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宗彥傳》第一章 頭角輝光05『原創(chuàng)』
05
又一日收課之后,向宗彥展開新近得到的一幅唐末黃巢造反軍行進圖,請教先生。兩人一邊仔細地觀察圖上朱砂標劃出來的路線,一邊討論。
“黃巢之亂,使人心中如堵巨石,久久難以釋懷。想那偌大一朝,竟毀于一到處流竄之造反軍,實在令人唏噓。”向宗彥說。
塾師振一振身上的青衫,眼神堅定地緩緩開口道:
“黃巢之亂,根源在于朝廷的腐敗無能。僖宗寵信奸臣,朝政混亂。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愈烈,加之賦稅繁重,百姓生活無著,黃巢利用其弊,揭竿而起,一呼百應,迅速聚眾,終成大患。”
向宗彥有點迷惘地問:“官軍無數倍于造反軍,為何如此無能,竟讓黃巢橫掃大半江山?”
先生微微搖頭,語氣沉痛地說:“僖宗聽信讒言,對黃巢造反軍大意失策,一再妥協(xié),使得黃巢的勢力愈發(fā)壯大,最終釀成大禍?!?/p>
窗外風聲呼嘯,似乎是史上的戰(zhàn)馬嘶鳴。師生陷入沉默,相顧無言。
讀史、探討,經年累月的思辨,讓向宗彥的目光超出年齡的深邃,舉手投足間,也顯露出胸懷高遠的氣度。
在學業(yè)之余,向宗彥熱衷于磨練劍術和馬技。
在動蕩的世道,強健的體魄與高超的武藝必不可少。
每日清晨,他在庭院中揮劍起舞,身形矯健,劍風如哨。常常在傍晚,他跨上駿馬馳騁于郊外,長風揚起馬鬃和他的衣袍后襟,飛閃如電。
寒來暑往的磨練,劍術和馬技日益精湛,強健了體魄,更蓄養(yǎng)了堅韌不拔的意志。
除了軍事,向宗彥對治世之道也滿懷熱忱,刻苦學習。
家中的藏書讀完了,便去借閱官府藏書。寬廣而豐富的閱讀,知悉歷代王朝的興衰更迭,思考其中緣由,探索其中奧秘,質問其中癥結。每有所悟,便迫不及待地與師長探討。
“便是一個唐朝,借力北方突厥,轟然興起,中間經歷武周女皇約五十春秋,玄宗短時繁盛,安史亂起,傷筋動骨,隨后盡管延緩百載,再也沒有太厚的福祚,足以警誡令人了?!臂訋焽@惋道。
向宗彥凝眉接道:
“如此看來,世道之興,需得君主賢明,廣納賢才,更要輕徭薄賦,愛眾惜民,不可讓百姓受苦?!?/p>
先生點頭贊許,感嘆少年見解不凡。
向宗彥度過私塾期,進入“問津”書院,學習的課業(yè)更多,獲得的成果更豐。
贛江的晨霧還纏繞著豐城的青瓦白墻,問津書院抄經閣的木門已在吱呀輕響。向宗彥踩著沾滿露水的石板路走來,硯臺里昨夜未干的墨漬在晨曦中泛著冷光。
他將新研的墨汁注入竹節(jié)硯,狼毫筆尖懸在《春秋左氏傳》的空白處,似要將破曉時分最澄澈的天光都凝入筆端。
書院夫子們常指著向宗彥窗欞上的剪影嘆息:
“此子劍上反射的月光,比天上的星辰更亮,此子案頭的燭淚,比贛江的浪花還多?!?/p>
當更夫敲過三更鼓,藏書樓的雕花窗總還在透著搖曳的燈暈,向宗彥就著桐油燈,在《孫子兵法》的批注間與古人對話,與古戰(zhàn)場的鼓角聲共鳴。
經史典籍,在學子眼中,化作流動的星河。竹簡上、冊頁上的字句,仿佛已化作贛江春汛,拍打著向宗彥的心田,教會他“君子喻于義” 的準則。
泛黃的紙頁間,翻涌著千年風云,帝王將相的成敗得失,如同書院櫥上的青銅古鏡,映照出天下治政之道。
每當雨天來臨,向宗彥總愛抱著典籍坐在聽雨軒的廊下,看檐角墜落的雨珠在青石板上濺起水花,想象著西周《六韜》里的排兵布陣如何化作實際的戰(zhàn)法。
同窗們對著晦澀的兵書抓耳撓腮時,向宗彥已在書院組織的沙盤推演中,以贛江兩岸的地勢模型,以少勝多,擊敗 “敵軍” 。
治國方略的智慧,如同書院后園的古樟,在向宗彥的心中深深扎根。
