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讓你在一間只有10㎡的蝸居里住上4年時間,你能接受嗎?
34歲的阿德里安便在4年前住進了這樣一間蝸居里,它面積只有110平方英尺,換算一下差不多是10㎡多一點點。
整間蝸居極為逼仄,但他卻住得津津有味。
按照他的說法,這是他目前能住到最劃算的一個小單間了,但即便如此,每個月也得要700加元(3660塊)。
不多說,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在這個小家里生活的吧~
『10㎡小家戶型格局』
▲蝸居內(nèi)的樣子
這個小家戶型很簡單,中間一道隔斷墻分隔兩側生活空間。
- 進門處,是家里的玄關和開放式廚房,比一般這類超小戶型好的是,這里有一扇明窗。
- 再往里走是家里的書桌和折疊床,折疊床直接將書桌當成墊腳,既節(jié)省空間,又相對穩(wěn)固。
- 另一邊則留出了洗手臺、馬桶和浴室的位置,讓小家有自己獨立的、三分離式的衛(wèi)浴。
仔細想想,一個人住是不是還挺爽的?
『用露營車架代替玄關』
▲進入家中玄關
家里一進門的位置,是個極為狹小的玄關空間,門扇和窗扇都用布簾進行遮擋,另一邊留出了隔板架和掛置外套的空間,回家后可以直接把外套脫在這里,并把鑰匙放在上半部分的隔板上。
底部沒有做鞋架或者鞋柜,而是用他拖行李的露營推車+塑料筐代替,當作一個可以移動的靈活收納架,既不會占用太多空間,又可以放上幾雙鞋子,供日常收納所用。
有趣的是,這掛衣架是阿德里安自己DIY而成的,可以平移開,在后面增加掛鉤,掛置雨傘、隱藏電源和網(wǎng)線,以及滅火器,外面掛上一件件的外套后,反而看起來更加整潔,隱藏起了這些較為瑣碎的雜物。
『窗簾遮蔽臨街外窗』
剛才也說過,這間小小的玄關有一扇明窗,但因為窗戶臨街,為了隱私考慮,日常都是用一道布簾進行遮擋,只有需要通風換氣的時候,才會掀開布簾打開窗戶。
自然,日常也都是用燈光進行照明。
窗戶下半部分貼了磨砂貼紙,盡可能在不影響采光的前提下遮擋視線。
他增加室內(nèi)通風的方法也很簡單——直接在窗臺上擺一臺換氣扇,開窗后再打開換氣扇,就能讓新鮮空氣快速充滿這個10㎡的蝸居。
『開放廚房冰箱懸半空』
▲迷你開放式廚房
家里有一間小小的開放式廚房,就在正對房門的位置。
雖然很迷你,但該有的功能卻一個都不少,左手邊是個小小的水槽,右手邊是個雙口電磁爐灶臺,入住這4年時間里,他都是在這洗菜做飯,因為一個人住,飯食也簡單,并無大礙。
吊柜和底柜負責收納,吊柜不僅有柜門板,還有一個兩層的開放式柜格,用來放烤箱和微波爐;底柜則收納碗碟餐具和日常廚房所需的各類瓶瓶罐罐,讓小廚房看起來更顯整潔干凈。
廚房位置還掛了一臺小小的顯示器,既可以在做飯做菜時看視頻,又可以當成家里放音樂、電影的顯示屏;屏幕下方直接掛鍋碗瓢盆,用到的時候隨手拿取也十分便利。
至于冰箱,則用掛架收納的方式,放在了角落中凸起的墻壁上,這樣一來既放下了冰箱,又不會占用地面空間,也不會影響到日常清潔衛(wèi)生,看上去懸在半空有些奇怪,但實際上用起來卻格外順手。
『內(nèi)室放電腦桌』
同樣用一道簾子代替折疊推拉門,起到節(jié)省空間并遮光的效果,畢竟內(nèi)室有臥室的功能,拉上道簾子睡覺的時候會更有安全感。
這種撐桿拉簾也同樣沒有什么成本,和安裝麻煩,只需要一卡一掛就行,布置起來輕輕松松。
▲書桌空間
若說家里哪些地方他最常待,當屬這電腦桌的位置,本身就是攝影師的阿德里安,平時會在這里工作、剪視頻,或者是玩游戲,可以說下班回家后直到睡覺,大半時間都是坐在這書桌前度過的。
桌面并非方方正正,而是硬核空間走勢,做成了帶弧線又不齊平的異形書桌,雖說看起來有些許別扭,但實際上卻能最大限度上保證桌面尺寸,況且這桌板和桌架還是他自己切割而成,進一步降低了裝修成本。
避開頭頂床鋪所在的位置,兩臺顯示屏掛在墻上,既可以上下移動,又可以隨時拆卸,而放下床板時,也不用額外去操作顯示屏、鍵盤鼠標等外設,完全不用擔心礙事。
『書桌頭頂斜掛折疊床』
▲書桌頭頂?shù)恼郫B床
若只用這10㎡面積,一張床就會占據(jù)很大一部分空間,于是乎,阿德里安巧妙地利用書桌上方的空間,做了一個斜向折疊的“墨菲床”,因為層高所限,不能完全收起,平日里就這么斜在了頭頂。
