在那流著。
《北上》不是你以為的“年代劇”
很多人說這劇不像徐則臣的小說,說它“改得太輕”,甚至說“失了魂”。但問題是,這種評論太“文學(xué)中心論”了。
電視劇《北上》的改編路徑,本質(zhì)上是“舍大取小,舍遠(yuǎn)求近”,不是歷史的橫切面,而是青春的縱剖面。它不談民族記憶,它談個體命運;它不追求廣袤視野,它強調(diào)沉浸體驗。
當(dāng)然問題也不少。比如高三那20集確實有點拉長,后半段節(jié)奏跳脫,馬思藝前期塑造濃烈后期卻幾乎消失,部分北漂劇情確實有些“懸浮”。但如果你把它當(dāng)青春劇來看,這些并非不可原諒。畢竟,青春本身就不穩(wěn)定、沒邏輯、常?!皯抑?,誰的成長是一步到位的?
所以,青春三折夢,才是真正的《北上》
一開始,是童年的夢,天真又模糊;
中間,是少年的夢,混亂又用力;
最后,是現(xiàn)實的夢,疼痛又清醒。
三折夢,對應(yīng)三種“北上”的姿態(tài):向往、出發(fā)、回望。
你可以說它俗,也可以說它真實。《北上》的價值,不在于它講了多少宏大的命題,而在于它靜靜講完了六個年輕人從天真走向篤定的過程。那艘游輪也好,那家運河書苑也好,那鍋淮揚菜也好,說到底,都是他們自己的“北上之舟”。
他們沒走出什么歷史大幕,但他們走完了自己的一段夢。而我們這些看客,也許能在其中看見曾經(jīng)的自己,或未竟的遠(yuǎn)方。
你以為《北上》要講時代,其實它只想好好講一個青春;你以為是主旋律,其實是六個年輕人小聲說夢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