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是個老實人,六十出頭,退休了在家?guī)O子。上個月家里聚餐,媳婦炒了一盤玉米粒炒蝦仁,他剛夾了一口,女兒一聲喊:“爸你有糖尿病,玉米多甜,不能吃!”
他筷子一頓,嘴里的那口飯,咽也不是,吐也不是。餐桌上一下安靜了。孫子還小,問:“爺爺,玉米不就是菜嗎?怎么就不能吃了?”那一刻,張師傅的手有些發(fā)抖,不是怕吃錯,是怕家人誤會自己不在意健康。
玉米到底能不能吃?這個問題他不是沒問過醫(yī)生。有個老朋友住隔壁,原來是市醫(yī)院的營養(yǎng)師,跟他說:“玉米是粗糧,不是純糖?!睆垘煾狄粫r迷糊,“粗糧不是也升糖嗎?”那人笑著搖頭:“關(guān)鍵是看怎么吃,吃多少。”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人只要碰到甜的都不能吃,這想法其實害了不少人。張師傅這些年接觸的老糖友不少,真正把血糖控制住的,反而不怕吃飯、也不怕吃玉米,他們怕的是對食物一無所知。
他記得有一次走在社區(qū)健康講座的路上,后面兩個老太太邊走邊聊,一個說:“我現(xiàn)在什么都不敢吃,饅頭也只啃一口?!绷硪粋€嘆氣:“我連飯都戒了,只吃菜。”張師傅聽了心里不是滋味,人不是機器,長期過度控制飲食,不光血糖起伏大,還容易營養(yǎng)不良。
玉米其實是一種升糖慢的淀粉食物。它的纖維多,飽腹感強,不像白米飯那樣容易一下子把血糖沖上去。
他曾經(jīng)試過一頓午飯吃了半根煮玉米,再配青菜和雞蛋,餐后一小時血糖只升了一點點。不是每個人都一樣,但規(guī)律能找出來。
他發(fā)現(xiàn),血糖“友好”的食物,往往有幾個共通點:纖維豐富、自然未經(jīng)加工、含糖但不精煉。這幾年他記了個小本子,里面寫著五樣他覺得最靠譜的“穩(wěn)糖食材”。
第一樣是地瓜。不炸、不炒,蒸著吃,升糖慢得很。他孫子愛吃紅薯泥,他就順便蒸一塊,自己吃個一半。每次吃完肚子飽,血糖也不咋動。
第二樣是山藥。那會兒老伴做排骨湯,他總讓她多放兩節(jié)山藥。山藥的黏液里有種特別的糖,不像米飯那種一下沖上去的糖,而是緩慢釋放,還能護胃。有一回他胃不舒服,就靠山藥湯熬過來。
第三樣是綠豆。不是糖水里那種,而是煮爛了做綠豆粥。綠豆既能清熱,又能穩(wěn)糖,比米粥強多了。他夏天常備一鍋,早上喝一碗,肚子舒服,血糖穩(wěn)得像繩子拴住了似的。
第四樣是魔芋。這東西看著不起眼,黑乎乎的,但他老早就知道它的厲害,幾乎沒熱量,吃了又有飽感,血糖根本不動。他常拿來炒辣椒,一頓下去,嘴巴滿足,血糖平靜。
第五樣是玉米。只要不加工成玉米糊、玉米餅那種精制形式,煮玉米其實是血糖穩(wěn)定的好幫手。關(guān)鍵在量,半根,配菜一起吃,就像他那天和孫子分著吃的一樣,吃得安心。這些年,他不光靠醫(yī)生,更多靠自己試出來的經(jīng)驗。
他發(fā)現(xiàn),吃得規(guī)律,吃得對,比單純忌嘴更重要。一味地把所有主食都排除,最后反而讓身體失去了平衡。有回他去外地探親,親戚家做了滿桌子菜,全是炒的、炸的、油汪汪的,他不好意思不吃。飯后兩小時,血糖飆到十六。
他回家后,干脆用三天時間調(diào)理,只吃綠豆粥、煮雞蛋、青菜,慢慢把血糖降下來。他記住了,不是吃錯一頓飯就完了,而是要懂得怎么調(diào)回來。他女兒后來也明白了,不再動不動就奪他筷子。她還給他買了個食物升糖指數(shù)表,每次吃飯都看看。
他笑著說:“這東西我早知道了,關(guān)鍵是你們年輕人得學會判斷?!?strong>糖尿病不是絕癥,也不是每天都得打仗一樣過日子。張師傅說,最怕的是被“不能吃”三個字嚇破了膽,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脫離生活的人。
他見過一個老太太,天天吃生菜拌醋,連湯都不敢喝,三個月體重掉了十斤,結(jié)果低血糖暈倒在菜市場。醫(yī)生說她血糖是低了,但身體也垮了。張師傅聽完嘆了口氣,控制血糖不是控制人性,不是把吃飯變成受刑。
他后來在社區(qū)組織了個“穩(wěn)糖飯桌”,每周大家?guī)б坏馈把怯押谩辈藖矸窒?/strong>。有一次一個阿姨帶了玉米糊糊,大家嚇一跳,她說:“我這不是玉米粉,是整粒玉米煮完打碎的?!贝蠹页酝隃y血糖,果然都沒升得高。
孫子后來在學校畫了一張畫,畫的是一根玉米,上面寫著“爺爺說這根玉米不壞血糖”。他看了笑著摸了摸孫子的頭,說:“你爺爺說的,不一定是書上最對的,但一定是吃出來的?!?/p>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糖尿病也不是只能吃苦的命。張師傅這些年走下來,明白了一個理:控制血糖不是靠嚇自己,而是靠讀懂食物和身體的脾氣。玉米不是敵人,關(guān)鍵在你怎么看它、怎么吃它、怎么讓它變成餐桌上安全的一員。
他每次買菜,都會挑幾根新鮮玉米,回家洗凈了蒸著吃。不是因為他偏愛玉米,而是他知道,這根玉米背后,是他不被誤解的尊嚴,是他活得自在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糖尿病營養(yǎng)治療技術(shù)指南》 3.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數(shù)據(jù)表》 4. 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2型糖尿病防治手冊》 5. 《社區(qū)糖尿病管理實用手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