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度海軍4艘主力艦潛入南海,而且還兵分兩路搞事情,終點站就設在菲律賓。
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的4艘軍艦,在7月16日抵達新加坡訪問,開始了印度海軍在中國南海的部署行動。
印度方面對這次部署行動并未做事先宣傳,僅在抵達新加坡的前兩天,由印度駐菲律賓大使庫馬爾·賈恩在菲律賓的一個智庫論壇上作了公開宣布。
他宣稱,這支印度海軍艦隊將在7月份訪問菲律賓,反映“兩國對海上合作、航行自由和基于規(guī)則的海上秩序的共同承諾”。
印度此次派遣四艘主力戰(zhàn)艦
印度此次派遣的并非象征性艦艇以作敷衍,而是出動了四艘主力戰(zhàn)艦,這些艦艇的滿載排水量總和超過4萬噸,具體艦艇包括:
“德里”級驅逐艦首艦“德里”號(INS Delhi,舷號D-61)6700噸;
“卡莫爾塔”級輕型護衛(wèi)艦“基爾坦”號(INS Kiltan,舷號P-30)2500噸;
“什瓦里克”級護衛(wèi)艦“薩特普拉”號(INS Satpura,舷號F-48 )4600噸;
“迪帕克”級補給艦“沙克提”號(INS Shakti,舷號A-57)27500噸。
印度聲稱為了海上合作與航行自由
它們的航線清晰明確,先到新加坡補給休整,隨后便扎進南海,中途訪問越南峴港,最終目的地是菲律賓。這不是一次隨意的友好訪問,印度駐菲大使早早放話,說這是為了“海上合作”與“航行自由”。
官方辭令總是滴水不漏,但自家媒體卻把大實話喊了出來:就是來給某些國家撐腰打氣的,好讓他們有膽量和中國叫板。印度軍方在這次行動前異常低調,似乎想打個時間差,在中國反應過來之前,就把軍艦開到既定位置,造成一種“突然襲擊”的既視感。
進入南海后,印度艦隊實行分身術
進入南海后,印度艦隊立即施展分身術:三艘主力艦直奔越南峴港,掛滿歡迎橫幅搞起足球友誼賽,大學生登艦參觀熱鬧非凡;而“薩特普拉”號護衛(wèi)艦卻神秘轉向,與新型海洋調查船“協(xié)調員”號會合,悄悄駛向印尼雅加達。
這只3300噸的偵察船攜帶著先進水文儀器和潛水器,意圖直指中國海洋科考活動——印度要用同樣的手段“回報”中國在印度洋的存在。
印度長期將印度洋視為“本國專屬影響區(qū)”
印度長期將印度洋視為“本國專屬影響區(qū)”,但隨著中國艦隊常態(tài)化出現(xiàn)在亞丁灣、孟加拉灣甚至安達曼海,尤其是中國海洋調查船在印度洋東部的高頻次活動,更被印度視為“潛在軍事勘探”。
外界對印度作為“印太支點”角色的期待升溫,特別是在美日澳推動的“四國機制”(QUAD)框架下,印度必須用一些具體行動來證明自己在區(qū)域安全事務中的參與度;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氛圍強烈,政府也需要通過展示肌肉來滿足輿情。
一場精心算計的“突然襲擊”
印度這支艦隊可謂是精銳盡出,包括“德里”號驅逐艦、“薩特普拉”號與“基爾坦”號護衛(wèi)艦,外加一艘名為“沙克提”號的萬噸級補給艦。
四艘軍艦總噸位超過四萬噸,印度國防部直接挑明了:這不是路過,而是有目的的“戰(zhàn)備巡邏”。
整個行動設計得頗有心機。艦隊先是抵達新加坡,而在兩天前,印度駐菲律賓大使才在一個論壇上“不經意”地公布了這次訪問計劃。
話音剛落,軍艦已經兵臨城下。這種時間差打得恰到好處,就是為了壓縮對手的外交和軍事反應時間,圖的就是一個“突然襲擊”的效果。
更有意思的是,艦隊隨后還玩起了“兵分兩路”。三艘主力艦開往越南峴港,而“薩特普拉”號護衛(wèi)艦則單獨南下,跑去印尼會合自家的海洋調查船。
這艘調查船可不簡單,配備了水下機器人等各種先進設備。兜兜轉轉一大圈后,他們最終的目標,是在菲律賓完成集結。
“航行自由”的旗號下,藏著一顆制衡之心
對于此行目的,官方辭令說得冠冕堂皇——“為了海上合作、航行自由以及基于規(guī)則的海上秩序”。
但印度媒體和一些官員的嗓門,顯然比官方公告要誠實得多。他們毫不掩飾地宣稱,此舉就是要給某些國家“壯膽”,鼓勵它們對抗中國,甚至妄想“在南海壓制中國”。
印度外交部副部長更是直白地將其稱為一種“平衡戰(zhàn)略”。所謂的“平衡”,翻譯過來就是:你中國海軍不是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印度洋嗎?又是訪問港口,又是派科考船,那我也得去你的“后院”走幾圈。
去年印度海軍也曾訪問菲律賓,但雙方的互動還停留在眉來眼去的非軍事層面。今年則完全不同,不僅艦隊規(guī)模升級,還要在南海搞聯(lián)合軍演。
演習地點選得也極具挑釁意味——緊鄰黃巖島的菲律賓西海岸。時間點更是與菲律賓總統(tǒng)訪印的行程遙相呼應。
馬尼拉的小算盤打得噼啪作響:借外部力量為自己撐腰,在南海問題上增加籌碼。而新德里,則樂得順水推舟。
印度洋真正的不速之客,新德里為何視而不見?
印度的“平衡”邏輯看似說得通,但仔細一想,卻充滿了諷刺和矛盾。
把中國在印度洋的合法存在視為“眼中釘”,可它似乎忘了,在印度洋里,最強大的域外軍事力量從來就不是中國,而是美國的第五艦隊。
美國軍艦不僅常年在印度洋晃悠,還屢次闖入印度聲索的海域搞“自由航行”,赤裸裸地打臉新德里。
奇怪的是,面對美國這位真正的“不速之客”,印度卻鮮有怨言,反而把所有炮火都對準了中國。這出選擇性失明的戲碼,著實令人玩味。
結語
南海問題,本質上是一場大國影響力的復雜博弈。美國想借此遏制中國,印度想趁機抬高身價,而菲律賓、越南這些區(qū)域內國家,也想在夾縫中撈取好處。
但現(xiàn)實是中國海軍的航母、兩棲攻擊艦和055萬噸大驅這些真正的“王炸”級裝備,至今都還沒踏足過孟加拉灣和印度洋。印度或許以為,派幾艘軍艦就能改變南海的戰(zhàn)略天平,未免把棋局想得太簡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