捧著《管子》誦讀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的箴言,與豐城百姓挑著稻谷從書院門前經過的腳步聲交織,向宗彥似若看見了田間勞作的農人、市集吆喝的商販。
書院休課的時光,向宗彥常和同窗們來到贛江碼頭,看往來商船運送糧草,討論如何讓商賈之路更通達,如何讓官家和百姓的糧倉常滿常足。
愛護百姓的意識,漸漸在他心中長成參天大樹,根須深深扎進對天下蒼生的悲憫里。
暴雨如注的午后,向宗彥抱著剛抄完的《貞觀政要》沖進藏書樓。驚雷炸響的瞬間,雨簾中的贛江變得蒼?;煦?,望著被雨水沖刷的青石階,忽然意識到自己早已不再是私塾里搖頭晃腦的學童了。
是的,這些年啃食的每一頁典籍,都化作了血脈里的江河。
向宗彥摩挲著書頁上暈開的墨痕,仿佛觸摸到了黎民百姓的脈搏 —— 當九州大地烽煙四起,自己手中的筆,背上的劍,或許就是守護蒼生的武器。
暮色爬上雕花木窗,向宗彥在絹帛上鄭重寫下幾列筆法穩(wěn)健的大字:
“愿效古賢,憂民濟世,護我社稷,安我黎庶?!?/p>
塾館和書院的學業(yè)結束后多年,向宗彥與幾位師長及眾多同窗的交流探討也未間斷。與師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每有發(fā)言,觀點獨特,常常引發(fā)激烈討論。
隨著年齡增長,向宗彥的思維愈發(fā)敏銳,對世事、世態(tài)、世情的分析鞭辟入里,自己也有了愈來愈多的領悟,明白了責任與擔當的意義。
公元 928 年,25 歲的向宗彥學養(yǎng)初成,此時的他目光堅定,心懷壯志,勢猶羽翼漸豐的雄鷹,即將展翅翱翔于廣闊天際。
離開家鄉(xiāng)豐城前夕,再次漫步于熟悉的街巷,回憶往昔的點點滴滴。與師長同窗共度的晨昏時光,在書齋中苦讀的日日夜夜,都已成為他生命中最寶貴的礦藏。
即將面對充滿未知與挑戰(zhàn)的世界,向宗彥毫無畏懼,他相信憑著自己所學所悟,定能在亂世中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實現遠大抱負,不辜負家長的期許和師友的想望。
向宗彥傳
李玉娟 任見 著
本書簡介
戰(zhàn)火紛飛的五代十國,傳奇人物向宗彥的生命波瀾壯闊。本書情節(jié)跌宕起伏,既有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追溯,也有細膩生動的情感刻畫,再現五代十國的動蕩與變遷和向宗彥熱烈精彩的非凡活劇,描述了艱險重重的湘西民族融合即“溪州銅柱”的產生過程和辰州蓮花池古山寨“歷史村落”的發(fā)展變遷。全書結構奇崛,文筆優(yōu)美,以“題材惟一”“故事惟一”“文創(chuàng)惟一”成就佳作,值得閱讀和收藏。
上下冊合計380千字,2006冬月初成,2010秋月修訂,2012春月改定。
歷史之聲
第一章 頭角輝光
第二章 奔赴戰(zhàn)火
第三章 高門試玉
第四章 險途茶使
第五章 洛城厚待
第六章 煥然潭州
第七章 五溪英豪
第八章 沅水逆旅
第九章 辰澧攻守
第十章 烏龍僵持
第十一章 春雨鏊兵
第十二章 和平會商
第十三章 精銅成柱
第十四章 辰州蓮花
第十五章 雪原拼殺
第十六章 英烈永在
第十七章 我的湘西
第十八章 湘西的我
作者簡介
臺北張教授手持任見《曹操傳》臺灣版
1.多位北大博士推薦:任見先生的《大唐上陽》(15卷),與眾不同的認識價值。
2.后山學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3.后山學派楊鄱陽:任見先生當年有許多思想深邃、辭采優(yōu)美的散文在海外雜志和報紙發(fā)表,有待尋找和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