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紐約佳士得上拍的一件金代霍州窯玉壺春瓶,讓前去參觀的藏家看了直搖頭。倒不是東西不對,而是瓶子底足上赫然四個大洞,像被人用釘子扎過似的。
這些洞可不是什么歷史痕跡,而是現(xiàn)代人為了做熱釋光檢測硬生生鉆出來的。
藏家分享的圖片
這事兒讓我想起前些年一個老藏家的故事。老爺子收了一輩子瓷器,最得意的是件宋代汝窯小碗。后來兒子非要拿去做熱釋光檢測,結果在碗底鉆了兩個洞。
老爺子氣得三天沒吃飯,逢人就說:"我這碗八百多年了都好好的,到你們手里就非得捅幾個窟窿?"
熱釋光檢測的原理其實挺有意思。瓷器胎土里有些礦物質,燒制時會"歸零",之后慢慢吸收環(huán)境里的輻射。檢測時加熱樣品,測出輻射量就能推算年代。
宣傳的誤差在約為10%左右,國際上也都認??蓡栴}就出在取樣上,得在瓷器上打孔取胎土,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
熱釋光檢測的吉州窯仿品
現(xiàn)在拍賣行流行這一套,好像沒個檢測證書就不夠檔次。但你想啊,一件瓷器歷經(jīng)戰(zhàn)亂、動蕩,好不容易完整保存到今天,結果為了開張證明就給鉆幾個洞,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就像給蒙娜麗莎畫胡子,說是為了防偽,這不是胡鬧嘛!
眼力好的老師傅看東西,講究的是"望聞問切"。看器型、釉色、胎質,摸手感,聽聲音,甚至聞味道。
過去北京有位老師傅更絕,把瓷器往案上一放,聽個響就能斷代。雖說有點玄乎,但人家?guī)资昝^的真東西多,確實有獨到之處。
接老底怎么辦呢?
有人說這又是“幫主”的發(fā)言,可瓷器造假有一種經(jīng)典的“接老底”,你可以去各大市場看看,一堆碎掉的古瓷,找個底部還不簡單?
現(xiàn)在造假技術太高明,光靠眼力難免打眼??蓡栴}是熱釋光檢測也不是萬能的。前些年就出過事,有人用放射性物質處理新瓷器,檢測出來愣是顯示"千年老物"。
讓人心疼的是那些品相完美的古瓷。去年在拍賣行見過一件北宋定窯,釉色如雪,胎薄如紙,就因為要出證書,底足被鉆了個三角形大洞。
藏家說每次拿起來欣賞,手指碰到那個坑洼,心里就一陣抽抽。
拍賣預展
每年各大拍賣的預展上,瓷器幾千上萬件,難道全部都做了熱釋光檢測?肯定不是,“流傳有序”就不做,“來源不明”就要做。
費用收了,瓷器打洞了,最后結果是仿品估計得崩潰,如果是真品那就更崩潰!價值打折扣了?。?/strong>要我說啊,與其迷信那幾個檢測孔,不如靜下心來多看真東西。博物館的展柜里可沒人給官窯鉆洞,不照樣傳承千年?
收藏是門學問,更是個耐心活。就像老中醫(yī)把脈,功夫到了自然心中有數(shù)。要是光靠機器打洞才能確定真假,那這收藏玩得還有什么意思?
再說了,等哪天技術進步了,說不定用個手電筒照照就能斷代,到時候看著這些被打得千瘡百孔的古瓷,后人該怎么說我們這一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