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余運河考察???/strong>
(之十三)
虞余運河驛亭鎮(zhèn)五夫地名由來
五夫老街與虞余運河(程雪婷攝)
唐睿宗景云元年九月初五,鳳凰山于家岙焦府門前車水馬龍,堂上紅燭高燒,賓客盈門,原來焦府老母六十大慶。因為這是花甲壽辰,四個兒子又俱為官在朝,所以顯得特別隆重。焦家老大崇禮是中散大夫;老二崇義是明議大夫;老三崇德為明清大夫:老四崇信是朝散大夫。各地同科同寅好友、親戚族人均紛紛前來道賀,散筵之際,啟程奏樂,四大夫齊齊站立門口,一一拜送,待賓客散盡,四人轉(zhuǎn)入后堂晉見老母。按理今日老母應是心花怒放,卻不料她坐在太師椅上淚濕襟袖,泣不成聲。四子一見大驚,齊齊跪地叩問原因,焦母始以悲切之聲,泣訴了蘊藏心頭四十多年的一件秘事,令大家聽了瞠目結(jié)舌。
焦母系本地史家灣史員外之女詠梅,出身書香門第,自幼熟讀詩書,工于刺繡。十七歲嫁于焦家獨子焦向源為妻,兩人堪稱郎才女貌。轉(zhuǎn)瞬七個月過去,有一種恐懼陰影籠上了這位少婦心頭:她已體孕外露,如同十月,并有臨盆之兆。??!是七個月不是十個月,怎么辦?一個不幸的男嬰在她坐立不安的驚恐中哇哇落地,為了免遭不貞之嫌,她狠狠心,賂囑接生婆扼殺男嬰,偽稱月份不足流產(chǎn)天折。但奇譯的是七個月之后,又生一男孩,現(xiàn)在是眾目睽睽,不容置疑,這樣在接連數(shù)年之中共得四子,均系七個月足產(chǎn)。到了公元676年,其夫焦向源赴京都長安參加進士考試。
五夫老街孟橋(壹之攝)
唐代科舉常受世家官僚干擾,那些具有真才實學的考生雖“袖里新詩十余首”,卻“不及公卿一字書”,進士名單早已內(nèi)定。焦向源自恃才高,心中不服,欲與理論,主考官找了一個借口把他推出了仕途行列。焦被迫得啞口無言,回家后郁郁成病,而立之年競?cè)鍪秩隋?。他的父母親白頭送黑頭,悲痛萬分,相繼逝去,剩下了少兒寡婦苦度光陰。
從此,四子生活和學業(yè)全落在焦母一人肩上,家中雖遺薄產(chǎn),靠她治家有方,教育成材。此時正值武周證圣元年,崇禮(26歲),崇義(25歲)兄弟二人已去神都洛陽參加科舉考試,武周時考試較為寬松,《資治通鑒》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以黜之或加誅刑”。因此他們順利地通過各道關(guān)口,登上仕途。不久,在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崇德(26歲),崇信(25歲),亦進入仕途。到睿宗景云元年兄弟四人已是秩五品的大夫了。
在這壽辰佳日本是值得歡欣之事,然而焦母想到第一胎所遭慘像,她的哀傷和悔恨之情,突然爆發(fā),四子只得從旁勸慰,并告知回朝后定要上疏,圣上素性寬厚,定能批答,宜身體為重,還是靜待佳音吧。
五夫老街水景(壹之攝)
焦氏四子假滿起程,路徑會稽與張大夫商談此事,請以鼎力相助,張大人唯唯允諾,并謂前朝太后,在七十壽辰時,曾專為婦女降恩旨十二條,民間影響仍在,有前例可循,易為辦理,請放心為是。四子回朝后,即上了一道奏本。睿宗閱后,很受感動,認為焦母不但有孝有節(jié),而且教子有方,使四子均為大夫,如果頭胎不夭,亦必大夫無疑,倒要成全此事。并經(jīng)地方官查奏,焦母極有賢聲,為廣大人士頌揚,此時正值景云二年,睿宗為追贈焦氏已亡之子,特將左右贊善大夫,又各增五名,命焦氏五子為右贊善大夫,另五名左贊善大夫,命吏部查照,在現(xiàn)任五品官員中同姓同里品學兼優(yōu)的人員調(diào)任,并將兩處五大夫的出身地均命名為“五夫”。從此在我國版圖上出現(xiàn)了浙江的“五夫”和福建的“五夫”。說來湊巧,只有南宋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居住過兩個五夫。
上虞驛亭的五夫就是因此得名。
五夫老街風貌(壹之攝)
(本??缮嫌輩^(qū)驛亭鎮(zhèn)政府、紹興市鑒湖研究會、浙江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浙東分中心聯(lián)合編制。)
錄自《上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集錦》
資料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文化站提供 李想整理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李想
審核:戴秀麗
總期:869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