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上升造成的地下水大量抽取、水分蒸發(fā)和冰川融化,使越來越多的淡水從大陸流向海洋。這不僅威脅到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口的水資源供應,還加劇了海平面上升。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ay Famiglietti和同事利用衛(wèi)星重力測量數(shù)據(jù),估算了各大洲儲存的總水量變化,包括從河流、地下水到冰川和冰蓋的所有形式的淡水。7月25日,相關論文發(fā)表于《科學進展》。
這些測量數(shù)據(jù)顯示,2002年至2024年間,全球許多地區(qū)的淡水儲量都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下降。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干旱地區(qū)不僅變得更加干燥——這是氣候變化帶來的預期趨勢,而且它們的面積以每年80多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這一面積相當于英國和法國的國土面積總和。
研究團隊確定了4個“超級干旱”區(qū)域。在這些地方,原本分散的淡水流失區(qū)域已經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大片干旱地帶。其中一個區(qū)域在加拿大北部和俄羅斯,那里的淡水流失主要緣于冰川融化、永久凍土消融和降雪量減少。
在另外兩個區(qū)域,淡水流失主要源于地下水枯竭,這主要是由抽水灌溉造成的。這些區(qū)域包括美國西南部、中美洲大部分地區(qū),以及從西歐、北非一直延伸到中國和印度北部的廣闊地帶。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地下水枯竭在總儲水量下降中所占的比例為68%。而高溫和干旱促使人們抽取更多地下水,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
這種水量流失規(guī)模是如此之大,已成為導致海平面上升的一個主要原因。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自2015年以來,各大洲的淡水流失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超過了南極或格陵蘭冰蓋的融水,這些淡水使海平面每年上升近1毫米。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趨勢共同“傳遞了迄今關于氣候變化影響最糟糕的信息……各大洲正在變得干旱,淡水資源不斷減少,海平面加速上升”。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Manoochehr Shirzaei表示,人們早已知道許多個別地區(qū)存在干旱趨勢,而這項研究的價值在于針對這一問題的全球視角。“我們既沒有創(chuàng)造水,也沒有消滅水,我們只是在重新分配水。但這種分配的方向并不正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Benjamin Cook說:“下一步需要進行詳細分析,明確地下水枯竭的驅動因素。此外,還需要更多細節(jié)研究氣候變化和地下水枯竭這兩個議題。”
策劃制作
來源丨中國科學報
責編丨張一諾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資訊來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