想要睡覺的時候,打開卡扣就可以直接將這張床放下來,變成一個比單人床略微寬一些的睡眠空間,4年來,他每天都會進行一次折疊變形,雖然有些麻煩,卻也是小空間里的無奈之舉。
為了盡量減少這繁瑣的變形步驟,床鋪本身的支架經(jīng)過精確測量,并在書桌對面安裝了一個超小型的支架,直接將床鋪拉下來后,就可以將床板穩(wěn)固支起,而此時書桌也變成了走上這半高床鋪的臺階,一物兩用更省地兒。
『單人床睡著也很舒服』
別看這是張單人床,阿德里安也同樣覺得很享受,畢竟床鋪較高,像是一個小小的閣樓,對于很多有樹屋情節(jié)的“老外”,這樣一張小床還是挺有意思的,除了晚上起夜上下床可能不太方便以外。
▲床鋪上方
床鋪緊貼墻面,頭朝墻壁睡起來很踏實,因為是長住,阿德里安還將整個天花板和床頭墻壁刷成了暗色,進一步增加安全感和睡眠舒適性。
床鋪周圍雖說沒有窗戶,光線較暗,但卻做了一盞閱讀燈,搭配門框上方的整排書架,變成了一個睡前閱讀的休閑角。
剛才說到的上半部分顯示屏,也可以向上移動,變成床邊電視,睡前想要看書追劇都沒問題,很巧妙的設計。
『一張單人沙發(fā)就是“客廳”』
家里也算是有一間“客廳”,但說起來,其實就是一張單人沙發(fā)的空間,所謂的客廳,在這10㎡的空間內(nèi)其實并不算重要,但之所以要有,也是因為想要給自己回家后,一個臨時休息的地方,而不是直接躺在床上。
▲客廳休息區(qū)
回家后,一個人窩在這張單人沙發(fā)上看看書或玩會兒手機,其實還挺舒服的。
與很多人家里的“客廳背景墻”不同,沙發(fā)后面的畫掛得很低,但阿德里安堅持還是要掛上它,為的就是給沒有窗戶的客廳,增加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洗手臺浴室馬桶三分離』
轉(zhuǎn)過身來,家里的浴室做成了三分離式格局,從左到右依次是浴室、衛(wèi)生間和洗手臺,每一個區(qū)域都十分狹小,但卻又不影響正常使用,我覺得可以說是這間蝸居里的最佳解決方案了。
而這里也有一扇窗,原本要更大一些,為了做浴室和收納柜,擋住了一小半。
窗下是一臺窗機空調(diào),我仔細一看居然還是“美的”……
夏天打開這一臺空調(diào),全屋幾乎都能保持涼爽,省電也算是這蝸居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點之一。
洗手臺很小,做成了側向臺盆,上半部分甚至還安裝了一組鏡柜,用來放他日常所需的清潔洗漱用品,明面上干干凈凈,沒有絲毫雜物。
而臺盆旁邊的支架,則是床腳的支架,雖說都是自己做的,看起來有些粗糙,但卻能保證穩(wěn)固。
浴室的布置很簡單,就是在定制柜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透明的塑料浴簾。
我發(fā)現(xiàn)這簾子是真的實用,又能節(jié)省空間,又不至于讓整個空間顯得過于逼仄昏暗,還能避免洗澡時將水濺出來,屬于是一舉三得了。
而衛(wèi)生間內(nèi),則是干凈的白色,這里擁有家中的第三扇窗,增加了衛(wèi)生間內(nèi)的采光通風能力。
極窄的衛(wèi)生間內(nèi),為了能放下備用紙抽和其他清潔用品,只好利用縱向空間,在墻上安裝收納掛架。
『其他收納空間』
最后再說說家里其他一些收納布置。
單人沙發(fā)旁邊的小柜子最為有趣,它連帶柜門都做成向下的階梯形,不影響床鋪折疊,高柜上還有足夠大的柜格,可以收納不常用的雜物。
電腦桌旁邊的角落中,也是一個可以放置書本和電腦用品的小空間,可謂是將每一寸空間都利用了起來。
『文末結語』
總之,34歲的阿德里安,目前仍生活在這間10㎡的蝸居中,雖然家中面積很小,但他卻保持著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日子過得津津有味。
當然,蝸居生活也會有許多不便,但相信這些只是一時的,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誰又說日后不能越過越好呢?
現(xiàn)在再想想,若換成各位的話,能不能忍受在這樣一間10㎡的蝸居中生活4年?
(圖片:EA,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