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事情還得從7月中旬說起。16號那天,泰國士兵在邊境踩了地雷,有人受傷;沒過幾天,23號又炸了一次,這次更嚴重,有人直接截肢了。泰國一下子就炸了鍋,說這是柬埔寨故意搞的“系統性布雷”,還違反了《渥太華禁雷公約》。氣頭上的泰國,當天就把柬埔寨駐泰大使趕了回去,自己的大使也召了回來,邊境口岸全關了,兩國關系瞬間降到了冰點,就像一堆干柴,就差個火星了。
洪森和佩通坦(資料圖)
這火星說來就來。24號,邊境沖突正式爆發(fā)。本來馬來西亞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還想當個和事佬,柬埔寨也同意停火了,可泰國卻在約定的停火時間過了之后,突然變卦,25號凌晨又打了過去。更讓人關注的是,泰國軍方這會兒大大方方承認了,他們用了集束彈,還說這是戰(zhàn)術需要,能提高打擊效能,而且自己沒簽《禁用集束彈藥公約》,用著“名正言順”。
沖突一升級就沒那么容易停了。
到了第三天,雙方打得更兇。泰國給中美俄等26個國家發(fā)了函,說柬埔寨先開的火,還打平民、社區(qū)和醫(yī)院,侵犯了他們的主權;柬埔寨那邊也不含糊,指責泰國用集束彈,給邊境居民、掃雷的還有社區(qū)都帶來了大麻煩。就到26號那會兒,柬埔寨已經有13人死亡、71人受傷,泰國也有20多個平民沒了,兩邊超過13萬人趕緊從沖突地區(qū)跑了,好多學校也關了門,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慘。
為啥泰國非要用集束彈呢?這玩意兒確實有點“本事”,母彈炸開后能放出好多子彈藥,噼里啪啦一連串爆炸,殺傷范圍大,打軍事目標的時候效率挺高。但問題也大了去了,它投的時候不太準,好多子彈藥還炸不了,留在地上,跟定時炸彈似的,對老百姓來說就是長期的威脅。所以國際上大部分國家都反對用,120多個國家簽了《禁用集束彈藥公約》,可巧了,美國、俄羅斯還有泰國沒簽,泰國也就借著這個由頭,說自己用得“合法”。
泰國軍方還一個勁辯解,說用集束彈是戰(zhàn)術需要,只打軍事目標,會遵守“相稱性原則”,不會影響到平民。他們覺得是柬埔寨先挑事,還用重武器打他們,自己用集束彈是沒辦法的反擊,就是為了快點壓住對方,保住國家主權和領土。
可國際社會不這么看,好多人都擔心會出人道主義危機。柬埔寨更是氣得不行,說泰國這是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不過也有一些沒簽公約的國家,態(tài)度模棱兩可,這雙重標準一下子就顯出來了。泰國一邊頂著輿論壓力,一邊又給好多國家發(fā)函解釋,想讓人家理解自己是“自衛(wèi)”。
其實泰柬這對鄰居,鬧矛盾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得從老早以前說起。19世紀末法國殖民的時候,劃邊界把柏威夏寺這些有爭議的地方劃給了柬埔寨,泰國一直不樂意,說這不符合“分水嶺”原則。1962年國際法院說柏威夏寺歸柬埔寨,可周邊4.6平方公里的土地沒說清楚,這下好了,“主權歸柬、通道在泰”,矛盾就這么一直擱著。
集束彈(資料圖)
再往更早說,兩國歷史上就打了不少仗。素可泰王國搶過高棉王國,泰國也長期壓制柬埔寨,這些事兒都成了兩國人民心里的疙瘩。柬埔寨覺得泰國是“壓迫者”,泰國呢,總以“強國”自居,這種民族情緒一上來,邊境那點事兒就不只是領土問題了,還關乎民族尊嚴,想和解可太難了。
冷戰(zhàn)那會兒,兩國又分屬不同陣營,“你輸我贏”的想法根深蒂固,邊境埋了好多地雷,到現在都沒清干凈,這次泰國士兵踩雷,就是歷史留下的坑。而且冷戰(zhàn)那點記憶一代代傳下來,兩國當官的互相也不怎么信得過,這都讓現在的沖突更復雜了。要說現在爭的,那可太多了。首當其沖的就是領土,柏威夏寺、大塔莫安寺、小塔莫安寺還有塔克羅貝寺周邊,這些地方戰(zhàn)略價值不小??刂屏诉@兒,劃邊界的時候就能占優(yōu)勢,還能威懾對方邊境,誰都不想讓。
還有資源和利益。聽說柏威夏寺周邊有稀土礦,值老錢了;這兒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來旅游的人不少,能賺不少錢。泰國和柬埔寨都想把這塊肥肉攥在自己手里,經濟上的誘惑讓本來就復雜的領土爭端更難解決了。
國內的政治因素也摻和在里面。泰國那邊,前總理出了點事被停職了,代理總理普坦為了穩(wěn)住位子,就想表現得強硬點,用軍事手段來維護主權,好讓軍方和那些民族情緒高的老百姓支持他。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呢,也面臨著國內穩(wěn)定的壓力,得強硬回應泰國,顯得自己在維護國家尊嚴,轉移老百姓對經濟問題的注意力。兩邊領導人這么一考慮,沖突不升級才怪。
這事兒也驚動了不少國家。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想調停,可泰國一變卦就黃了,看來東盟“不干涉內政”的原則,碰到成員國鬧得這么兇,也不太好使。中國、老撾這些周邊國家都勸兩邊冷靜點,老撾還抓了越境的柬埔寨武裝分子,處理了落到他們境內的炮彈,想幫著降降溫。
聯合國安理會也開了閉門會,關注著沖突和老百姓的情況。中美俄這些大國沒直接派兵,但泰國給26個國家發(fā)函求支持,各國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態(tài)度不一樣,大多還是希望用外交方式解決,別影響地區(qū)穩(wěn)定。
可沖突的影響已經擴散開了。泰柬邊境的貿易停了,旅游業(yè)、農業(yè)都受了大影響,泰國股市跌了,泰銖也不值錢了,周邊的能源和農產品價格也跟著波動。更麻煩的是,可能會有好多難民,對周邊國家的安全和穩(wěn)定都是個潛在威脅。
那以后會怎么樣呢?短期內,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兩國可能會先?;穑珰v史恩怨、現實利益分歧還有國內政治壓力在那兒擺著,這停火也就是暫時的,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很難。怎么保證?;饏f議能執(zhí)行,別再打起來,這都是眼下要面對的難題。
士兵(資料圖)
長期來看,兩國得好好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通過平等對話和國際仲裁,把有爭議的地方弄清楚。還得拋開“你死我活”的想法,在資源開發(fā)、旅游合作這些方面找找共同利益,建立信任。這不僅需要領導人有智慧和勇氣,更得讓老百姓之間能和解、互相理解,這條路肯定不好走,得走很久。
國際社會也得更積極點,別光看著,得給泰柬提供對話的地方,技術上幫幫忙,比如清除邊境的地雷,多搞點區(qū)域經濟合作項目,用經濟利益把大家綁在一起,慢慢化解政治分歧。只有這樣,地區(qū)才能真正和平穩(wěn)定,不然以后說不定還會出這種事。
泰柬這場沖突,說到底是歷史、現實、政治各種因素攪在一起的結果。集束彈的使用只是其中一個激烈的表現,背后的問題復雜得很。希望兩國能早日冷靜下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老百姓能過上安穩(wěn)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