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醬說:
兒童用錢的習慣在他們7歲時就形成了,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念是很有必要的。
全文3522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 者 | C媽 來 源 : CC爸媽(公眾號ID:cc-bama)
上周我跟CC小姨一同回姥姥家,晚飯后一家人去公園遛彎,CC跟小表弟竄的賊快,姥姥姥爺緊隨其后,我跟CC小姨在后面慢慢溜達。
不一會兒就走到了公園的游樂區(qū),許是長假要到了,游樂區(qū)里新添了不少花樣,這下倆孩子可樂了。
央著姥姥/姥爺,一個項目玩完接著玩另一個,姥姥負責前方引路,姥爺負責斷后交錢。
我跟CC小姨看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趕忙制止:不能這樣慣孩子由著他們這么一路玩下去。
但兩個孩子都是難得回去一趟,姥姥姥爺自然是不聽我們的。
我跟CC小姨一同打趣姥爺,現(xiàn)在兩個還好說,等以后四個了,姥爺你的錢包可準備好了?
姥爺也豪不示弱:四個以后,咱就得談談能不能團體票了。
哈哈...
今天便借姥姥姥爺?shù)姆疵娼滩模?strong>跟大家聊一聊關于讓孩子認識“錢”的事。
很多人覺得孩子小,關于錢的事,等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
但,如果孩子一直認為,錢在兜里掏不完、錢可以輕松得來等等,長大以后花起來自然也是沒有感覺。
前陣子大一女學生求助帖大家都應有所耳聞:
一位女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上公開吐槽自己的母親,說母親連4500元的生活費都不愿意給,現(xiàn)在每個月只給2000根本不夠花,月底沒錢了自己只能被迫去吃飯?zhí)谩?/p>
還有不少大學生陷入“借貸旋渦”,裸貸整容、借貸買奢侈品等等。
甚至還有一些孩子用父母的血汗錢,幾萬,幾十萬的打賞平臺主播。
真的是細思極恐! !
劍橋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兒童用錢的習慣在他們7歲時就形成了,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念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窮爸爸富爸爸》中說的“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守財奴,而是給他健康的價值觀引導,讓他對金錢有所認識。”
孩子那么小,怎么培養(yǎng)他們“錢”的概念呢?
第一步:讓孩子知道錢是從何而來?
前幾天朋友吐槽,她家娃每天放學,就要拽著奶奶去超市。
奶奶說:我沒錢呀,怎么買?
孩子聽了,指了指奶奶的包說:“手機買,不用錢!”
孩子立馬表演了起來:“拿著手機,超市阿姨用一個小手槍滴一下,就可以把東西拿回家了。”
現(xiàn)如今,手機、銀行卡支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捷,但同時也失去了我們教育孩子認識金錢和理財?shù)臋C會。
曾有研究人員對100名3-8歲的兒童進行過調(diào)查,詢問娃“錢是從哪里來的?”
得到的答案是:
“錢是從爸爸的兜里掏出來的”;
“錢是過年給壓歲錢來的”;
“錢是手機掃出來的”;
更有娃單純的說:“錢是長在樹上的”;
只有20%的孩子說:“錢是爸爸媽媽工作掙來的”
所以,應該及時讓孩子明白,錢是從何而來的。
記得CC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恨不得黏在我身上,不讓我工作,自己也不去上幼兒園。
一邊哭一邊嘟囔:“媽媽,你為什么要工作啊,就不能在家里陪我嗎?”
“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掙到錢,我們就可以用爸爸和我掙的錢去吃、喝、玩、度假,家里吃到的菜、睡覺的床、還有CC的繪本和玩具都需要用這個錢來購買呢!”
“我們工作,換來錢,有了這些錢,就能從其他人手里換我們需要或喜歡的東西,這樣其他的人得到錢,他們也能去換自己需要或喜歡的東西,最后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呀?!?/p>
對于小寶寶我們不需要把錢說的過于抽象,只需要讓他們明白,錢是通過付出勞動得來的,并不是想要就有,也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二步:讓孩子知道錢是有限的,要學會做選擇
就像開篇的例子,如今的誘惑太多了,哪兒有人哪兒就有消費。
公園里的雕像畫、釣魚、滋水槍、游樂場,哪個小朋友不是每個項目都玩一遍的主兒。
我見過很多因為爸爸媽媽不肯允許再多玩一個,當眾哭鬧的孩子。
大庭廣眾,這模樣真的不好看,所以很多父母在不情愿下妥協(xié)。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們?nèi)ブ埃?strong>會先跟CC商議,我們今天玩幾個,或者我們今天的預算是多少。
比如:
“我們只帶80塊哦,家里還需要其他花費,所以你要先想好哪個是最喜歡的。”
“好,我最喜歡坐軌道小火車和旋轉木馬?!?/p>
“好的,小火車和旋轉木馬都是30元一次,還有20元哦,只能玩一個項目了?!?/p>
“媽媽我想畫畫也想釣魚!”
