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上級劃分13個大軍區(qū),很多軍區(qū)設有多位政委,有地方干部兼任,也有專職政委。論數(shù)量最多的非南京軍區(qū)莫屬,1963年設有7位政委,其中4位是地方負責人,剩下三位負責軍區(qū)工作。
我們先來看看七位政委都是誰:柯慶施、唐亮、江渭清、肖望東、江華、李葆華、杜平。其中柯慶施、江渭清、江華、李葆華分別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地方負責人。只有唐亮、肖望東、杜平為專職政委。
此時的唐亮身體不是很好,軍區(qū)日常工作主要由肖望東負責,而杜平雖然是政委,但兼任政治部主任,工作中心在政治部。
杜平過去擔任沈陽軍區(q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戰(zhàn)爭年代長期在機關任職,擔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政治部秘書長、四野組織部長、13兵團政治部主任、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沈陽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善于處理具體政治工作。
從1963年調任南京軍區(qū)到1965年之間,雖然職務從大軍區(qū)副政委提拔為政委,可排在前面的有多位政委,按照在黨委的職務與幾位政委的分工,實際上的工作沒有太多改變。擔任政委可經(jīng)歷在政治部,只是名義上的職務提拔了。
直到1964年唐亮離休,1965年肖望東調離,軍區(qū)三位專職政委只剩下他,安順位來說,軍區(qū)日常政治工作由他來抓。
放眼當時大軍區(qū)中,大軍區(qū)政治部主任的或是副政委兼職,或只是政治部主任,沒有大軍區(qū)政委兼主任的。不僅在同時期沒有,就是在此前和此后的大軍區(qū)中也沒有過。他可以說是獨一份。
軍區(qū)司令許世友是一位老將,說話說一不二,倆人在工作上,杜平更多是遷就對方,這或許也是一直團結的方式。
單位主官有分歧、矛盾都是正常的,因為軍政的職責不同,角度不同。尤其在六十年代提出突出政治,又提出軍事大比武等,這明顯是兩條側重點不同建軍路線,一個以政治為主,一個以軍事訓練為主。如果不能達到一致意見,爭執(zhí)分歧必不可少。
對于杜平與許世友達到,無論是上級還是同級都認為他是不容易的。在杜平的工作中讓步更多,他曾經(jīng)說自己視許司令為老領導。
許司令脾氣大、執(zhí)拗也是出門的。尤其在大運動早期受到?jīng)_擊,他可不慣著造反派。在北京開會住在京西賓館,有人要揪斗他,表示要采取武力措施自衛(wèi)。上級趕緊讓徐老總來勸慰,也讓一些人做造反派的工作才平息。回到軍區(qū)后,帶走部隊到大別山劃軍事警戒線,膽敢有人來鬧事,就毫不客氣還擊。
像王必成、林維先、鮑先志等副司令、副政委處理與造反派問題中,與他的意見不一,最終三位副職調離南京軍區(qū),后重新分配工作。
杜平在南京軍區(qū)任職10個年頭,1975年因身體不好,上級對他進行免職休養(yǎng)。
雖然免職,可并不是沒有一點好處,在此后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中,他沒有被卷入其中。1977年,在歷史轉折時刻重返復職,擔任第二政委。按照在軍區(qū)時間長短,按說應該排第一,或許因為身體不是很好,后調來的廖漢生為第一政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