“那你可以想一下最想干什么,我記得咱們家里已經(jīng)好幾個畫過的存錢罐了”我提醒道。
“可是,我還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畫過一個?!?/p>
“好,聽你的!”
有的時候,計劃中的項目玩完,CC后悔了,還是想玩釣魚,哭著鬧著耍賴要多玩一樣兒。
看著娃愿望不能滿足,相信大部分媽媽跟C媽的心里活動都是一樣的,不就是二三十塊,何必惹的孩子失望、哭?
但玻璃圣母之心對孩子成長沒有什么好處。
我們應當滿足孩子的愿望,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但也要在適當時候?qū)⒆诱f:“不”。
“很想玩,下次我們第一個玩它好不好?但這次真的不行了呢。”
至于預備給孩子花多少錢,玩幾個項目,每個家庭結合自己的消費習慣做出選擇就可以,具體的錢數(shù)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區(qū)分自己的需求,認清自己的欲望與現(xiàn)實的關系,把問題拋回給孩子,讓他學會思考、學會取舍。
讓孩子明白,東西是用錢換來的,而錢是有限的。
我們不可能買下想要的一切東西,所以他必須學會選擇。
第三步、讓孩子通過計算投入產(chǎn)出比,作出最佳選擇
比會做選擇更進階的,自然是學會做出最優(yōu)選擇。
也就是咱們常常說的,某份支出是否“花得值”。
孩子金錢意識薄弱,要東西絕對是不看價格的,全憑腦門一熱。
但凡覺著喜歡,就要纏著大人買買買!
很多人的回答是醬嬸滴:
不買,這玩意不值!
買不起,太貴!
這樣的回答孩子依然不明白:同樣是要自己喜歡的,怎么有時候父母就痛快付錢,有時候就大發(fā)雷霆呢?
不想讓孩子漫天要價?父母得先學會坐地花錢!
在適當?shù)臅r候,給孩子灌輸“計算投入產(chǎn)出比”的概念。
也就是通過思考投入和產(chǎn)出的過程,判斷買某一件東西,是否“值”。
這個方法對于那些孩子“想要”但不是“必要”的物品,有特別好的效果。
有次帶CC買牙刷,她看上一個里面帶牙刷托玩具的,其實那牙刷托質(zhì)量并不好,但因此卻標了個好價錢。
孩子嘛,自然是會被這些小玩意吸引。
我便告訴她:
“這樣一個帶托的可以買平常兩只牙刷,咱家的牙刷都有掛架,你想這牙刷托你真的會玩嗎?用得到嗎?如果只圖新鮮買了,回家是不是會閑置了?”
她認真思考一下,說:“媽媽,我會用這個牙刷托,以后我的牙刷就放在這個烏龜托上,不放牙刷架了?!?/p>
。。。。。。
“好吧,如果你堅持,當然可以買這個。”
最后,喜歡的牙刷托自然是只新鮮了幾日就打入冷宮了,但是,在這之后我們再選擇牙刷,她便徹底放棄了這種“華而不實”款!
這一點也是我想說的,如果你真的準備尊重孩子,就一定要給她真的可以選擇的機會,哪怕是試錯,也讓她自己經(jīng)歷。
不管孩子的邏輯和理由是否跟你一致(畢竟就算是成年人,對“值不值”這件事看法也不同),至少孩子會開始學習思考物品能帶來的價值。
這評估事物價值的過程,就可以幫助孩子不盲目的買買買。
第四步:帶娃定期整理舊物品,再次分辨事物價值
CC幼兒園每季都會舉行義賣活動。
CC特別喜歡這個活動,每次都能淘到一些“寶貝”,因為能用更優(yōu)惠的價格買到更有價值的東西;但有時候也會遺憾和不甘心,覺得當初花那么多錢買來,現(xiàn)下要“賤賣”出去。
但正是通過這個過程,她能再一次看到哪些東西是值得買的,哪些東西買回來是浪費了。
下次想要買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意識的思考,避免沖動消費!就比如剛才提到的牙刷。
如今斷舍離已經(jīng)成了我們每月一次的家庭活動了,每個人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看哪個需要留下,哪個需要丟掉。
即便對大人來說,警醒意義也很強大?。?/strong>
我身邊有很多人都有“有錢時奢侈,沒錢時挨餓”的消費習慣,對于孩子甚至對于自己都嚴重影響了未來的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度。
所以財商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就像媒體記者問“巴菲特”:“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跟他們將金錢和投資?”
他回答:“越早越好
*來源: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yī)院醫(y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養(yǎng)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yǎng)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chuàng)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注:本文圖片來自于圖蟲創(chuàng)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yanzhijiasuo )為好友,備注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